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 爛尾工程是不會給人好印象的,不管是古代歷史上還是近代歷史上,都曾出現過爛尾的工程,比如海南成片倒塌的樓房,倒塌的高架和馬路....畢竟這可能會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可是,在歷史上有一個很大的爛尾工程, 至今都未修復成功,荒廢了幾千年,到現在搖身一變成為國家重點保護物件,並進一步被聯合國評選為世界歷史上奇蹟,這就是阿房宮遺址。阿房宮官是由秦始皇在位時開建的, 當時為了修建阿房宮,秦始皇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工程頂峰時共有七十多萬的勞動力參與修建。
公元前212年,秦朝迅速崛起,一統中國。為了給其他國家造成震懾力和彰顯中國強大的國力,秦始皇想到要更換政治中心,於是開始選址建立阿房宮。歷史上王朝辦事,總是不考慮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感受,害怕皇權的他們也只能默默接受。於是,秦始皇下令從全國各地徵收強壯的勞動力用於阿房宮的建立工作。
在古代,我們知道,君王的暴政,特別是修建行宮這種大規模的工程,用時長還極其耗費心力,也許有很多普通的勞動者在修建過程中就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工作強度而失去性命。就算建成後,姓名保下來了,可是長時間的辛苦勞作,總能給他們帶去一身的傷,是時間無法修復的。再加上這種工程一般會設有皇陵,而皇帝下葬時會有很多的陪葬品,所以一般都會設有密道和機關,往往參與皇陵建設的人,是很難留有性命的。
阿房宮究竟是建設完畢還是“爛尾樓”工程?讓人沒想到的是,秦始皇剛下令建立阿房宮作為自己的政治中心,第二年就去世了。於是,這項巨大的工程被迫停建,到秦二世年間,就已經停建了七月有餘。後來,朝代更替,有些王朝在阿房宮建築地址上修建起了寺廟,後來又成為一大片農田,自此,阿房宮的遺址便慢慢淹沒在大家都眼中。我們隱隱約約能從杜牧的《阿房宮賦》中了解到當時的狀況。所以考古學家一時之間都認為阿房宮賦是建好了的。
面積相當於20個故宮!被聯合國評為世界奇蹟!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阿房宮的遺址慢慢被考古專家所發現。可是由於種種問題,遺址的發掘工作到七十年代才正式展開。
2002年 ,國家派出一批新的考古工作隊,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對阿房宮進行考察。
2004年11月,阿房宮考古隊的最新調查顯示,聞名遐邇阿房宮,只是一個綿延上千米的大土堆。經過近兩年的縝密的考古挖掘,一份分析報告被整理出,報告中詳細的介紹了阿房宮,考古專家曾對記者說,目前在考古中發現阿房宮沒有宮前殿遺址,只有三堵牆,南牆都沒來得及建,很顯然當時建的太倉促,而且尚未完工。
阿房宮的範圍也被明確了,遺址一共有七個大區,面積相當於二十個故宮的總面積之和。另外一個關於阿房宮的謎團,也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那就行它有沒有被焚燬過。在阿房宮賦中,晚唐詩人杜牧不但用大量筆墨描述了阿房宮的恢巨集,還為後人留下了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傳說。正是因為杜牧的極力渲染才使很多人對此事深信不疑。考古發掘過程中,專家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會不會阿房宮裡那些秦代建築都隨著當初項羽的那把火付之一炬了。阿房宮考古隊領隊李玉峰,曾經對咸陽宮進行過發掘。對於如何認定古建築是否經過火燒,很有經驗。
在考察阿房宮前殿時,李玉峰第一次對杜牧的說法提出質疑。 整個遺蹟沒有被燒過的紅土灰跡和結塊,單單就阿房宮前殿的臺基。發現基地構成為秦朝晚期堆積土,臺基或者是更土,姚土漢代堆積土。臺基沒有一處被燒過的跡象。許多專家認為他說阿房宮沒燒過的結論太草率。事情已經傳到國家文物局,局領導叫他寫報告。李領隊堅持己見,還是那兩字沒燒。1961年,阿房宮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物件; 1991年又被聯合國評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遺址, 一舉成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