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4300字 | 閱讀時間大約9分鐘
1.
現在看來,宋真宗趙恆真的是“天選之子”。
為什麼呢?
作為宋太宗的第三子是沒機會即皇位的。但他大哥瘋了,二哥暴死,太宗逼死弟,侄,留下的皇位只能傳給他了。
就是如此,趙恆繼位也是“有如神助”。
宋太宗死,李太后一直想更改遺命讓已經瘋了的長子趙元佐即位,不是說他瘋了嗎?
但是李太后沒有用瘋啊。
李太后派宦官王繼恩去找元佐,趕快拖過來先把龍椅坐起來再說。
情況很緊急啊。
這時候,丞相呂端急中生智,讓小內侍把趙元佐反鎖在宮中,另一方面急招皇三子入宮。等皇三子趙恆坐在龍椅後,等內侍掀簾後,確認皇位上坐的確實是皇三子趙恆後,呂端才帶著大家一起下拜。
你說,我們的宋真宗當個皇帝也真不太容易。
的確,不容易。
宋真宗即位才兩年,遼人就進攻宋朝。
長期在宮中生活的宋真宗哪見過這種場面,加上一些主和派叫真宗“先跑為敬”,以後再說。於是趙恆腦中閃出一個字:跑!
可是當時宰相是寇準,寇準說,契丹人一來你就跑,這是咋回事啊。這事你不但不能跑,而且必須御駕親征才行,這才能有勝算。
基於對寇準的絕對信任,基於對自己人品的高度自信,趙恆說,去就去誰怕誰?
宋朝邊防戰士看到皇帝本尊駕到,顯然是士氣高漲。當宋真宗的車駕出現在澶州前線時,士兵高呼"萬歲"連延不絕,聲震數十里,人人同仇敵愾、個個視死如歸,很快就集結起數十萬之多的援軍與遼軍對抗。
這當口,遼國名將蕭撻凜在察看地形時,被宋軍用弩射中身亡。
勝利向太不容易的宋朝和宋真宗傾斜了。
寇準來勁了。
寇準說,皇帝既然來都來了,乾脆我們就一鼓作氣乘勝追擊,收復幽雲十六州。
這話差點把趙恆同志從龍椅上“震”下來。
趙恆心想這不是要我的命嗎?拉倒吧,這場仗打下來覺都睡得不好,不打了。
你趕緊給我去——議和。
“澶淵之戰”瞬間變成“澶淵之盟”。
你窮,你就趕緊拿錢走人,我有錢,任性。
趙恆創造性的簽署的“澶淵之盟”,讓宋遼雙方大致保持了百年之和平。據說,趙恆後來駕崩的訊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可見,遼國人民對趙恆的感情有多深。
不管怎麼樣,“澶淵之盟”讓趙恆名留史冊。
你說趙恆的封禪事宜,扯“澶淵之盟”幹啥子?
因為沒有“澶淵之盟”,就不可能讓國內老百姓修養生息,全國上下朝著一個全面復興的大宋帝國目標跨步前進。當然也沒有宋真宗趙恆大搞封建迷信,一心封禪的條件了。
這還得從寇準說起。
寇準從“澶淵之盟”之後膨脹了,到處說沒有他的力諫皇上御駕親征,何來“澶淵之戰”“澶淵之盟”,何來國內老百姓生活的蒸蒸日上啊。
人一膨脹就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一次朝會後,看到趙恆目送寇準的眼神,皇帝的另一心腹王欽若出手了。
哇,皇上為什麼這麼敬重寇相公啊?
沒有他,就不可能有澶淵之盟啊,他的功勞是大大滴。
是不是啊?這好像不太對啊。
此話一出,趙恆愣住了。
王欽若說,"澶淵之役,陛下不以為恥,而謂準有社稷功,何也?"這個“澶淵之盟”就特麼是一個人生敗筆啊,皇上為什麼不認為這是恥辱而認為這是社稷之功呢?明顯說不通啊。
為什麼說不通?
王欽若接著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意思是說,城下之盟皇上知道吧?這個澶淵之盟就是城下之盟啊。你是萬乘之軀的皇帝,被寇準這邊一忽悠,簽下這恥辱的盟約,你高興個啥?寇準就是把你當成一個賭注,拿你賭一把而已。
這事,天下人都知道,難道皇上不知道?
此時,皇上知道了,很憤怒。
但怎麼洗刷這個“恥辱”呢?不然天下人咋看我啊?
於是,趙恆期盼的眼神看著王欽若。
王欽若給皇上“上眼藥”了。
他提了一個和寇準一模一樣,當然當今皇上永遠都會拒絕的建議:皇上乾脆把燕雲十六州打下來不就得了,打下燕雲十六州就是穩穩的報仇雪恥啊!
此時此刻,趙恆估計想把鞋子脫下來向王欽若扔過去。特麼我能打得下來,我還籤什麼“城下之盟”啊。
這個議題趕快過,下一個議題上。
王欽若心想,上一個提議是伏筆,那好,正式的建議來了。
“我們搞一次泰山封禪吧?”
2.
這建議讓趙恆非常心動。
但封禪是一個特大的國家政治活動,哪是你想搞就搞啊。
因為在趙恆之前,也就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去泰山封禪的(武則天是去嵩山封禪的),這些都是大帝式的帝王。
宋真宗趙恆無論從那種歷史角度和緯度,都和這些帝王不在一個水平線啊。
其中,之前還有一些名聲赫赫的帝王不是不想去,結果都被“勸停了”。
因為不是每個帝王都具備封禪的資格。
有人說,帝王封禪還必須得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是更朝換代、國家統一;
第二、是帝王在位的時候必須有政績。比如要國泰民安、國富民強,這樣大家才會信服。
第三、就是必須有祥瑞出現。就是得有一個吉祥物。
春秋時期齊桓公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想到泰山來封禪,遭到管仲的極力反對,說他不夠資格。
齊桓公不高興地說:“我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如此巨大的功業難道還不行嗎?”
管仲說:“不行,你缺乏祥瑞。”
管仲給齊桓公提了幾個吉祥物,其中有東海的比目魚,西海的比翼鳥,這在當時根本是弄不到的,所以只好不了了之。
我們還發現,各種“汗”傍身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沒有在e封禪帝王的名單之中?
唐太宗也想啊,可是他遇到了魏徵。
貞觀六年,唐太宗想到泰山封禪,魏徵反對,太宗一連六問魏徵:“公不欲朕封禪者,以功未高邪?德未厚邪?中國未安邪?四夷未服邪?年穀未豐邪?符瑞未至邪?”
唐太宗的話也明顯:“你不讓朕去泰山封禪,是朕的功績不高嗎?是朕的德行不厚嗎?是天下沒有安寧一統嗎?是四夷沒有被打服嗎?是百姓的日子不豐裕嗎?還是沒有祥瑞之兆呢?”
面對太宗的詰問,即便是魏徵都十分肯定的告訴他,陛下您是牛逼的,但是魏徵仍然建議:“然承隋末大亂之後,戶口未復,倉廩尚虛…崇虛名而受實害…”。
“至隋末大亂之後,人口尚未恢復,糧倉國庫還不夠充實…這是徒有虛名而又勞民傷財的事情…”
唐太宗思慮再三,只得惺惺作罷。
人民群眾到現在都沒有用想明白,宋真宗趙恆憑什麼能去封禪?
但趙恆是想明白了的。
三大封禪條件在趙恆看來,就差一祥瑞而已。
關鍵特麼這個祥瑞咋整啊?
不要怕,沒得?創造條件得有啊。
王欽若直接給趙恆遞了一個點子:“您以為什麼《河圖》、《洛書》真的存在嗎,不過是以前的那些牛逼貨們用神神鬼鬼來蒙人而已…您吶,只要公開表示篤信並推崇這些玩意,這就跟天降祥瑞沒什麼差別了。”
王欽若太有思想了,說幹就幹吧。
造假沒人查處,而且當成真的來供奉,那就隨便造了。
當然,大臣中還是有一些相對比較耿直和真正的大臣。趙恆一想,我這麼執意推行“祥瑞造假”行動,不明事理的大臣橫插一腳進行勸阻咋整?比如耿直宰相王旦。
趙恆沒辦法,他得對付宰相王旦。
宋真宗便把請王旦請入宮中喝酒,酒局結束後,送了王旦一罈好酒。王旦回家後開啟一看,酒罈裡裝了滿滿一罈的金銀珠寶。
皇帝賄賂大臣,千古奇事,為了能封禪,趙恆真的豁出去了。最高領導送的東西怎麼退啊,這面子必須得給啊。領導要去,就去吧,配合演出即可吧。
當然,排除了一切障礙,開始整“祥瑞”了。
於是從真宗自導自演了一出“神人託夢降天書”開始,各地的祥瑞之兆頓時像雪片一樣飛來,這裡長出“佳禾”,那裡“龍見於雲中”,陝州官府竟然上奏“黃河水清”了——聖人出現了!
最終在宰相王旦的牽頭下,數萬有組織的“人民群眾”五次聯名上書,要求朝廷舉行封禪大典。
真宗推託再三,但是不久後的某一天真宗皇帝又收到託夢天書一份,是上天再次暗示他可以去封禪,看來真是天意難違呀。
據說,這事成了王旦一生的汙點。臨終之前,這位耿直的老臣對其子說:“我一生無過,唯有勸諫天書一事,是我的過錯無法贖回。我死後,可為我削髮,披僧尼穿的黑衣殮葬即可。”
當然這是後話,無關緊要了。
宋真宗隨即下詔:十月去泰山封禪。
萬事齊備,只欠泰山了。
3.
1008年的深秋,泰山迎來了一眾浩浩蕩蕩數千人的賓客,為首的就是宋真宗趙恆。
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封禪活動,在泰山頂上舉行的封禪的儀式感爆棚是一定的。
趙恆為了表示對“封禪”的虔誠,甚至要求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儀衛隨從,結果整個封禪儀式前後共花了47天,耗資800餘萬貫。
皇帝的志得意滿表現在:我即天下了,自我感覺太好了。
封禪過程中,趙恆曾經下令文武百官,禮儀侍衛必須全部齋戒。
趙恆還是太天真了。
你信教吃齋,大臣誰遭得住啊。
當面不吃,晚上用大魚大肉加個餐,補充體力還是可以滴。
樞密副使,“戳鍋漏”馬知節說:“其實還是有打野驢子吃的。”
我估計現場氣氛是瞬間凝固。
封禪結束後,回到京城汴梁,為慶祝封禪盛典的圓滿舉辦,宋真宗再次大宴群臣,一群人酒足飯飽之後登上城樓,真宗看到城樓下的百姓們都光鮮亮麗,穿絲戴綢,十分滿意的感嘆道:“都城太繁榮了,皆卿等輔佐之力都是你們輔佐有功啊。”
“領導說得好,鼓掌!”大臣們紛紛鼓掌。
但“戳鍋漏”馬知節又突然冒出一句:“窮人早就被趕在城外去了。”
我估計現場氣氛是瞬間凝固。
這只是封禪活動的前戲。
從公元1008年到公元1022年,各種封禪、祭祀、拜神持續達15年之久,經過曠日持久運動式的“反覆洗腦”,戰果無比輝煌:皇帝志得意滿,百官神經兮兮,黎民神志不清。
特別是那個蝗蟲事件,太有代表性了。
公元1016年,發生了大規模的蝗災,危害的大片的良田,讓百姓們遭受到很大的損失,按理說從朝廷到地方政府趕緊滅蝗蟲啊。
不!
全民瘋了,有皇帝的天威在,何須王莽動手啊——蝗蟲羞愧得自殺了。
在皇帝的天威下,蝗蟲只有各自自殺的下場:
1.蝗蟲集體自殺而死了。後來有人上報說,蝗蟲都害怕皇帝的天威,於是才紛紛自殺。2.蝗蟲們改變了口味,只肯喝水,不吃莊稼。3.,蝗蟲因為受到一股神奇的力量而死,有神仙在幫助宋朝消滅蝗蟲。4.後來蘇州有一個官員上奏摺說,蝗蟲們是因為害怕了皇帝的威嚴,於是到了太湖裡面集體自殺了。
自殺成了蝗蟲們唯一選擇的道路。
你看,封禪之後的宋真宗趙恆的朝代有多荒唐。
上行下效啊。
《宋史》評價宋真宗的封禪活動:取笑當代,貽譏後來”,“淫祀瀆天”,“封禪之文不著於經典”“一國君臣如病狂然”。
準確地說,宋真宗趙恆的這一次封禪行動直接拉低了“封禪”這一國家慶典的檔次,這麼低水平低檔次的祭祀活動整成這樣,特麼後世皇帝哪個敢再去趟這個渾水?
趙恆晚年基本也是一個瘋癲狀態。
宦官周懷政曾經想發動政變,讓寇準當宰相,尊真宗為太上皇,立太子為皇帝。
宋真宗發覺後,平定政變後,他想直接把不知情的太子(就是後來的仁宗)幹掉。幸虧有人提醒了他:皇上到底有幾個兒子?因為六個兒子也只剩這一個兒子了。
看一個封禪造神運動把一個國家搞得好惱火。
個人覺得,晚年的宋真宗趙恆,已經瘋了。
-
1 #
-
2 #
趙宋拉低了封禪的神聖,後世的朱重八倒是名至實歸,可以封禪.
-
3 #
那個遼國舉國哀悼的是宋仁宗吧!
-
4 #
是王欽若不是王若欽。王欽若,金陵人,與秦檜是老鄉。
-
5 #
自宋之後,不是沒有皇帝想去想去泰山,而是各種客觀條件給限制了。元朝一統天下,可惜元朝皇帝都是信薩滿祭司的,封禪是儒家思想,大部分元朝皇帝都是偏向遊牧,儒家只是輔助,。對儒家所謂的封禪,元朝自然是不屑一顧的。明朝朱元璋倒是可以搞一次,不過朱元璋是個務實派,一來當時的元朝還存在在草原,二來這傢伙主動放棄了好多漢唐故土,算不上四海歸一,第三,凡事較真,不喜歡形式主義,哪怕是迫不得已的形式主義,比如空印案。明朝後來的皇帝大多都比較尊重朱元璋,也都不如朱元璋。至於清朝,國策是聯蒙制漢。拿的出手的是康雍乾三帝。康熙,乾隆都喜歡跑泰山,尤其是好大喜功的乾隆,跑泰山的次數比康熙都多。可惜倆人出身不好,不封禪主要是為了避免激化滿漢矛盾。
-
6 #
然後朱元璋本來可以去泰山封禪,結果想想和宋真宗拉到一個檔次了,。就沒去了
-
7 #
沒啥意思,泰山門票太貴了
-
8 #
宋真宗排趙大仁宗和南宋高宗之後,宋代,第四偉大的政治家。比漢武秦始皇人類渣滓好一萬倍,
-
9 #
只有體恤人民群眾的帝王才能稱明君,這也是衡量明君是否的先決條件之一
-
10 #
呂端是把王繼恩反鎖在屋裡吧?
-
11 #
設若沒有他,更不知又有多少……
-
12 #
我怎麼記得是宋仁宗那?
-
13 #
裡面很多內容怎麼是宋仁宗的故事?
遼聖宗是1031年去世,宋真宗是1022年去世的,宋仁宗是1063去世。大家不要記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