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前200年,即位四年的漢高祖劉邦親率30萬大軍北征匈奴,不料卻被匈奴單于圍困在白登山。漢高祖特命陳平想計策,以解白登山之圍,為此,劉邦支付給了陳平2萬鎰金作為活動經費。

據史料記載,西漢的一鎰約為20兩至24兩,如此算來,2萬鎰約和40萬兩。需要注意的是,劉邦當時剛剛建立大漢,經過戰亂,國庫中肯定不富裕,但他還是能輕鬆拿出2萬鎰金,以此推斷,當時的黃金儲備的確很多。

翻閱秦漢史,發現秦漢之際的黃金之多令後世驚歎。戰國時的春申君黃歇為了結交秦國丞相范雎,一次性給贈予萬斤金;衛青征討匈奴有功,漢武帝封侯的同時賞賜3萬鎰金;李廣守邊有功,漢武帝賞賜8千鎰金。

金在西漢時不僅是皇帝賞賜臣下的主要財物,也是商業活動中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到了東漢的時候,黃金似乎一夜之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很快退出了流通領域,皇帝也不再賞賜鎰金,而改成了賞賜布帛和米粟。

那麼問題來了,西漢時期大量的黃金都到哪裡去了?任何文獻和檔案都沒有講明其中的緣由,這讓無數人倍感困惑,堪稱一大歷史之謎。

為此,後世出現了種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大量黃金被用於敬佛。自從西漢末年佛教流入中國,無論富貴州縣還是窮鄉僻壤,都興起了一股敬佛熱,加上貴族相互攀比,黃金消耗大贈,不到百年時間,黃金消耗殆盡。

另一種說法是絲綢之路開通後,羅馬帝國和漢帝國的經濟往來賺走了大量的黃金。這種說法顯得有點不靠譜,當時中土盛產絲綢、茶葉。東西方貿易中,只能是大漢帝國賺取的利潤更高,巨量黃金只能流入,而不可能流出。

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有說服力。秦漢之際,皇帝陵寢建造一般需耗費帝國四分之一的財政收入,陪葬的物品更是數不勝數。比如漢武帝的茂陵,從他16歲登基開始修建,一直到他去世,整整54年從未斷過。

漢武帝死後,其陪葬品更是填滿了整個墓穴。這種厚葬的風氣在西漢時大肆蔓延,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從貴族到州縣官,從富商到一般殷實家庭都競相效仿,無不以厚葬為榮,如此造成了漢帝國黃金急劇減少。

不過,有人提出秦漢之際的金其實指的是黃銅,因為從歷史上來看,當時的生產力不足以產出如此巨量的黃金,而銅的產量更高。因此斷定史書上記載的“千鎰金”“萬鎰斤”實際上是大量黃銅。

不過,這種說法有一道邁不過去的檻,西漢時黃金的單位為“鎰”,而銅的單位是“銖”或者直接稱“錢”,很顯然銅和金的區別是十分明顯的,就連管理者也分別稱為“銅官”“金官”。

東漢之前的王莽時期,僅國家的黃金儲備就有560噸,加上民間的,西漢末期的黃金存世量絕對驚人。但僅僅過了十幾年,王莽下臺,劉秀恢復了漢室,這麼多黃金就不翼而飛了。這也成為了一個未解的歷史迷案。

最新評論
  • 1 #

    秦始皇蒐集天下兵器鑄十二金人難道武器也是金子做的,顯然是銅的。

  • 2 #

    其實估計黃金是煉氣士專用,秦漢時力大無窮,項羽也是力可撥山,後世誰能與比?由於黃金缺乏故九尺男兒不見了。始皇帝為啥要長生?…,不要以為山海經只是傳說!黃金為什麼會成為硬通貨?偶然之中有必然!

  • 3 #

    埋在墓穴裡了,海昏侯墓穴裡挖出來的黃金數量可不少咯!

  • 4 #

    寫這個的人去好好讀一下歷史,古代之金,意為金錢,實為銅做之錢。否則一個漢代親王未盜之墓中也不會只有幾公斤黃金了。

  • 5 #

    一次醫生看完病後說能治,劉邦大罵醫生,又賞賜醫生五十斤黃金。你說當時的經濟怎麼樣?

  • 6 #

    皇帝說賞千金,其實就是一千個銅疙瘩,說賞黃金千兩,說的才是黃金,

  • 7 #

    秦漢時稱金子為黃金,銀為白金,銅為赤金。

  • 8 #

  • 9 #

    佛教傳入中國,黃金偷回印度。

  • 10 #

    那時的金是指黃銅嗎?

  • 11 #

    西漢生產力相對較高(封建對奴隸社會),種種跡象說明西漢經濟發達,很有錢。展開:……………………。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宰相生前樹敵太多,臨終給家人留下一妙計,讓政敵無法報復其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