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歷史的一個有趣之處,就是會有一定相似的重複,雖然不盡相同,卻會有驚人的相似,讓我們對那些久遠且記錄不多的歷史,有了更多參考。

比如對於秦帝國的滅亡,船伕曾經用漢宣帝教育太子的例子,推論出公子扶蘇並非合格的繼承人選,即使扶蘇繼位也未必做得會比胡亥好。同樣,今天船伕再來用崇禎繼位後的困局,試圖去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秦二世,若不贊同,不妨權當笑談。

崇禎的困局

天啟皇帝和秦始皇一樣,死的都很突然,且都沒有來得及為繼任者掃除障礙。這裡的障礙不僅是指大宦官魏忠賢,還包括勢力龐大且掌控輿論的東林黨。天啟皇帝在位時,兩股勢力間一直扮演著“裁判員”的角色,宦官勢力和文官集團鬥得不可開交,甚至劍拔弩張,一旁的皇帝卻可以始終置身事外,坐收漁翁之利。

東林黨和魏忠賢雖然心知肚明,但面對木匠皇帝的陽謀,也無可奈何。這就形成另一個十分巧妙的三角平衡,穩固且牢靠。此時的皇權,雖然無法做到朱元璋或明成祖時期那樣的一言九鼎,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卻也不會因為一家獨大,而矇蔽天子視聽。因為不論一方說了假話還是真話,另一方定然會來“告密”,兩個不同的劇本,一對比自然不難找出邏輯漏洞,真相就浮出了水面。

天啟皇帝這手玩的不亦樂乎,以至於心情好時會去做木匠活,這與他那位沉迷煉丹,卻將臣子玩弄於股掌間的先祖嘉靖皇帝倒是有一拼。只可惜,他還沒來得及將此中心得傳給寶貝弟弟崇禎,便一命嗚呼了。遺孀張皇后又因為早年喪子之痛對魏忠賢恨之入骨,便潛移默化地加深剛繼位不久的崇禎帝對魏忠賢的仇恨。《明史》中對於張皇后與為魏忠賢夫婦的恩怨有著詳細記載:

三年,後有娠,客、魏盡逐宮人異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損元子。帝嘗至後宮,後方讀書。帝問何書。對曰:“《趙高傳》也。”帝默然。

就這樣沒多久,崇禎帝便設下殺局滅了魏忠賢及其背後的宦官集團。但接下來他所要面對的卻不是一片坦途,而是絕望的深淵。沒有了宦官集團的制衡,東林黨一家獨大,徹底矇蔽了崇禎皇帝的視聽,這下子皇帝真的成為了孤家寡人,政令出了紫禁城就不好使了。或許從崇禎賜死魏忠賢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明朝最終的結局。這裡千萬不要誤會魏忠賢有多麼忠君愛國,而是兩隻惡虎爭鬥正酣,旁邊的人卻突然用槍打死了其中一隻,那另一隻自然會對人張開血盆大口。

崇禎破壞了平衡,卻沒有補救措施,這才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那麼不殺魏忠賢,而是殺文官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呢?秦二世的結局便是答案。

秦二世的選擇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強勢君主,所以在皇帝、宦官和文官這個三角平衡中,秦始皇扮演的就不是簡單的“裁判員”了,更像是威嚴的老師,讓宦官和文官只有唯唯諾諾聽命的份,不敢有半點違逆之心。這一點在秦始皇死後的初期可以看出,李斯和趙高慣性地維持了一段蜜月期,就是因為秦始皇的餘威仍在,讓他們下意識地還想抱團取暖。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倉促繼位的秦二世完全沒有做好準備,其威嚴更不足以壓制在宮裡勢力根深蒂固趙高,以及在朝堂上一呼百應的李斯,攻守之勢逆轉。如果此時秦二世選擇和天啟皇帝一樣的做法,鼓勵宦官集團和文官集團內鬥,或許秦朝完全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只可惜秦二世和崇禎一樣衝動,只不過他將矛頭指向的不是宦官,而是文官集團的領袖——丞相李斯。

皇權的餘威仍在,在秦二世授意,趙高推波助瀾的“努力”下,李斯慘死獄中,趙高終於一家獨大了。當趙高在朝堂上牽來一匹鹿卻將其說成是一匹馬時,群臣的符合或許會讓秦二世“思念”丞相李斯的存在吧。

秦二世的犯罪時間?

不可否認司馬遷也是文官集團的一員,所以在其所著的《史記》中對秦二世的驕奢淫逸大書特書,並直接將陳勝吳廣的起義,歸咎於秦二世為修建宮殿而徵發的徭役。但我們要知道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年,考慮到屍體腐敗用鹹魚遮掩,所以當時應該是夏天,當回到秦都咸陽至少也是秋天了,秦始皇發喪,秦二世繼位,每一項沒有個把月都很難完事,所以這一年秦二世幹不了別的。

到了公元前209年,秦二世還要忙著跟趙高一起除掉李斯,而就在這一年秋天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一個人想要犯罪,總要有犯罪事件吧,但就上面的時間順序來看,秦二世就是想驕奢淫逸,時間也很緊張。古時候可沒有網際網路,雖然不至於“交通全靠走,交流全靠吼”,但也強不了多少。所以我們很難想像,秦二世剛放鬆了幾個月,遠在六國故地的百姓就人人皆知了。

這不是在說笑,而是在嘲笑人們的智商,地方與中央的資訊交流,時間至少會有幾個月的遲滯,陳勝吳廣的起義,更可能是類似於沙丘之變那樣的蓄意為之。即使秦始皇不死,秦二世不繼位,又或者是公子扶蘇繼位,它都會爆發。

至於它的口號或許會將“公子扶蘇”換成“公子胡亥”吧。

參考資料:

《史記》

《明史》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西域的精絕古城,漫漫黃沙下的城郭之國,樓蘭究竟埋藏怎樣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