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的鄔先生簡直比諸葛亮還神。
不僅熟諳帝王心術,活脫脫康熙肚子裡的蛔蟲,就是親王貝勒、上書房大臣也都在他的算計之內。在鄔先生的運籌之下,硬生生地把冷麵王皇四子胤禛這個冷灶燒得通紅,最後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雍正登基之後,銳意進取,變革圖強。鄔先生雖已遠離四爺,但是心念社稷。為了雍正的改革能夠順利地進行,先後為李衛、田文鏡出謀劃策。
西北戰事一起,透過李衛舉薦年羹堯出任大將軍評判。眼看著年羹堯在西北空耗、大清的國庫捉襟見肘、滿天下的官員個個滿腹牢騷,就等著年羹堯西北戰敗內憂外患一起爆發,直接推翻雍正。
這一日,輪到河南往西北押運糧草。可是,軍糧不夠。眾位官員沒有人敢前往,擔心被年羹堯這個大魔頭給殺了。於是作為河南巡撫田文鏡的師爺鄔先生自告奮勇地接下差事。並且告訴眾人,年羹堯殺不了他,他們之間有交情。
就這樣,鄔先生來到了西北大營。年羹堯果然沒有計較這軍糧不足的事情。對鄔先生敬重有加,好酒接風。田文鏡不知道鄔先生的底細,這年羹堯怎會不知道?
年羹堯也明白,再這麼耗下去連皇上的位子都坐不穩。畢竟一個月就需要七百萬兩銀子。
然後,就來了神來之筆。
年羹堯親臨前線,天天派人偵查,青海已經被圍得水洩不通,愣是沒找到叛軍的下落。鄔先生居然說他知道。然後一個簡單的燈下黑就告訴年羹堯叛軍就在百里之外的法輪寺。
就這樣,年羹堯合圍法輪寺,接著就是捷報傳到了京城。
那會兒也沒有空中偵查,衛星跟蹤的。鄔先生再神奇也不可能比這一線的大將軍更瞭解敵情吧。
當時看的時候,就是覺得鄔先生太厲害了。這麼簡單的道理年羹堯都不知道。還不如鄔先生領兵。
關於這個原因,現在有人開始了細思極恐地思考:
年羹堯不是不知道叛軍的下落。因為年羹堯自己明白一旦消滅了叛軍,自己的這個大將軍也就要被撤掉了。年羹堯這是養寇自重。
其實,鄔先生壓根兒不知道叛軍的下落。鄔先生這次來就是嚇唬年羹堯,說清利害關係,讓年羹堯趕快決戰。鄔先生就是隨便指了個地方,讓年羹堯下坡兒。年羹堯也明白,既然鄔先生給了機會,就接著這個理由決戰吧。
這樣的考慮實在是很符合讀者的胃口。
不過,這個不是鄔思道厲害,也不是年羹堯厲害,甚至不是作者二月河厲害。而是編劇劉和平厲害。
因為原著《雍正皇帝》中鄔先生根本沒有這個橋段。劉和平將小說的人物濃縮。各位謀士(如性音、文覺)的戲份都濃縮在鄔先生一個人身上。
這個戲份在原著中也是另外一個人的,這個人叫做:汪景祺。
汪景祺是果親王推薦給年羹堯軍前效力的文書。果親王就是老十七,跟老十三一起輔佐雍正登基。老十三在明,他在暗。雍正王朝機會沒有提及此人,相關戲份都給了十三爺。
這個汪景祺在軍前效力,對前方相對熟悉。汪景祺跟年羹堯的談話就跟電視劇裡鄔先生和年羹堯說得差不多了。
只不過這個寺廟不是法輪寺,而是塔爾寺。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年羹堯就真的不想速戰速決嗎?年羹堯就真的糊塗到讓叛軍在幾十裡之外轉悠而發現不了嗎?
當然不是。年羹堯一直想速戰速決,只是這一仗關係重大,年羹堯不敢貿然進兵。
年羹堯統率十萬大軍,自雍正元年五月將中軍大營移防西寧,直到九月還遲遲沒有大舉進剿。這不是他不想速戰速決,是這一戰關係實在太大了。
因為志在必勝,年羹堯用兵一直小心翼翼。
原著裡說得很明白了。
塔爾寺,也不是年羹堯就這麼忽略了。而是塔爾寺不是一般的寺廟。
塔爾寺是敕封黃教總寺,除了自行在青海籌糧,在內地購糧,朝廷還時不時撥調糧食——年大將軍,斷不掉這個糧源,你征服不了青海省!
“塔爾寺可不是太湖吳家寨,也不是安徽江夏鎮!”汪景祺語氣平靜得像剛剛睡醒的孩子,“塔爾寺無端被剿,就要反了青海一省!你須知,丹羅活佛就是這裡的教主,皇上的替身文覺禪師也曾在此受戒。本來是羅布藏丹增“竄擾青海”,你不但沒有鎮壓了羅布軍,反而激起新的兵變。我敢說,你今日剿塔爾寺,不出一月,你就要被鎖拿進京,另委新的大將軍來接替你!”
這個塔爾寺如此的厲害,年羹堯在沒有確切把握之前是真的不敢動。
在經過一番分析之後,年羹堯也沒有決定立馬進軍,而是派出癱子確認之後再進軍的。
好了,原著是不是沒有那麼的細思極恐?
讓大家想得如此之多,都怪雍正王朝的編劇劉和平太厲害了。
透過這個的原著對比,也可以回答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西北大捷,雍正沒有賞賜鄔先生。
這個得找編劇劉和平了,因為原著裡這個功與鄔先生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劉和平應該忘記給鄔先生記功了,劇本沒有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