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人類的最大問題,就是死亡。所有的宗教,本質上都是圍繞著這個給人類予答案,給人類予寬慰。
基督教也是這樣。但基督教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原因就是:拉近上帝(或天堂)和普通人的距離,從它的發展史上大家可以看出,上帝離普通民眾越來越近。原始宗教天神和民眾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希伯萊教使得民眾有上天堂的希望,但是團購形式(整個民族是上帝的選民),耶穌出來後,單個人也能上天堂,只是要通過天主教神父的認可。到路德和卡爾文這已經把神父拋開了,只要個人自己認真修行,取得成功,就可以上天堂。總之,降低入門門檻,走福斯化路線,自然影響力大增。
僅有理論的創新還是不夠的。在具體的傳教形式,心靈控制技術層面,基督教會汲取古希臘羅馬幾千年來的文明成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具體如下:
第一, 神祕儀式。每一次的彌撒中,都要分食麵餅,和紅葡萄酒,分別代表耶穌的肉和血,以示耶穌和每個個體緊密相連。這一點實際是從希伯萊教繼承而來。在歐洲希伯萊教的有些宗教儀式,在一個昏暗的房間裡,前面燒著一個火爐,一個讀經人在前面領讀,男人坐在前面,隔著一層紗簾,後面坐著女人,在誦讀完《聖經》後,男人圍繞著火爐邊唱邊跳,而女人們則在後面站立唱吟。而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的儀式之繁瑣、複雜,大家在電影裡已看過很多。如果大家有幸到梵蒂岡去遊玩,可以參加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彌撒儀式,就會有直接的觀感了。儀式是重要的,是讓人對上帝產生敬畏,對組織產生尊敬的必由之路。中國古代統治者的繁雜的禮制儀軌,如三叩九拜,道理也是這個。
第二, 緊密的小團體,網狀結構。這一點是基督教的原創。因為基督教開始是一個地下組織,必須是一對一,一對幾個的小規模傳教。在這種小團體裡,每個人之間都很信任,猶如家人,即可互相幫助,又可以獲得心靈的安慰,偶有出軌的思想,團體裡面的人也能很快發現,勸道。一旦痴迷不悟,被踢出小團體,就會有失去家人,愛人般的心靈創傷,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的。本來加入這一類小團體的人在感情方面基本不是很堅強的,所以一旦加入,脫離出來的很少。基督教在歐洲取得統治地位以後,這個傳統被很好的保留下來,而且成制度化的被固定。每個社群都有查經班,每天或定期碰面。幾個查經班結成一個教區,由一名神父負責指導,幾個小教區結成一個大教區,由一個紅衣主教負責,各地的紅衣主教組成紅衣主教大會,教皇由這個紅衣主教大會推薦。這種金字塔型的網狀的結構使得基督教教皇的意志能很快傳導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全世界的基督教徒能步調一致的行動。
第三, 強烈的排他性。如果用褒義詞來形容,就是“保持靈魂的聖潔性”,用貶義詞來形容就是“摧毀異己思想”。在基督教建立初期,面向的是下層民眾,基本是不識字的,不存在系統內部的不同思想派別,需要的只是和別的宗教競爭,要的是生存和自由,所以總是以追求自由的面目出現。當基督教取得統治地位以後,那些追求自由,崇尚寬恕的基督教神父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毀壞羅馬帝國遺留下的的書籍,毀壞教育,使得整個歐洲世界只有神父們才能閱讀,而且只能閱讀《聖經》,整個歐洲陷入愚昧。當某些聰明人試圖突破藩籬,表達一些自己的思想時,神父們就利用手中掌握的暴力工具進行鎮壓,燒死這些敢於挑戰權威的人。因此,整個中世紀,整個歐洲的讀書人能夠談的問題都是類似:一個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之類的無聊問題(正方說,天使是可以看見的,是有形的,所以一個針尖只能站一個天使,反方說,天使雖然看得到,但是抓不到的,不佔用空間,所以一個針尖可以站無數個天使,大意如此,大家可以去中世紀哲學爭論的專門論述中查詢)。
第四, 強調思想灌輸的經常性,反覆性。基督教徒除了參加查經班以及每週一次的彌撒,在家也必須每天學習《聖經》,沒有文化也必須向上帝祈禱。簡單來說就是,早上起床要向上帝禱告保佑,吃飯是要感謝上帝賜予食物,晚上睡覺前要對照耶穌的要求檢討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為。這種特點一直保留到現在,曾有中國留學生講述:他在瑞士曾經參加過一個基督教會組織的滑雪活動,一週時間,包吃包住,還包衣服,滑雪板的租費,還有所有滑雪纜車,教練的費用加在一起不過200瑞士法郎,極端便宜,參加者絕大部分都是外國學生,圖的就是便宜,中國學生特多,那時大家都沒錢,不像現在的留學生了。話說,錢省了,別的地方就要付出一些了。每天早飯前都會有一個人到前面講述自己的故事,全部都是過去自己是如何壞,比如打老婆,酗酒,吸毒,等等,忽然某天聽到《聖經》裡的某句話,毛病全改了,脫胎換骨成了一新人。晚上吃完飯,8點準時開始查經。過程是分成十幾個人的小組,有一個資深教友擔任組長,先領大家讀一段《聖經》裡的話,然後每個人都得說感想。好在不長,耐著性子忍個半小時就過去了,晚上這幾個小時的查經班實在難熬。那組長又很熱情,白天滑雪是盡責盡力的給咱當教練,保姆,晚上總不能說人壞話吧,只好硬著頭皮說些不痛不癢的話。總結基督教心靈控制的日常手法是,要求信徒每時每刻要記住耶穌的存在,用耶穌及他的聖徒的話或行為對照自己的行動(當然這些話和事蹟都是神父們負責記錄和敘說的),自省自責,然後通過查經小組互相監督,以確保任何脫離基督教教義的思想和行為被消滅在萌芽狀態。
第五, 簡化理論,讓理論通俗易懂。因為基督教起源於下層民眾,無論發起者還是初期的教徒都沒有系統的教育和高深的理論,因此例如“摩西十戒”這類簡單易懂的戒律可以迅速被教徒們掌握,而且易於監督,因此對基督教的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當基督教在歐洲獲得政治統治權以後,基督教神父利用手中的權力,壟斷了歐洲的文化。為了防止思想異端出現,極力要保持民眾的愚昧。要讓愚昧的教民理解基督教義,就不能複雜。所以,基督教神父們沒有發展出佛教裡高深的哲學思考,而總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對教民實行教化,戒律也只有少數幾條,但最重要的是通過特有的,強有力的網路組織使得每個教民一方面有耶穌這樣虛擬的精神領袖,另一方面在實際生活中總有導師陪伴身旁,這個導師可能是教堂的神父,也可能是查經班的牽頭人,總之,你的身旁一定會有人給你指出前進的方向,當然也可以糾正你的錯誤。所以,簡單的理論,加上嚴密的組織,不斷地重複,保證了基督教在愚昧福斯群中的傳播,使得基督教能在文化的廢墟中崛起,遠遠超越了幾乎同時代發展起來的佛教。食髓知味,基督教神父深知愚民的好處,所以不予餘力的消滅任何可以對他們產生威脅的文化,思想。還是上文提到的那個留學生,在那次基督教會組織的滑雪活動裡的最後一個晚上,組織者放映電影《耶穌》,一幫中國人玩牌玩的熱乎,組長們再三來催,不得不去。在這部電影裡,耶穌的神奇無以倫比,摸一把,死人能復活,和中國的扁鵲一樣,能把一條魚變成上千條魚,一塊餅上千人總吃不完,自己死了也能復活。看完電影,同去的中國夥伴說,電影裡的事,中國的江湖騙子們天天演,都演了幾千年了,缺的就是組織,還有名氣啊!參加活動人員大部分是中國人,原因一個是當時中國人很窮,願意參加這種教會贊助的活動,二是當時的中國人理論上都是沒有信仰,既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伊斯蘭教徒,和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都沒關係,對於同行競爭激烈,急於發展教徒,壯大隊伍的各派教會來說,簡直是天下掉下來禮物,都幻想著在這幫在信仰上面還是白紙一張的中國人腦子裡畫上一幅最美麗的圖畫。不過,幾年下來,這些教會除了賠上許多吃喝,大筆經費,收穫卻寥寥,沒幾個中國人加入教會,大失所望之下,對中國學生不再感興趣,轉而主攻東歐國家來的學生,據說成果頗豐。
第六, 樹立榜樣,不斷造神。神父們要不斷推出學習的榜樣,這些人原來都是普通人,在《聖經》的感召下奮發努力,成為聖人,這樣普通的教民就有了具體的學習榜樣。最初,耶穌是唯一的榜樣,接著,耶穌的12名徒弟,加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成了聖賢,然後是那些在羅馬帝國時期面臨死刑而毫不動搖為信仰獻身的教徒成為各地教徒崇拜的聖徒,但這些都是各地教區教主們推出,自然形成的。大概教皇認識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到了公元11世紀,天主教的羅馬教廷形成了正式的“封聖”流程。先由各個教區主教推薦達到資格的候選人,然後把材料報到羅馬教廷,教廷稽核通過後派員實地考察,給出參考意見,最後教皇做出決定。大家可以翻翻描寫歐洲中世紀的歷史書,小說,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聖賢。比如著名的法國少女貞德在被燒死500年後也被教皇封為聖人,前幾年羅馬教皇還把100來個近代以來死在天朝的傳教士“封聖”,鬧了一場風波。需要指出的是,在教皇封聖初期,確定一名“聖人”是不要這麼久的,但一般都會在聖人們死了以後再封聖。無怪乎民間總是說“好人命短”,因為“聖人”不死,就會做人的事,教廷不就尷尬了嘛,所以只有死人才能成“聖人”。
第七, 建立巨集大的宗教場所,讓人們一踏入教堂,就心生敬畏。這一點應該是從古希臘羅馬的宗教崇拜中學來的。羅馬的人神殿,雅典衛城,僅僅是遺址,其巨集大已讓人震撼,可想而知完整的時候人在裡面有著怎樣的渺小感,從此衍生出對能夠掌控這個神殿,與神能夠對話的人崇拜。基督教深諳此中神韻,不予餘力的收集錢財,大修教堂。在歐洲、美洲,教堂的精美,成了每個城市明信片的背景。每當我這樣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踏進教堂,已不自覺的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很難想象一個自幼相信天主,崇拜聖人的教徒走進這樣的神殿還會有自己的思想。從古至今,氏族頭領,國王,皇帝,教皇,不管稱呼如何,只要有可能,就會造起當時技術上可能的最大建築,以顯示自己的權威,讓被統治者心理上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