首頁>歷史>

在研究唐朝歷史的時候,我在興衰之間發現一個很有趣的規律,那就是唐朝的興盛與衰落基本上都離不開女人這個話題,但是深入剖析,又不僅僅是女人的原因,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問題存在。

也許你會問,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什麼呢?那就跟我一起走進那些歷史中去慢慢探索吧!

一、大唐江山的兩次危機

在唐朝鼎盛時期,曾經有過兩次毀滅性的危機,一次就是武則天奪權成為女皇帝,讓大唐江山易主變成周,另一次就是李隆基當皇帝期間引發的安史之亂。

這兩次危機表面上來看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相似點,可是我們深入一些去了解一下,你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竟是如此接近。

我們先來說一說李治當皇帝的時候的事情吧:李治原本是唐太宗嫡子之中的第三個,可是由於大哥李承乾謀反,二哥李泰太雞賊,最後太子的重擔交到李治身上。

公平公正的說,李治在剛剛登基的期間,還是有很多成就的,比如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舅舅長孫無忌、諸遂良、徐茂公等的支援下,將唐朝的江山開疆擴土,成為大唐有史以來最大,當時天下一切太平,大有貞觀遺風,也被稱為“永徽之治”。

可是李治是一個體弱多病的皇帝,從649年登基,到660年自己就已經病倒,總感覺頭暈目眩,無法正常處理政務。

按照道理來說,自己無法處理政務,自己兒子也已經有能力可以當皇帝處理政務,可是李治偏偏就是沒有讓兒子繼承皇位,而是自己繼續當皇帝,讓老婆武則天幫忙處理朝政,形成二聖臨朝的局面,直接為後來武則天奪權奠定政治基礎。

李治為什麼不讓自己兒子繼位,而是讓武則天幫忙呢,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李治享受皇權帶來的一切便利與快感,他不想早早的成為太上皇。

正是這個簡單而自私的想法,從李治生病之後就一直貫穿到他去世。而且中間圍繞著自己的想法,又做出很多後人唾棄的事情。

從歷史的角度而言,李治從打算廢王立武開始,就已經開始將自己推向深淵,同時也將大唐江山逐漸往火坑裡送。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本李治有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還有大臣諸遂良等幫忙執政,有個大事小事,大家還可以一起商量處理,兩位大臣的經驗豐富以及老謀深算,足以幫助李治這個剛做皇帝的人處理各種來自於外界的突發事情。

可是李治不這麼想,他覺得舅舅長孫無忌以及諸遂良等是對自己的皇位虎視眈眈,於是武則天一個慫恿,他就將自己的親舅舅以及支援李家打天下的關隴集團主心骨一併除掉。

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他做這一切的背後,還有一顆更大的野心在等待著他。武則天最擔心的就是長孫無忌,現在這個障礙算是藉助李治的手處理掉了,接下來武則天的敵人就是太子。

此時的太子正是武則天自己的親生兒子李弘,之前的太子李忠已經被武則天在664年,指使許敬宗陷害李忠與上官儀(上官婉兒父親)謀反,最終李忠被賜死在黔州住所,才22歲而已。

當然這一切,李治早已經被皇權迷失了心智,他並不在乎,現在武則天繼續故技重施,675年,在李治打算將皇位傳給自己兒子李弘的時候,父子兩一起出行洛陽,半路上原本健康活蹦亂跳的李弘突然猝死。

年紀輕輕,而且一直沒有什麼毛病,突然猝死,背後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只有李治繼續裝糊塗。李弘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當太子期間深得臣子喜歡,李治也對他寵愛有加。

現在突然離去,只能再次立太子,接下來李治立了李賢做太子。武則天當然不會袖手旁觀,繼續對太子進行打壓。679年,明崇儼被強盜殺害,但是一直找不到凶手,直到680年,武后派人揭發太子陰謀,在東宮馬房裡搜出數百具鎧甲,被定為謀反憑證,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辦理此案。

李治很喜歡李賢,想要寬恕他,但武后卻說:“為人子心懷謀逆,應該大義滅親,不能赦免罪行。”於是李賢被廢為庶人,幽禁在長安。684年,李治去世,李顯登基,武則天派人前往巴州將李賢逼死。

就這樣,李治的三個有能力的兒子陸續被武則天毒害,最後剩下的兒子李顯、李旦,也對武則天十分懼怕。李顯在位不久便被武則天趕下臺,換成李旦做了6年傀儡皇帝,最終武則天順利登基,將大唐改為周。

李治從660年就開始生病,卻一直佔著皇位直到684年去世,一共24年時間裡,武則天藉著李治的勢力將“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最後剩下的,都是諂媚之臣,想要建設國家實在太難。

武則天在位期間更是奢靡無度,將唐朝的興盛一度消弭殆盡,剩下一地雞毛,最後交給後世去處理。

除了李治之外,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一個佔著皇位不做事的人,在唐玄宗晚年沉迷聲色,成天與楊貴妃遊玩嬉戲,從此君王不早朝,但他就是不願意將皇位傳給太子李亨。

不僅不傳給太子李亨,李隆基還處處猜忌,懷疑李亨,生怕李亨搶奪他的皇位。所以李隆基晚年用人不用賢,只要會說好話,能夠看上去對他忠誠就可以。

最明顯的有李林甫,李林甫是一個典型的阿諛奉承、口腹蜜劍之人,將唐玄宗哄得開開心心,自己招募一些無用之人,將唐朝的根基一點點挖掉,最後又找一個安祿山,大力推薦給李隆基。

李隆基為了保住皇位,不讓太子有機可乘,最終讓安祿山一人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處的節度使,擁有權力,又失去控制的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將大唐幾百年的興盛徹底拉向衰落,從此以後,那個讓世人矚目的繁華長安,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都不復擁有。

分析了這麼多,為什麼大唐會衰落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皇帝的自私貪婪,沒有大局觀,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卻從來沒有考慮國家利益,李治如此,李隆基也一樣,只是李治的錯誤最終還得以有人收場,李隆基的錯誤卻再也沒人能夠收場,最終讓唐朝徹底衰落。

二、大唐江山的兩次新生

也許只是單純說了上邊兩位君王的事情,還不足以說明他們的失誤導致唐朝衰落,接下來我再說兩個正面的君主,比如李淵與李旦。

經歷過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看到李世民的實力,也相信李世民能夠治理好唐朝,於是自己受點委屈,為了大唐的未來,他將皇位傳給李世民,自己安心做太上皇。

最終李世民登基開啟了唐朝的第一個輝煌時期貞觀之治,我想李淵當時看到這一切一定也十分欣慰。也許有人要說李淵是迫不得已,沒有選擇,實際上並非如此。

李世民是唐朝歷史上第一個殺死兄弟哥哥搶奪皇位的人,可是他鋌而走險也是逼不得已。當時他斷然是不可能殺死自己父親李淵的,要不然滿朝文武百官根本不可能順從他,而且他殺死父親就成了謀反之罪,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李淵其實還有機會將李世民拿下,只是需要一些時間,皇權在他手上,一切就還有希望,可是李淵明白兩個人鬥下去,最終就是兩敗俱傷,沒有什麼好處,才將皇位傳給李世民。這是一種顧全大局的表現,事實證明李淵的選擇沒有錯。

除了李淵之外,還有李旦,李旦登基之後,自己的兒子李隆基與妹妹太平公主兩個人姑侄鬥法,鬧得滿城風雨,李旦雖然表面不說,心裡卻十分明白。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指使一個懂天文曆法的人向李旦進言說:“彗星的出現標誌著將要除舊佈新,再說位於天市垣內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變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應當登基即位。”

要是按照一般的皇帝,聽說有人對自己皇位有威脅,一定會惱羞成怒,失去理智,可是李旦就很聰明,他明白自己是時候退位讓兒子登基了。

於是李旦宣佈退位讓李隆基登基成為皇帝,自己做太上皇,讓這個兒子去自由施展拳腳。要是李旦不選擇主動退位,估計太平公主與李隆基鬥到最後也會兩敗俱傷,還將國家江山社稷搞亂。

此舉實在明智,讓李隆基有機會創造出一個開元盛世,將唐朝再次走向輝煌。

結語

結合以上兩個反面例子與正面例子,還有後來朝代的更替情況來看,在那個時期,一個皇帝的見識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命運,如果一個皇帝如李旦一樣無私而明智,在適合的年齡退位讓賢,這個國家的發展就會更好,如果皇帝像李治與李隆基一樣佔著皇權又不做事情,成天疑神疑鬼,最終的結果就是大權旁落,甚至國破人亡。

讀史明智,無數歷史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大局為重,穩住大局,再談小我,那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毛主席愛吃紅燒肉卻為何不吃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