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靖康之變”發生後,已經成了太上皇的宋徽宗和兒子宋欽宗,以及北宋皇族三千多人,統統被金國俘虜,從此這兩個亡國之君,在五國城過著受盡屈辱的生活,整日以淚洗面。

在五國城宋徽宗和宋欽宗住在類似地窖的房子裡,每天只能抬頭看著頭頂的天空,回想自己昔日的榮華富貴,多愁善感的宋徽宗還寫詩感慨: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

在這種境遇下,兩人對自己的未來,和大宋的未來已經基本不抱任何希望了,因為大宋的皇族,不分男女幾乎被金軍一網打盡,都成了俘虜,沒了皇族來召集宋朝的殘餘勢力和百姓,大宋復國中興也就成了空想。可是他們後來又有了希望,宋徽宗的九子康王趙構居然倖免於難,還拉起大隊人馬,又得到百姓支援,被擁立為帝,之後遷都臨安,建立了南宋,大宋又有了中興的希望。

宋徽宗得知這個訊息後,興奮異常,流淚滿面,以手加額來慶祝,然而興奮之餘,宋徽宗突然想起了一個祕密,一個自宋太祖建立大宋之後就傳下來的祕密,這個祕密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只有北宋的歷代皇帝知道。

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加上之後的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欽宗九位帝王將這個祕密口口相傳;從公元962年,到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兵攻破宣告滅亡,這個祕密歷經165年漫長時光,那麼這究竟是什麼祕密呢?

原來,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是謀朝篡位得來,趙匡胤本是後周世宗柴榮的心腹大將,擔任御前都點檢的重要職位。周世宗死後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從柴榮之子周恭帝柴宗訓手中奪得皇位,建立大宋王朝。

因此趙匡胤自覺有愧於柴家,再加上宋朝承五代十國之亂,因此重文輕武,所以趙匡胤就在祭祀祖先的太廟寢殿的夾室中,立下了一塊石碑,“藝祖受命之三年(公元962年),密鐫一碑,立於太廟寢殿之夾室,謂之誓碑。用銷金黃幔蔽之,門鑰封閉甚嚴。”

誓碑上面刻著三行字:“一雲: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雲: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雲: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說白了就是趙匡胤在石碑上刻下了三條規矩:第一,優待柴榮的子孫後代;第二,文人士大夫上書言事得罪後世君主,不得殺害他們;第三,如果之後的皇帝敢違背前兩條誓言,老天會誅殺他!

因此趙匡胤之後的所有帝王都嚴格遵守這三條誓言,而且每次新皇帝登基,都要前去太廟對石碑叩拜,然後新皇帝一個人“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誦訖,復再拜而出”,其餘的大臣都在遠處看著,只有一個不識字的小太監跟著皇帝,因此除了皇帝,無人知曉上面的內容,這個祕密居然保守了165年!

可惜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南下,攻破開封,北宋滅亡,開封作為北宋首都也被金兵洗劫一空,太廟的大門被開啟,這塊石碑的內容才被人們發現,從而得以流傳後世。

而宋徽宗當時在五國城做俘虜,並不知道誓碑的內容被人發現了,他擔心兒子宋高宗不知道這個祕密,因此特別將此事告訴了一個叫做曹勳的官員,當時曹勳也被金兵俘虜,後來南宋和金朝簽訂了《紹興和議》,關係緩和。

曹勳也被釋放,帶著宋徽宗的靈柩,回到了南宋,同時將宋徽宗告訴自己的祕密轉告給了宋高宗,而這件祕密卻早已不是祕密了,不知宋太祖趙匡胤泉下有知,又該做何感想呢?

最新評論
  • 1 #

    所以當時的宋朝在世界上是各項都領先

  • 2 #

    怎麼叫口口相傳?趙大會口傳給趙二嗎

  • 3 #

    難怪水滸英雄傳裡柴大官人有如此地位!

  • 4 #

    文人的天下為啥沒有科學家

  • 5 #

    這個事情可能有假。趙大立碑,趙二及其子孫怎會遵從?趙大死得突然,什麼時候給趙二立這規矩?從碑文內容看,前一條竊取人家江山厚待其後人還好理解,後一條武將出身的他恩准士大夫上書言事無罪,簡直神來一筆,他是從那裡吸取來的歷史教訓?客觀上導致大宋重文輕武,這是不是就是他想要的?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何古人考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只因其中1條不成文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