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封禪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在盛世之際或者有祥瑞徵兆之時舉行的彰顯自己功德的祭祀典禮。古代皇帝都以能夠封禪為榮。
開元初期認識清楚,勵精圖治等待時機但是,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能夠進行封禪的皇帝為數不多,而唐玄宗李隆基恰恰就是其中一位。
其實,早在唐玄宗開元初年,就有大臣提出讓唐玄宗前往泰山進行封禪。因為泰山那是地上最高的山,也就是古人認為最接近天的地方,所以封禪大都是在泰山舉行。
但是,唐玄宗當時對自己、對大唐的認識很清楚。朝廷的局勢,社會的繁榮程度以及自己的功績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在泰山進行封禪的地步。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這個提議。
在經過唐玄宗與一干大臣的勵精圖治之後,在開元中期,唐朝的國力富強,社會經濟繁榮,百姓富足安康。這時候,唐玄宗封禪的想法就開始出現了。
而恰好當時的宰相張說看出了唐玄宗的想法。而且,作為當朝的宰相,又是被唐玄宗任命的修撰史書的史官,張說也是想要進行封禪從而讓自己的功德彪炳史冊的。於是,唐玄宗與張說君臣的想法不謀而合。張說就此開始為封禪做準備了,這一準備,就是一年多的時間。
封禪典禮重中之重,各種細節周全考慮要知道,封禪應該是古代最為重要的大型典禮活動了。皇帝與大臣以及州官代表,周邊臣服的國家的代表等等都是要出席的,可以說是全天下的一項典禮,所以這其中要考慮到的事情非常多,要確保周全。
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就是經濟。這麼重大的一項活動,自然離不開大筆經費的支援。當時唐朝在唐玄宗十餘年的勵精圖治下,已經初顯盛世景象。國庫充盈,人民富足,所以,支援封禪典禮的經濟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其次就是禮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古人十分重視禮儀,而封禪又是如此重要的儀式,所以禮儀的規定一定不能出問題。
前有武則天封禪鬧劇,禮儀問題慎之又慎而在當時,這更是一項最為麻煩的問題。唐玄宗之前,如果算上武則天的話,已經有兩位皇帝進行過封禪,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兩人。但是,唐高宗在泰山進行封禪之時,武則天已經開始干涉朝政了。封禪主要封為兩方面,封禮也就是祭天,禪禮也就是祭地。
祭天的禮儀上,唐玄宗與唐高宗那次封禪所差無機,但是祭地的禮儀上有了很大的差別。因為當時祭地的陪位是唐高宗的母親長孫文德皇后。這是按照男性祖先配天,女性祖先配地的原則安排的。
這就給了當時的武則天以可乘之機。因為祭地要分首獻、亞獻和終獻,首獻自然是唐高宗,而武則天以陪位祖先是女性為由,那麼亞獻也應當是女性,所以武則天是當時祭地儀式的亞獻。也因此封禪儀式被武則天搞的鶯歌燕舞,不成體統。
要知道,唐玄宗登上皇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撥亂反正,重振皇權,所以此次是決不允許像武則天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而後來武則天在嵩山的封禪更是不能作為參考標準。所以,這次在祭地儀式上的安排大不相同。首先,祭地的陪位祖先是唐玄宗的父親唐睿宗李旦,而祭天的陪位祖先則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這當然是有資格的。
同時,首獻自然毫無疑問就是唐玄宗本人,亞獻則是唐玄宗的堂兄李守禮。李守禮是章懷太子李賢的長子,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長孫,也是有資格的。終獻則是唐玄宗的長兄李成器。
這樣就安排好了封禪的禮儀問題。那麼封禪的最後一個問題,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安全問題。
封禪之時都城空虛,妥善解決四夷臣服封禪時皇帝和文武百官都要從洛陽前往泰山,這樣首都就會空虛。而且由於路途遙遠,人馬眾多,所以行程緩慢,再加上封禪儀式的時間,這前前後後這麼長時間都城處於空虛狀態,萬一周圍少數民族部落,比如突厥、契丹前來偷襲,那可就會釀成大禍。
所以,這也是讓當時的大臣頭疼的事。宰相張說覺得,實在不行就往邊疆增軍,嚴防死守。但是這時候有位大臣就說,封禪不就是國家富強,四夷臣服嗎,這樣大肆派軍防守,那封禪還有什麼意義。
因為當時突厥是這些部落中勢力最為強大的,而突厥此前屢次表達想要和唐朝和親的想法都被唐朝給拒絕了。
所以這時候這位大臣就提出,派遣使者前往突厥,讓突厥派王子或者重臣前來參加封禪,這樣就是有了人質。同時同意突厥和親的請求,與突厥達成和解。
這樣只要突厥臣服了,其他部落必然會紛紛效仿。果然,事情如同預料的一般。突厥一聽唐朝同意和親,大喜,派人前去唐朝參加封禪典禮。
其他部落一看,也都跟隨。或者是國王本人蔘加,或者派王子參加,因此,這次封禪可以說是達到了萬國來朝的效果。就這樣,在一年多的準備之後,唐玄宗率領文武百官以及各國代表等等數萬人,前往泰山進行封禪。
這場封禪儀式浩浩蕩蕩,光是在路上就走了將近一個月,而且供給的後勤部隊綿延數百里,夜晚露宿紮營的帳篷遍佈方圓幾十裡,聲勢浩大。最後,唐玄宗順利的在泰山進行了封禪,彰顯了自己的豐功偉績,也在自己統治的時代載入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且,唐玄宗在封禪祭給上天的一到文簡中,最後的落文都落在了造福蒼生百姓上,這與其他大多封禪的皇帝為自己求長生不老的文簡一對比,高下立見。
結束語:唐玄宗勵精圖治,將唐朝推向了鼎盛之勢。在泰山的封禪,也讓自己的功績彪炳史冊,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