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自北宋時期 開始,中國的戰爭已經進入了原始的火藥兵器和冷兵器結合的階段。南宋時期出現了槍械雛形的突火槍,據《宋史·兵志十一》記載:“開慶元年,壽春府……又造突火槍,以鉅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

突火槍技術被元代掌握並發展成為青銅製火銃,在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率軍西征的過程中(13世紀),元軍的“炮手軍”在攻城作戰中功勳卓著,避免了出現大量傷亡,旭烈兀在現在伊拉克、敘利亞地區建立了伊爾汗國後,將火器傳播到了阿拉伯世界。14世紀之後,火器從阿拉伯國家傳入歐洲。在歐洲使用火器的早期,火器存在著諸多不足:使用繁瑣、發射慢(一分鐘一槍)、故障率高等。到了15世紀中期,西班牙人對明火槍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增加了照門以提高射擊精度、採用了彈簧和齒輪代替槓桿。16世紀早期,誕生了滑膛火繩槍後,火器在西方的使用進入了快車道。

圖1-圖4為元代青銅銘文火銃(14世紀,36公分,秦川先生收藏),銘文為:“泰定元年”。泰定元年為公元1323年,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帶銘文的火銃,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至順三年的火銃晚於這個火銃9年(圖5,14世紀)。

圖1 元代青銅銘文火銃(1)

圖2 元代青銅銘文火銃(2)

圖3 元代青銅銘文火銃(3)

圖4 元代青銅銘文火銃(5)

圖5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至順三年”銅火銃

存世元代銅銃都是單管銃,有兩個品種。一種是輕型的,口徑較小,銃身細長,藥室隆起,銃尾中空以安木柄,由單兵手持使用,故稱手銃或手把銃;另一種是較重型的,口徑較大,形體粗短,需裝於架上發射,因其口部外侈呈碗形,故稱碗口銃或盞口銃,“至順三年”銃即屬於此種。二者都在藥室壁上開火門(點火孔),從銃口裝填火藥。碗口銃在銃口處安放一枚石或鐵質的球形大彈丸,手銃則發射石或鐵質散彈。這兩種火銃後來便演變成為槍、炮兩個系列。

到了明代,火器可謂是五花八門,三眼銃、大將軍炮、一窩蜂、萬人敵、馬上佛朗機…不一而足。其中有一種小型手炮,頗有趣味。手炮製造結構非常簡單,就是由一根炮筒和幾個簡單的零件組成。它使用的炮彈有很多種,可以發射擊石頭,也可以發射擊一些鐵球,必要時也可以當做劈砸兵器使用。

圖6-圖9為明代竹節手炮(16世紀,22公分,秦川先生收藏)。此手炮為純鐵鍛造,工藝精煉,非常小巧精緻。

圖6 明代竹節手炮(1)

圖7 明代竹節手炮(2)

圖8 明代竹節手炮(3)

圖9 明代竹節手炮(4)

到了明清時期,鐵鞭仍在軍隊中使用,明代有一種將冷兵器與火器結合在一起的兵器,叫“雷火鞭”,以鐵鞭為原形,前端空心,可裝火藥和三枚鉛子,鞭身根部有火眼。記載見於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火十》(17世紀)。

徐州博物館館藏有一柄明代龍吞口雷火鞭(圖10,16世紀),此鞭瓜稜形銅鞭首,海棠形檔,龍形吞口,鞭身鐵製,根部有一個小圓孔作火眼。花瓣形銅格手。這種雷火鞭的主體為一根鐵管,可以填裝火藥和鐵彈,相當於一杆特殊造型的火門槍。使用者遇到敵人時,可以先施放鐵彈,然後再手持鐵鞭進行格鬥。

圖10 徐州博物館館藏明代龍吞口雷火鞭

圖11-圖14為明代浮雕忍冬紋雷火鞭(16世紀,61公分,謝輝先生收藏)。此雷火鞭陰刻虎形吞口,鞭身滿工忍冬紋,鞭頭以蓮花形束腰。空心六稜管配以鐵雕工藝,以明代的工藝水平來說,這是一支製作非常精良的武器。

圖11 明代浮雕忍冬紋雷火鞭(1)

圖12 明代浮雕忍冬紋雷火鞭(2)

圖13 明代浮雕忍冬紋雷火鞭(3)

圖14 明代浮雕忍冬紋雷火鞭(4)

明代的最強騎兵關寧鐵騎就是以配備三眼神銃而著稱,每名騎兵配發一隻三眼銃,每隻銃可以連續發射三次,之後還可以使用三眼銃打砸敵人。鞭、鐗、錘等鈍擊類兵器是冷熱兵器結合的典範。圖15-圖18為明代錯金雷火錘(16世紀,41.5公分,秦川先生收藏)。此錘為八瓣錘頭,八稜杆,錘頭和錘杆上有殘留的金銀紋飾,錘尾部為發射孔,用以發射彈藥。為武官隨身之物,遠端打擊後,近身還可以進行肉搏。

圖15 明代錯金雷火錘(1)

圖16 明代錯金雷火錘(2)

圖17 明代錯金雷火錘(3)

圖18 明代錯金雷火錘(4)

清代之後,統治者並沒有忽視火器。至鴉片前夕,清軍共有火炮11.4萬門,火繩槍26.3萬支。據記載,道光19年,登州府994名士兵,備479支鳥槍、75門火炮,鳥槍比例50%。但滿清相對西方的落後是農業社會對工業社會的全方位落後,並不是大炮和鳥槍的數量的堆積可以改變的。

鴉片戰爭後,經過洋務運動的洗禮,清軍具有了一定戰鬥力。根據法軍在中法戰爭中的報告,鎮南關戰役裡,裝備擊針後裝單發夏斯波步槍的法軍,在戰鬥中遭遇了馮子材指揮的王牌部隊,該部隊全部是用連發步槍和加特林機關槍組成的,對法軍擁有絕對的火力優勢,導致法軍大敗。

清代時,熱兵器在民間頗為流行。圖19-圖22為清代雷火流星膽(18世紀,85公分,秦川先生收藏)。流星膽為關中綠林祕傳隨身冷兵器,一般藏於袖中,小巧隱蔽。由於其形體外貌極似膽瓶之狀,在使用中快似流星閃電,所以被命名為流星膽。此流星膽採用軸環套接法,保證鏈條轉動的同時,又不易纏繞。鏈條的雕刻也非常精緻,有瓜形、猴形、魚形等造型,流星膽身帶有火門,可以發射彈藥。

圖19 清代雷火流星膽(1)

圖20 清代雷火流星膽(2)

圖21 清代雷火流星膽(3)

圖22 清代雷火流星膽(4)

其實,不管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戰爭的勝利更多取決於制度、理念、文化和士兵的鬥志。進入熱兵器時代後,野蠻征服文明的現象越來越難以產生了,現代化的後勤制度、組織能力、通訊裝備、宣傳力量等多種因素都影響著戰爭的走向。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細數中外歷史上消失的偉大建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