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上的各個朝代,作為擁有最大權利的來說,他們的生活是高品質的。他們享受著極其富裕的東西,住在巍峨的宮殿裡面,在日常生活方面真是沒的說。這是與尋常百姓人家沒法比的。然而無論是什麼樣的事情,都會有正反兩面。有其好處就自然會有一定的缺陷,這是無法改變的定律。得到了皇位,擁有了權力和財富的同時,這些人也會失去很多旁人所擁有的東西。
就比如說尋常人家最為普遍的感情,或是兄弟手足之間的感情,或是長輩與晚輩之間的感情。這些感情對階層較低的百姓來說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而且有的時候根本就無需努力他們就能得到。然而可以擁有這些感情,對於高官權貴或是帝王家的人幾乎是很困難的。他們大多處於充滿心機城府的環境裡,就算心裡有什麼感情也沒有多少人能放肆的展露出來的。
另外,感情的擁有是個前提。如果皇家的人能夠有機會朝夕相處,那他們也是有可能產生感情的。不過,皇家的規矩向來繁多。不光是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有嚴格的限制,對他們的日常生活也有許多限制。例如清朝的時候,皇家的那些孩子多數是和他們的母親分離的,這也是為了防止有人利用這種母子情。而不僅是母親,他們的父親也是不常見的,基本上處於感情孤立的狀態。
並且像康熙那時候,他的兒孫就多得很。後輩越是少可能還會有更大點的機率與他見面交流什麼的,只是他的孫子就有將近一百個。康熙哪裡有那麼多時間一個個見面閒聊的,況且這些人裡面也得是出色的才可能被讚許,得到康熙的關注多些。而皇家總不是缺少出眾的人的,那些無甚特點的也會被拋在腦後吧。有些平淡無奇的,又或是無人幫忙在康熙面前露面的,大多與康熙沒什麼見面交流的機會。同時,他們也是沒機會展現自己的。
然而比較幸運的就是有人在背後給自己謀出路的。儘管當時還沒有確定下來太子的人選,可這卻是個分外緊張人心的時候了。皇帝要傳位的人自然不會輕而易舉就決定下來的,不過這也不能就斷定皇帝就是綜合考慮才下定論的。這其中的每個因素都是極為重要的,可能由於哪點做得好了,皇位就到手了。所以為了爭這個位子,康熙的兒子們都暗自努力著,爭取把握住每個可能成功登位的機會。
在清朝之前也是有皇帝把皇位直接傳給孫子而跳過兒子的,不過結局多數不是很好。而康熙遲遲沒有確定太子的人選,這從一方面也透露著他對兒子們的態度,可能是沒有哪個能讓康熙帝完全的看好吧。不然也不至於孫子都百來個了還沒想好傳位的事兒。但這應該也叫他的兒子們生出了其他的想法――康熙是不是也想找個出色的皇孫來繼承皇位。
倘若康熙看上了哪個皇孫,那要是傳了皇位,豈不是毫不費力就成了皇帝的父親。這是一種可能,不過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先前有皇帝選擇了皇孫繼任帝位,後來國家的情勢並不好,甚至走上了衰敗的道路。若康熙能夠綜合起來考慮這個問題,會不會先令兒子坐上皇帝寶座,再令其傳給皇孫呢。這一切不過是諸多人心裡的猜想罷了,但也未必就不可能。
雍正應該就是把心思放在了這兒,他看似隨意地跟康熙提起了自己的兒子,順道說康熙還未見過。康熙的孫子那麼多,疏忽了也是很正常的事,聽雍正這麼說他也就答應了見一見皇孫了。而雍正對於這次見面準備的是很充分的,他選了兩個兒子,其中有一個就是弘曆即後來的。第一個見康熙的兒子表現的非常不好,怯場的很。不過就像是為了突顯弘曆似的,他越是表現糟糕越是襯的另一個出色。
弘曆與之相比就要好很多了,他的表現讓康熙見了非常滿意。康熙見到他相貌出眾且氣場不差,直接直接問他是誰的兒子。弘曆也並沒有因為這句突然的問話膽怯慌亂,平靜地回答康熙他的父親是胤禛阿瑪。這就在康熙心裡留下了好印象,之後康熙提問了他一些功課,弘曆表現的也很好。之後康熙對這個皇孫就非常上心了。而作為弘曆父親的雍正自然得了好處,順心的坐上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