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張潮出生於1650年,這正是風雲變幻的時節,華夏大地改朝換代之時,清順治皇帝統治中原,西南諸地還是大明永曆帝的天下。張潮的父親是順治六年的進士,後官至按察使司僉事充任山東提學,所以張潮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是比較優越的。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

聖人和得道之人他們已經明白天道,不再有惑,也不再有得失,知己有和沒有是沒有區別的,因為聖人之知己者就是天道,天下人亦是聖人之知己。

普通人有七情六慾,有得失之念,更有貪念,自有孤獨和迷惑等等。他日如處絕境之時,發現還有一知己,就知道這世界並沒有棄自己而去。若身處困境或絕境,發現無一可託,那心裡壓力之大,可謂危也。

張潮的觀點是萬物都有知己,人有知己,而物也有知己,他還特意舉了物的知己,截選一部分:

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

簡單解釋一下:

陶淵明愛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個典故大家都懂;

林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林逋死後,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他的墓地在杭州。

子猷就是書聖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他曾經暫住別人的空房,他一入住就要求下人在旁邊種竹子,並且說“怎麼可以一天沒有這位先生!”

濂溪指周敦頤,我們都讀過他的一篇文章《愛蓮說》

避秦人指的是桃花源記中的那群人。

董奉是東漢神醫,他行醫不要錢,重病種5棵杏,輕症種一棵,久之有杏林。用杏林來代指中醫就是這裡來的。

米顛指書法家米芾,一生非常喜歡把玩異石硯臺,有一次還將宋徽宗用過的硯臺拿走,還有一次見到怪石,上供並且還說我想見到石兄已經二十年了,相見恨晚。

太真是楊貴妃,楊貴妃特別愛吃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說的就是她。

我們血肉親情是父母兄弟姐妹,維繫這些關係的“孝悌”,一般父母和兄弟姐妹很難成為自己的知己。人除了血肉之後還有精神層面。

人是由父母生出來的,這種親情是天生的,精神卻是經歷社會之後成長起來的,可謂無父無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獨處時,或夜深人靜時感到孤獨的原因。

若人有知己,則就好比你有了父母兄弟,知道自己的來去歸路,歸宿在何方就不會感覺孤獨了。

所以張潮這句話在我的理解中認為人的知己不但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知己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不會和整個社會的對立。有些人為什麼會絕望到走投無路,甚至做過十分過激之事,因為他覺得這個世界已經拋棄他,已經無地可存。

如果這個人有知己,不管是人還是物,他都不會做出反人類反社會之事,這是不恨。吃飽飯是身體的活路,而精神的活路就在於知己,當然也可以是信仰,信仰實際也是一種知己。

求知己於朋友,易;求知己於妻妾,難;求知己於君臣,則尤難之難。

知己很重要,那去哪裡找?張潮的建議是從朋友中找,為什麼不能從其他社會關係中找?我們一一來分析。

求知己於妻妾,難。

妻妾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現在自然沒有了,不過類似關係還在。妻妾就是一種男女關係,現在的男女關係自然是夫妻關係和男女朋友關係。

為什麼夫妻和男女朋友沒有辦法成為知己?

理由很簡單,夫妻和男女朋友能在一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雙方的吸引,這種吸引是有非理性成份在的,這種非理性成份就是愛情。

在精神上是不平等的,因為愛對方會全心以對方喜悲為準,等於精神是從屬的,所以有人笑言愛得很卑微,愛的奴僕。

當兩人結婚之後,主要的還是撫養孩子,維繫家庭,要考慮柴米油鹽以及相關的責任分工等等。兩個人會為了俗事,比如孩子,家務的分工等等發生矛盾。或者說這些俗事會遮蓋你們心靈相通的機會,所以夫妻成為知己是很困難的,夫妻活成朋友倒不少。

求知己於君臣,則尤難之難。

君臣現在已經不存在了,皇帝已經進入歷史垃圾堆了,不過這個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同事關係和上下級關係。

為什麼同事和上下級之間很難成為知己?

因為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是競爭關係,或者是潛在的競爭關係。比如推薦優秀,一個單位只有10名額,這就是一種競爭。升級加薪,一次肯定也只有幾個名額,那自然也是競爭關係。你說主任和副主任成為知己的機率高嗎?

夫妻之間尚有很大的利益共同體,而同事以及上下級之間更多的就是利益重新分配的問題。你爛,我優,那我分配的就多些,反之亦然。

同事和上下級之間是好朋友,有時會為了一些利益反目相信在現實中很多人都看過或聽到,哪怕之前關係如何親密。

上下級或同事成為知己就會面臨利益的選擇和考驗。哪怕一個團隊關係很和諧,也是存在競爭,只是不那麼明顯。

朋友之間為什麼容易,因為朋友一般不會有利益糾纏,也不是因為美貌、愛情,喜歡等之類的在一起,而是因為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有共同語言才會長期交往。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這個意思,只有淡如水,才不會有經濟利益之分。

利益是生存層面,是身體所需。

精神和身體所需沒有交叉,自然就不會受到相互影響了。

有些人說好朋友莫提錢,提錢傷感情道理也在這裡,你和知己談借錢,那基本上就到頭了。當然你缺錢時,知己主動將錢借給你這是另一回事。

結語:

我們生下來之後就知道父母,這是我們身體的歸宿,但是精神卻是在我們生下來之後慢慢在後來成長形成,肉體受賜於父母,而精神卻是無父無母,如同孤兒,所以人這一生說到底無非是給自己的精神找一歸宿,有人寄託於神明,有人寄託於宗教,也有人寄託於凡物,更多的人寄託於人。

人與人之間形成知己貴在容易溝通,難在利益於精神之糾纏也!這也是為什麼有人選擇以物為作知己的原因,因為物之間無利益之糾纏也。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伽利略生活在文藝復興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