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不算之前的夏商周,就從秦始皇建立封建王朝開始,整個古代封建中國統一了2000多年之久,而且疆域非常的遼闊,但是古代歐洲不管在信仰還是在經濟情況還有歷史上,都是有很強的相似之處,可是歐洲有史以來就沒有實現過統一,其實成與不成都是因為宗教。
古代中國的情況很單純,真的可以說是非常的單純,像本身的中華文化一樣,具有著很強的包容性,讓各個地方的習俗,還有思想的不同都能進行一種統一,這就是不同於歐洲的地方。從秦始皇開始,像他結束了戰國時期多國的局面,開始了統一王朝,第一件事就是將秦律作為治理國家的第一要義,雖然很大程度上這本秦律過於嚴苛,但是秦始皇意識到了需要一個很統一的思想和法度,只不過是時間太短,他的很多政策基本上沒有實施秦朝就滅亡了。
之後的漢朝就是沿著秦朝這條路走的,在思想上實現大一統,認可你所在的這個朝代和集體,很有幸的是,漢朝存在的時間很長,就很有利於這樣思想的形成。像漢武帝時期的儒家學說,其實算是一種神來之筆,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統治百姓,教化國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統一王朝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為後世不管誰成為皇帝都是一種很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
也從這個時期開始固定下來的是屬於中華民族自己的烙印,不管好的壞的,都是一種很強大的認識信念存在於其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一個民族最有力的就是凝聚力,如果沒有這股力量存在,基本上不會存在長久的。
而反過來說古代歐洲呢,它其實經歷的事務是更加複雜的,雖然在古代出現過這種跨越了很大維度的大帝國基本商上都是以失敗告終了,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其原因就在於意識不同,還有宗教原因,很多東西其實最害怕的就是扯到宗教,可是歐洲的宗教不是因為都是一樣的嗎,都是陰信仰的基督教,這一點沒錯,但是也錯了。
為何說沒錯,在他們發展在初期之時確實都是基督教,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也沒什麼矛盾,但是隨著發展久了,漸漸就產生了矛盾,很大的矛盾就是在羅馬帝國的分裂時期分成了東正教和天主教,這兩個教派的主神不是一個神了,自然宗教徒之間就有了矛盾。
同時宗教和國王之間也有矛盾,像中世紀的羅馬教皇,他實際上就算是整個歐洲精神的統治者,不管是哪個國家都要對羅馬教皇低一等級,當國王還得得到教皇的承認,很多國王其實對於這種組織的存在其實更多的心存不滿,而不是敬畏。因為這些羅馬教皇們大多數都是打著宗教的名義去斂財,去享受很多人一輩子都接觸不到的物質享受,而不是清教徒、苦行僧,這一點是後期很多信徒都有些看不下去的弊病。
除此之外,歐洲其實宗教文化又很不統一,比如像羅馬帝國,其實他只不過表現出來的是一個統一國家的形勢,但本質還是一個一個獨立的城邦文化,這樣跟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比起來就少了一些專治色彩,雖然這是一種民主的表現,但是卻不利於統一,因為思想不同基本上就不可能實現統一。
其實古代歐洲有很多的複雜元素,即使像我們知道這些國王之間都是有親戚關係的,還不能實現統一,更多的就是在思想、還有國內錯綜複雜的因此存在於其中,而宗教算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也註定了古代歐洲即使是出現了統一的局面,也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