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賊哪裡逃?”
在《三國演義》中,各路諸侯裡,曹操是混得最狼狽的一個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看看曹操的經歷就知道了。
曹操在打董卓的時候,被徐榮殺得丟盔棄甲,還是曹洪獻馬才逃過一劫。
曹操在打呂布的時候,在濮陽城內,不僅是被大火燒,還被呂布拿著方天畫戟照著頭上來了一下子,很有可能曹操的頭風病就是這麼來的。
曹操在打張繡的時候,又是一把大火,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戰死。
曹操在打馬超的時候,被殺得割須棄袍,連顏值都不要了。
曹操在打劉備的時候,趙雲來了個七進七出,曹操只來得及說了句“來將可留姓名?”
曹操在打孫劉的時候,周瑜又放了一把大火,結果曹操在逃跑的路上瘋了,仰天長笑,嘲笑諸葛無謀,周瑜少智,然後就得帶著一幫小弟向關二爺求饒,因此才能逃出華容道。
除了這些之外,曹操還在書中扮演著暴君,好色之徒,漢室奸賊的角色。可在史實上,曹操並沒有《三國演義》中寫得那麼不堪,其中大部分情節都是作者羅貫中為了故事的趣味性而虛構的。只是《三國演義》作為經典名著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被福斯所熟知。久而久之,曹操在人們的口中也就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奸臣形象。如果曹操真的是一個奸臣的話,那麼曹操為什麼一生都沒有稱帝呢?甚至孫權寫信勸他稱帝的時候,曹操還說這是把他架在火爐上烤啊!由此可見,曹操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壞。
曹操在很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閱讀軍事方面的書籍,立志做一名將軍,替大漢王朝開疆拓土。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曹操寫到,他曾經的志向就是為國家東征西討,然後能夠封侯做個大將軍,這樣死後就可以在墓碑上寫下“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了。當然,現在看來,曹操的志向明顯是沒能實現,因為他已經被曹丕追尊為魏武皇帝,死後的陵墓也被後世稱之為高陵。但曹操年輕的時候,卻是一直為這個志向而努力拼搏的。
曹操獻七星寶刀刺殺董卓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但在歷史上,曹操並沒有這麼做過,而是在董卓徵召他的時候,就逃出洛陽了。大家知道真相後,可能會比較失望吧!不過曹操雖然沒刺殺過董卓,但他幹過另一件同樣刺激的事情,那就是刺殺張讓,那個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常侍張讓。雖然曹操摸到張讓臥室的時候就被發現了,但曹操也是十分神勇,且戰且退,逃了出去。在當時十常侍專權的環境下,曹操還敢這麼做,不能說曹操心中是沒有一腔熱血的。
後來曹操擔任了洛陽北部尉,負責京城的治安。當時曹操才二十歲,這也是曹操進入官場後的第一個官職。當時大宦官蹇碩是漢靈帝的寵臣,後來還是漢靈帝的託孤之臣。有一天晚上,蹇碩的叔叔違反了宵禁,在大街上行走。蹇碩的叔叔被曹操的部下抓住之後,雖然曹操知道他是蹇碩的叔叔,但還是依法將其棒殺。後來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也是身先士卒,幾乎將自己的家底打光了。這和其他關東諸侯互相推諉,止步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正所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賊寇”。曹操之所以成為了後來人們所認為的奸賊,這和漢室對他的逼迫不無關係。大家想一下,曹操九死一生打下來的基業,漢室的皇帝和那些大臣們就以大義為名,讓曹操把自己的身家無償交出來。如果曹操不肯同意,那麼漢室的大臣們就想著幹掉曹操和他的部下。這幸虧是曹操沒有交出兵權,否則後世就沒有梟雄曹操,只有蠢貨曹操了。難道在所謂的大義面前,曹操就該放棄自己和身邊人的性命麼?所以說,就算是曹操稱帝了,很大程度上也是漢室所逼迫的。大家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