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日本士兵,可能大多數的中國百姓們,第一反應就是他們在侵華期間所做的那些種種惡行,也正因如此,即便到了今天,每當中國和日本出現一些政治層面的爭端時,百姓的反應都是特別激烈的。
但其實,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民眾是不會有錯誤的,犯錯的都是政府,而民眾很多時候,都是不得不去遵從政府的指示,甚至是替政府背鍋的,這一點在當年的日本士兵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很多士兵自己心裡並不想要參加戰爭,因此在被俘之後,就出現了一些徹底脫離日本軍隊的情況,而宮川啟吉就是這樣一位。
在戰爭爆發之前,他不過就是一個非常普通家庭的孩子,本來因為上不起學就當了學徒,但是運氣非常差,戰爭爆發之後不得不去參軍。在1941年的一次戰鬥當中,當時他所在的部隊被打敗了,而宮川也就成了俘虜。
儘管現在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內容,都是日軍絕對不投降,分分鐘要切腹自盡,但也並不是所有的日本兵都是這麼效忠的,他們心裡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宮川還是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看到自己的父母。
所以在成為俘虜之後,他剛開始受國家的影響,也是有一點反抗,但後來綜合考慮了一下,認為八路軍對待俘虜還是很不錯的,並且在解放區的很多經歷,也讓他對中國、對日本都有了更深的一些了解,從而變得不那麼盲目,也開始感覺到戰爭的害處。
而從那之後,他的身份和立場也就都開始有了轉變,儘管不是說一下子就轉頭去打自己民族的同胞,但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這位日本小兵還是努力地想要減少戰爭造成的傷亡。比如在兩邊對壘的時候,他會利用自己的身份優勢,去向日本陣地宣傳,告訴他們戰爭是不對的,親人還在等著自己呢。
當然遺憾的是,宮川啟吉想要回家的願望,還是沒能實現,戰場上子彈是隨時會奪人性命的,而他在1945年6月份的一次戰鬥中犧牲,其實當時距離抗戰勝利已經不剩多少時間,但有的時候命運就是這樣捉弄人。
在當時,我們也早已經忘記了他是日本人的身份,專門把他的遺骨埋葬在了烈士陵園,以表我們對於他的尊敬。直到今天,我們參觀陵園的時候,還是可以看到他的墓碑,足見中華民族百姓們的善良。
其實,除了宮川啟吉之外,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日本士兵不再像曾經宣傳的那樣,為了天皇可以奉獻自己的一切。究其原因,其實無非有以下幾點。
首先,日本人對於被俘虜這件事是非常看不起的,如果你被俘虜了,那麼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自殺,要麼投降,否則就算你有機會逃跑,大家看你的眼光也會非常不一樣,認為你已經不光彩了。
其次,日本士兵也是人,當時的日本長時間在對外作戰,大家都已經開始厭倦這種生活了,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一個機會能夠逃脫,那麼什麼榮耀,什麼天皇,或許在那一瞬間都可以暫時拋到腦後。
最後,其實也是大勢所趨,在當時,不管是中國戰爭還是世界戰爭,法西斯已經是後勁兒不足了,普通的士兵儘管不是戰略家,但對於基本的大形勢還是有自己的了解的,這個時候,誰也不想為一個將要被審判的政府來賣命。
所以,還是回到那句話,任何一場戰爭,百姓都是最大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