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魏國,戰國七雄之一,戰國初期最有實力的存在,“三家分晉”後,魏國經歷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代人的治理,國力強盛,戰國時期,除了秦國,只有戰國初期的魏國最有條件走上統一六國的軌道,有統一的機會。

那麼為什麼是戰國初期的魏國呢?

實際上,魏國初期最有條件,只是相較於其他五國而言,並非條件徹底成熟,跟秦國更是沒法兒比,而且只有戰國初期的魏國有時機視窗,建立穩定霸業。可惜沒有把握住魏,惠王以後的魏國就便只剩下從合縱盟主逐漸淪為附庸國的機會了。

戰國初期的魏國繼承了春秋“超級大國”:晉國的核心領土,河東地土地肥沃、春秋戰爭很少波及的晉國腹地,經略了關中東部的河西地,是畜牧和戰略要地,魏國佔有並治理著以鄴城、大梁為重心的殷商發家之河間地。

魏國佔據著春秋第一強國晉國遺留下來的河西與河東兩大人口經濟重心,又有河間地等殷商以來便得以發展的經濟重地,魏文侯,魏武侯時期,魏國的國力人口有較大比較優勢,惠王時期雖處於被周邊趕近的轉折點,但任然具有足以影響中部的區域霸主實力。

魏國北有燕趙抵擋匈奴東胡,與趙國共同削弱中山,南有韓、魯、宋等中等國作為與楚國的緩衝,而且還有三晉聯軍的協同型地緣。而雙啞鈴型般地形的國土,至少是優勢遠大於劣勢的,秦未強而三晉未反目的地緣格局,是有利於中部的魏國的。

魏國初期三代君主,歷時近一個半世紀的統治,啟用人才,勵精圖治,四方征戰。子夏、段木幹、田子方、吳起、李悝、樂羊、西門豹等人,紛紛在文武之時受用於魏國都城與四方,惠施、龐涓等受用於惠王。

在戰國變法風潮初起之時,魏國能夠盡地理位置之便,應用各方人才以強國,而惠王中後期雖人才不得進,仍能在屢敗齊秦的前提下保持大國姿態,如若魏惠王能夠持續發揚文武二侯的精神,把惠施的“去尊”改革深入下去,那麼魏國之人才優勢與霸業的持續,則有機會了。

魏國初期的勃興與魏惠王以後的漸衰,可謂成也地利,敗也地利。魏齊爭霸作為戰國初期的中心紛爭,是魏國發展的必然選擇,決定著魏國國運的存亡。然而在這麼關鍵的戰爭中,魏王一昧的去欺負韓趙,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失利,給了魏國軍事上以重創。失去了三晉聯合的利好局面,魏惠王真可謂失察、失策、失人心,魏國也在軍事失利中逐漸走向衰落,淪為二流國家。

在戰國時期,論經濟、地利、君主、人才、變法,戰國中後期的秦國綜合最優,初期的魏國次之。齊楚趙則只有部分優勢,而無法綜合發揮,韓燕則劣勢遠大於優勢。因此除過秦國,就只剩下了初期的魏國最有機會。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作者,本文不盡之處請指正。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你別不信!二戰波蘭“騎兵”真暴打過德軍坦克,死的還是個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