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堂
時代:唐朝
名聲:永珍神宮
消失:焚燬
明堂,為武則天時期洛陽太初宮的外朝正衙主殿。明堂共三層,底層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個時辰。頂層為圓形,四周環繞九龍雕塑。中間有周長十五米左右的巨型木柱,上下通貫,故此又名為永珍神宮,唐代建築技術之巔峰鉅作。
2.馳道
時代:秦朝
名聲: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
消失:廢棄
馳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始於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陝北)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馳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始於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信宮渭南,已更命信宮為極廟,象天極。自極廟道通酈山(即驪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是歲,賜爵一級。治馳道。”秦朝末年的連年戰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漢朝皇帝沒有能力為自己的御車配備顏色相同的馬,許多將相只能坐牛車。由於嚴重缺少馬匹,鐵路被廢弛了。
3.厄克特城堡
時代:1600年左右
名聲:蘇格蘭最大的古堡之一
消失:炸燬
古老的厄克特城堡威嚴地矗立在蘇格蘭尼斯湖的中央,它是蘇格蘭最大的古堡之一。這是蘇格蘭高地上最重要的古蹟之一,也是名字最難叫的,英文為Urquhart Castle。據說,這座城堡建於1600年左右。厄克特城堡就坐落在尼斯湖畔,和其它孤獨的城堡不同,厄克特城堡佔地較大,在圍牆內有幾個塔樓,其中的主塔已經坍塌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好似傢俱店裡的床墊解剖樣品,完整地向遊人展示城堡的內部結構。厄克特城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世紀,當初古英格蘭皮克特人在這個位置上就修建了木頭城堡,而現在看到的城堡則是13世紀由艾倫·杜爾特修建的。由於處於哥倫峽谷的要塞,軍事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厄克特城堡曾長期為皇家所擁有。現在看見的這些斷壁殘垣主要是1691年為了防止被雅各人所佔領,由守軍自己炸燬所致。
4.艾琳多南堡
時代:公元1220年
名聲:世界名堡
消失:爆炸
艾琳多南堡(Eilean Donan Castle,伊蓮豆納堡//愛爾蘭朵娜堡 ),世界名堡之一,位於蘇格蘭高地的多尼地區,遠遠望去彷彿紮根於湖泊中間的一個小島上,一石橋跨湖連線城堡與陸地,安詳的湖水和古老的城堡構成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是蘇格蘭最有名的城堡。城堡因其地理位置三面環水又在西海岸,從來都是遭受入侵首當其衝的地方。日耳曼人,維京海盜,以及後來的西班牙人,都在這裡登陸。其實城堡自修建之日起,就不適合居住,不過其三面環水的地理位置和其高貴的氣質尤其難得。自13世紀後期的Kenneth起3個世紀,城堡都由Mackenzie家族擁有。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220年,但是城堡的最初結構已經於1719年被毀壞,並在廢墟上延續了兩個多世紀。 1919年,約翰·麥克雷-吉爾斯特拉普(John MacRae-Gilstrap)中校將它買了下來,開始進行恢復工作,並於1932年竣工。
5.白馬寺
時代:東漢
名聲:中國第一古剎
未曾消失,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里,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儲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白馬寺整個寺廟坐北朝南,為一長形院落,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 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均列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雖不是建立時的“悉依天竺舊式”,但寺址都從未遷動過,因而漢時的臺、 井仍依稀可見。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1990年前,白馬寺主要建築有寺院的山門、殿閣、齊雲塔院。1990年,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白馬寺增加了鐘鼓樓、泰式佛殿、臥玉佛殿和齊雲塔院內的客堂、禪房等。
6.隋西苑
時代:隋朝
名聲:影響後世至深的皇家園林
消失:戰亂
據記載,隋西苑位於隋東都洛陽宮城以西,北背邙山,東北隅與東周王城為界,週一百二十里。苑中造山為海,周十餘里;海內有蓬萊、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臺觀殿閣,分佈在山上。山上建築裝有機械,能升能降,忽起忽滅。海北有龍鱗渠,渠面寬二十步,屈曲周繞後入海。沿渠造十六院,是十六組建築庭園,供嬪妃居住。每院臨渠開門,在渠上架飛橋相通。各庭院都栽植楊柳修竹,名花異草,秋冬則剪綵綴綾裝飾,壯麗非凡。院內還有亭子、魚池和飼養家畜、種植瓜果蔬菜的園圃。隋西苑的佈局,繼承了漢代“一池三山”的形式,反映了王權與神權的統治以及享樂主義思想,具有濃厚的象徵色彩。十六組建築庭園分佈在山水環繞的環境之中,成為苑中之園,不象漢代宮苑那樣以周閣複道相連。這是從秦漢建築宮苑轉變為山水宮苑的一個轉折點,開北宋山水宮苑──艮嶽之先河山上的建築能時隱時現,反映建築技巧的提高。
7.洛陽文峰塔
時代:宋朝
名聲:離天只有丈七八
消失:戰火
洛陽文峰塔位於今洛陽市老城東南隅東和巷東端。始建於宋代,明末毀於戰火,清初重建。明清時附近還有一湖泊和一廟宇(現已廢毀),塔、湖、廟交相輝映,形成了當時河南府城內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洛陽文峰塔是一座密簷式磚石塔,四方形,高約30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每邊長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間嵌有鑄鐵,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塔身九層,通體用青磚砌成,從第一層至第九層逐層遞縮,最高層每邊長3米。一至八層向北各開一弧形拱門,可向外望,門上皆有題額;第九層則四面各開一弧形拱門。塔剎已被毀。
8.東漢南北宮
時代:東漢
名聲:東漢皇宮
消失:戰亂
東漢的都城位於洛陽,皇宮分南宮和北宮,分別位於洛陽城南、北,中間距離為七裡,用複道將兩宮連線起來。複道中,皇帝走中道,護從夾護左右,十步一衛。南宮的正殿為德陽殿,殿高三丈,陛高一丈。殿中可容納萬人。殿周圍有池水環繞,玉階朱樑,壇用紋石作成,牆壁飾以彩畫,金柱鏤以美女圖形。德陽殿高大雄偉,據說離洛陽四十三裡的偃師城,可望見德陽殿及朱雀闕鬱郁與天相連。洛陽城外,散佈著眾多的供皇帝遊樂的苑、觀。苑有西苑、顯陽苑、顯明苑、靈昆苑等。其中西苑為最大,遊樂設施最俱全。
9.淺草寺
時代:628年
名聲: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廟
消失:火災後重建
淺草寺位於東京臺東區,是日本現存的具有“江戶風格”的民眾遊樂之地。淺草寺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廟。相傳,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有兩個漁民在宮戶川捕魚,撈起了一座高5.5釐米的金觀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資修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尊佛像,這就是淺草寺。其後該寺屢遭火災,數次被毀。到江戶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淺草寺,使它變成一座大群寺院,併成為附近江戶市民的遊樂之地。除淺草寺內堂外,淺草寺院內的五重塔等著名建築物和史蹟、觀賞景點數不勝數。每年元旦前後,前來朝拜的香客,人山人海。寺院的大門叫“雷門”,正式名稱是“風雷神門”,是日本的門臉、淺草的象徵。雷門是公元942年為祈求天下太平和五穀豐登而建造的。幾經火災焚燬,後於1960年重建。
10.盤龍城
時代:商朝
名聲:華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漢之根
消失:歷史久遠
中國早期城市遺址,時代一說為商代早期,一說為夏代,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葉店楊家灣盤龍湖畔。原本認為中心區面積約 1.2平方公里,但之後發現了面積2.5平方公里的外城,其遺址面積應更為廣大。遺址文化堆積的時代,上限為屈家嶺文化(有屈家嶺文化地層),下限相當於殷墟早期。內城興建年代約在公元前15世紀前後,相當於商代二里崗期時期,外城則尚未確定興建年代。盤龍古城出土了數百件盤龍城商代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製作精美,花紋別緻,特別是出土的獸面紋盉,盤龍城大銅鼎、銅鎖、銅提樑卣都是中國文物中極為罕見的珍品。盤龍城出土的94釐米長的大玉戈為2002年國家文物局公佈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是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