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前言

在土耳其與庫爾德人的百年恩怨中,發生在1937~1938年的德西姆(Dersim/ Dêrsim)屠殺因為其相對特殊的背景和規模,相對1915~1917間同樣發生在土耳其的大規模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而言,在國際社會上其並不被經常提及。因而,被稱作"被遺忘的大屠殺"。

在中東紛亂頻仍的今天,筆者試圖通過記錄這一併不廣為為人知的悲慘事件,幫助讀者一窺土耳其和庫爾德人的百年恩怨。而期待其化解之日。

背景

1937/1938年的土耳其

1937/1938年是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執政生涯和生命的最後兩年。這位可以說把一生奉獻給現代土耳其的一代雄傑和他的同僚們力圖從奧斯曼帝國這個歐亞病夫的廢墟中重新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為了破壞過去的束縛,他們甚至禁止使用阿拉伯文字,寄希望在白紙上重寫土耳其的將來。在他的執政晚期,或許是擔憂他死後土耳其仍舊不能擺脫伊斯蘭和奧斯曼舊秩序的束縛,為在自己手上加速土耳其西化/現代化的程序,他力圖通過本人在土耳其的英雄光環和軍事強權,使用多種手段強行祛除土耳其發展中落後的宗教/氏族的法規/習俗/制度的約束。這許多新制度法規中,就包括了宗教上,對古蘭經的重新解釋,廢除哈里發和宗教法庭;政治和文化上,授予婦女從犯的政治和婚姻上的平權;經濟上,大量興建工廠,道路,橋樑;社會上,1934年通過《移民安置法》("İskânKanunu"法),以促進文化同質化和交流為目的,強制國內少數民族遷徙至不同區域;等等。

這些一系列的措施,總體來講,是符合土耳其近代擺脫列強欺凌封建束縛,重新富強的目的的。但是可以想象,這樣快速的推進,不免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混亂,使得宗教,保守勢力,和原本就存在矛盾的內部民族間產生了懷疑,進行反對甚至發生了不少的反抗。

圖1:1930年代的伊斯坦布林,中間就是舊時橫跨亞歐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

圖2:1930年代,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前的舉行的婦女爭取政治權利遊行

圖3:1930年代暮年的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圖中)

1925年的第一次庫爾德人叛亂

早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末期,為了分化庫爾德人,便於統治。政府就決定有組織地將庫爾德人強行分散在西部各省,以確保人口和統治優勢。那些思鄉心切的庫爾德人的返鄉要求則被嚴格禁止。隨著前文提到的凱末爾時代後期的各項改革,對於穆斯林尤其是庫爾德人引起了各種不適。比如,隨著所有的傳統的伊斯蘭教學校的關閉,且新的教育必須以土耳其語為背景等等。庫爾德的民族主義者和宗教激進分子聯手,由謝赫·賽義德(Shaikh Said)在1925年領導的第一次庫爾德叛亂。叛亂本身快速就被平定。可是它加速了土耳其政府內部專制的趨勢和更加嚴峻的尤其是針對庫爾德人的民族政策,進一步加劇了土耳其內部民族矛盾。

德西姆地區和生活在德西姆的部族

德西姆(Dersim/Dêrsim)地區位於土耳其中東部,這裡海拔較高,雲深山險,危峰兀立,高山積雪不化,而低窪處則被沖積成了深邃的山谷和河谷。夏日綠草茵茵,涼風習習;冬日則白雪茫茫,如白門鎖山。因此,德西姆(Dersim/Dêrsim)在當地的扎扎語(Zazaki)中,便是"銀色大門"的意思。

喜歡這裡的人,因其地勢環境和位於土耳其的位置與瑞士之於歐洲類似,便把這裡稱作土耳其的東方瑞士。可是生活在這裡的當地人,卻有著全然不同於瑞士人的命運。

圖4:德西姆(Dersim/Dêrsim)(現名通傑利Tunceli)的地理位置

圖5:德西姆的景色之一

圖6:德西姆的景色之二

因著地勢,在德西姆分散居住著許多小部落。在1930年代,生活在德西姆的主要是庫爾德人和扎扎人的小部落,總數約6/7萬人。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近親,且都多數部落使用扎扎語(Zazaki),而非庫爾德語。在宗教上,他們都屬於伊斯蘭什葉派分支出來的獨立教派-阿列維派(Alevi)。而土耳其以及土耳其境內東部和南部的庫爾德人主體的伊斯蘭信仰則是遜尼派。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與其它的阿列維派相比,德西姆的部落們執行著稍微不同的做法和教義。這就是地理因素的隔絕,使得語言和宗教與本地原生文化融合變化的影響,並且是封閉弱小者自我保持獨立性的演變結果吧。

這裡的庫爾德人和扎扎人,主要從事畜牧,採集和小部分農耕。小部落之間為了漁獵,水源進行爭鬥,擄掠或仇殺,是時不時發生的。所有的部落成員都有攜帶武器,為兵為民的習俗。與傳統的多數山地民族類似,生活貧苦,但個性簡單率直;缺少現代文化教養,卻沉敏剛毅。

圖7:油畫的德西姆庫爾德老人

圖8:抬水瓶的美麗的德西姆庫爾德人少女

德西姆地區和土耳其中央政府的關係

從族群分佈看,德西姆地區恰好位於庫爾德人和土耳其人(凱末爾時代開始產生的大一統民族)交匯的邊緣地帶。德西姆的部落們,歷史上並未被中央政府真正統治過。他們主要承認和執行的還是當地的傳統部落律法。部落首領和宗教領袖擁有遠超政府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力。作為既得利益的部落,宗教領袖們,在多數情況下,也忌憚中央政府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因此,多數情況下,只要土耳其政府部不過多幹預他們的傳統生活和律法,他們也大體上表現的合作。只是,這裡的山區閉塞且窮困,宗教律法又與土耳其政府不同,所謂繳稅是不存在的,而服兵役/服工役則是看工資和心情的。大致可說,二者關係就是"統"而不治,"合"而不同吧。

而緊繃的緊張關係,就要在這個地方撕裂開……

(未完,請看下一篇《微說歷史(2)-土耳其與庫爾德百年恩怨-被遺忘的德西姆屠殺(之二)》)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是義大利末代王子,淪落街頭擺攤賣意麵,卻娶了35歲柏林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