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鬆,一字子喬(正史),一字永年(三國演義),蜀郡人,是益州牧劉璋的大管家--別駕從事(相當於現在的省委祕書長)。正史沒找到他的列傳,演義裡描述他“其人生得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鐘。”(額頭像鋤頭,頭尖,鼻塌,牙齒外露,而且是侏儒,但聲音特別響亮。)真的是一個相貌奇異人士。張鬆不僅相貌奇特,應該也確實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不然也沒辦法坐到別駕這個位置上。《三國演義》裡提到他記性特好,過目不忘,把剛讀過的《孟德新書》一字不漏的背誦出來,把楊修嚇傻了,弄得曹操也把《孟德新書》給撕毀了。還有就是伶牙俐齒,辯才不錯。
為什麼說張鬆改變了三國格局呢?下面我們詳細的說說。
《後漢書 劉焉傳》載:“(建安13年)璋因遣別駕從事張鬆詣操,而操不相接禮。鬆懷恨而還,勸璋絕曹氏,而結好劉備。璋從之。”“(建安16年)鬆復說璋迎劉備以拒操。璋即遣法正將兵迎備。”這一段其實和演義裡所描述的故事差不多。《三國演義》說張鬆看不上性格懦弱,缺乏雄心的劉璋,出川之前就畫好西川地形圖,準備獻給曹操,後來因為曹操看不上他,對他無禮之至,導致他懷恨在心,歸途中找上劉備,而劉備對他以禮相待,籠絡有加,所以把地形圖獻給了劉備,而且自己還在西川組團(法正,孟達)為內應,也算是報答劉備的一番禮遇了。
西川四十一州,周邊圍繞秦嶺山脈和大巴山脈,只靠幾條山中棧道和崎嶇山路通往外地,且都建築了險關要隘。雖然有長江水道,但那時的三峽一帶,水流洶急,礁石林立,行船也是很艱難危險。所以西川基本上和中原各州處於半隔絕狀態。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建議劉備先奪荊州,再取西川,立足西南,形成天下三分的格局,再依託荊益征戰中原。但如果沒有張鬆獻上的地形圖,以及他組建的團伙內應,劉備真的能那麼容易取得西川嗎?一個字:難。何況西川主雖弱,但臣不昏,就劉璋答應劉備入川這事上,鄭度和黃權就看的很清楚利弊,力勸劉璋,另一個明白人王累,甚至把自己吊死在城門樓上死諫。西川軍事上其實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西川也有名將張任,嚴顏,吳懿,吳班等。但這時候的劉璋已經被張鬆忽悠的一瘸一瘸的了,根本不相信同宗的劉備入川會是來奪他的基業。等到張鬆他哥張肅發現張鬆是劉備的內應時,劉備已經開啟入川的大門,率兵一路坦途的進入東川地區了。最後劉璋的結局大家都知道。
如果沒有張鬆的幫忙,會不會有後來的蜀漢政權?會不會有六十年三國?還真的是一個未知數。諸葛亮站在戰略高度上,替劉備畫了一張巨集偉藍圖,但依劉備當時的實力,他能實現這個巨集偉目標嗎?曹操奪取荊州後,劉備的地盤也只有江夏一地,兵二,三萬,將數員,如果不是諸葛亮巧舌彈簧的說服孫權聯合劉備,兩家全力與曹操決一死戰(說是聯合,但劉備陣營在赤壁之戰中真的是打醬油的)。在曹操挾勝南下的兵威下,劉備能不能在江夏呆下去都是問題。那麼劉備就只有兩個結果:一,被曹操滅了,一了百了。二,如果沒有被消滅,那麼劉備還能往哪裡逃?投奔東吳嗎?赤壁之戰勝利後,劉備也只是從東吳借了荊州(實際也就荊南四郡)暫住,地疲人少,軍力不強。如果這時候沒有張鬆獻上的西川地形圖,沒有張鬆鼓動劉璋結好劉備,讓劉備率軍入川幫助對抗張魯和曹操,並且下死力的組內奸團幫劉備入川,最終全取西川,只有荊南一地的劉備下一步又能怎麼發展?換句話說,如果當時曹操禮遇張鬆,張鬆把圖獻給了曹操。那麼曹操在拿下漢中張魯之後,肯定會依圖進攻西川,那時內有張鬆內應,外有行軍地圖,再加劉璋弱弱的性格,西川肯定為曹操所有。如果是曹軍守西川,再加四周天險,就算諸葛亮有滔天的本領,他能幫劉備拿下西川嗎?沒有西川,什麼三分天下,什麼蜀漢政權都只是空談。
整本《三國演義》,張鬆只是露了一回臉,為劉璋出使曹操,卻給曹魏陣營惹下了天大的麻煩,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張鬆,可能就沒有三國六十年的紛爭。“多智近妖”的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