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人生,用傳奇來形容,想必一點都不為過。論說歷史,很少有人能夠像他那樣,從放牛娃的人生境遇中,逆轉成為一個朝代的開創者。要知道,漢代同樣來自於民間的開創者劉邦,好歹在當時也是一位低級別的官員。但是朱元璋,可是一位連養活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家人都做不到的人。他的一位位親屬,在貧困與疾病中,相繼離世。他為了活命,不得不與自己僅剩的一位哥哥分開,各自尋找活路。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之下,卻取得了後來的人生成就,原因是什麼?在小編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朱元璋個人的努力,加上機遇
一個不努力的人,想要獲得成功,那基本上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朱元璋的成就的取得,與他個人的努力,關係非常大。在年少的時候,為了討生存,他離開了自己的本家,後來進入到了一座寺廟之中,出家做了和尚。這一時期,他盡著最大的努力,任勞任怨的做著寺廟中的雜活。每日都做著重複來重複去的雜工,但是他也總是能夠完成。這樣的品性,貫穿了他的一生。
在後來進入了部隊之後,他把這種品性,繼續發揚了下去。當時迫於生計,投軍的人有很多,但是像他那樣,總是能夠按照長官命令完成任務的人,其實並不是很多。在作戰的時候,他並不像有些士兵那樣,貪圖自身性命,總是能夠衝鋒在前。這樣的努力與拼命的行為,也讓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機遇。當時部隊中的長官,也就是郭子興,在看到這樣一位踏實的朱元璋之後,格外的賞識。加上朱元璋本身也是一位非常機靈的人,總是能夠把事情辦得讓大部分人心悅誠服,所以在這位郭子興的提拔之下,朱元璋很快就成長了起來。
在後來成為當時非常有實力的一股力量的統率之後,朱元璋也依然不改努力的本色。很多場戰役,他依然衝在戰鬥的第一線。他用這樣的品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投靠他,從而讓他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起來。
2.朱元璋知道,人心的重要性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最終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成事的過程中,朱元璋非常看重人心。作為被郭子興提拔起來的人,對於郭子興,他做到了善始善終,哪怕就是後來他的實力其實已經位居了郭子興之上,但是他也能夠拱手讓出自己的主帥地位。這樣的豁達,這樣知道感恩,怎麼可能不為他積累起好的名聲呢?如果當時郭子興對於他的恩情,早就在當初救郭子興一命的時候,就應該回報過了。
但是朱元璋自己並不這麼想,後來離開郭子興的大營自己拉扯出一支隊伍之後,對於實際上是前來投靠自己的郭子興。他能夠尊其為統領,光是這一點,就絕對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按照我們的邏輯,誰強就應該是誰來做主帥,但這樣的一般標準,並不為朱元璋所採納。他的這樣的做法,不僅為他積累了好名聲,也讓他成為當時的軍中最有威信的人物,因為他沒有自己的私心。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對於他的幫助很大的人,大部分都不曾背叛過他,就是因為他能夠始終看待人心。而且,他的這種看重人心,還不僅僅是針對自己的士兵,針對自己手底下的人,對於當時的百姓,他也總是能夠照顧有加。如果手底下的人不能夠遵守規定侵擾到當地的百姓被他發現之後,他從來不會因為這些人是他的士兵,就加以姑息,反而用嚴厲的軍法加以處置。他的做法,其實真的和當年的高祖很像,從拉攏人心出發,讓自己始終居於道德的制高點,從而贏得廣泛的民意,取得更多的支援。
3.朱元璋的成功,還有他注重積累的原因朱元璋這位人物,神奇的地方還在於他能夠在那樣一個時期當中迅速拉出自己的一支隊伍。其實,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始終看重積累的作用。
最初他的身邊,僅僅只有郭子興給予的少部分人馬。但是後來,他把自己年少時候的一些朋友,拉扯進了自己的隊伍,開始讓自己的勢力一點點壯大起來,在同一時期,他還從家鄉募集到了七八百人。這也就是朱元璋的隊伍最初的雛形,從七八百人發展到後來的幾萬人,朱元璋不是一簇而就的。
在第一次離開郭子興身邊的時候,朱元璋帶走的僅僅有二十幾個心腹。可是很快,朱元璋就在自己的身邊,又重新聚集了規模更大的一路人馬。當時的他,做事非常有智慧,他知道想要做成事情,光靠二十幾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利用招撫的方式,成功收扶了當時的一路自成一派的人馬,這路人馬有三千人。從這三千人開始,朱元璋僅僅又用了幾年的時間,就讓自己的隊伍壯大到了幾萬人,這樣的一個過程,都充分體現出了朱元璋在積累方面的用心與才幹。
總結逆水行舟,總是比順流而下要困難很多,朱元璋的成功,是典型的逆水行舟。把所有不利於自己的形勢,全部轉變為對自己有利的地方。能夠做到這一點,朱元璋就不得不令人欽佩。在他建功立業的道路上,他的種種做法,有一股子俠義的味道,而這股俠義,讓他的支持者越來越多。加上他的努力,加上他的機遇,加上他在積累發麵的傑出才幹,讓他最終成為了大明王朝的開創者。
相信他的一路走來,從來都不是非常容易。但是這所有的不容易,只要度過去了,就會有收穫。我們一般人,可能在最初被命運困頓的時候,就會選擇放棄,就會選擇一種短期內對自己最好的生活方式。可是朱元璋卻不,他更具有開創精神,所以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