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類鈔》記載: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春,南巡返京的乾隆帝路過河北,駐蹕涿州。
有個僧人領著一個幼童攔住了皇帝車駕,幼童自稱是履端王次子。
履端王永珹[chéng](一說為永瑊[zhēn])是乾隆帝的第四子,小時候過繼給履懿親王允祹為子嗣,繼承了郡王爵位,三十九歲那年先於父親去世,乾隆帝極為傷感。
永珹有六個兒子,除了長子綿惠活到了三十三歲,其餘全部早夭。
乾隆痛失愛子,眼下冒出一個皇孫,按說他該驚喜,畢竟永珹的子嗣太少,綿惠一直也沒有後代。
可是事關重大,不能感情用事。
那個孩子說,自己是側福晉所生,另一個側福晉完顏氏(一說王氏)嫉妒,尚在襁褓之中,就被遺棄了,是眼前這位僧人收養了自己。
乾隆帝記得當年皇四子永珹生了次子,還向他報喜,並請父親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字。
永珹跟隨皇帝巡幸濼陽的時候,永珹又告訴父親,自己的次子出水痘時夭折了。
當時,永珹非常寵愛完顏氏,而王府有傳言說是完顏氏害死了王次子,乾隆帝也有所耳聞。
孩子要認祖歸宗,乾隆帝也半信半疑,那時候又沒有親子鑑定。
沒辦法,只好把孩子和僧人一起帶回皇宮,希冀找到一些當事人驗證一下。
乾隆帝找到兒媳——永珹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出面佐證。
伊爾根覺羅氏說,永珹次子夭亡的時候,自己就在現場,還撫摸著孩子哭泣,並非完顏氏所遺棄。
乾隆帝又把這個孩子領到朝堂,詔命軍機大臣一同訊問,判斷真偽。
這個孩子少年老成,舉止端莊,坐在軍機大臣的座椅上“端坐不起”,直呼和珅的名字:“來!汝乃皇祖近臣,不可使天家骨肉有所湮沒也!”
——和珅你過來,你是皇爺爺的近臣,總不能讓皇家的骨肉被淹沒在人群之中吧。
和珅及眾軍機大臣不置可否,拿不定主意。
這時候,軍機處一個下屬官員保成湊到近前,揮手就給這孩子一個嘴巴,怒斥道:“汝何處村童?敢為此滅門計乎!”
——你是哪裡的野孩子?敢做這種滅門的勾當!
小孩子畢竟年幼,當時嚇傻了,回答說自己是樹村的人,姓劉氏,這些話都是僧人教給他說的。
軍機大臣最終確認,此“皇孫”為假冒偽劣。
僧人被斬首於鬧市。
乾隆帝念“偽皇孫”年幼無知,免除死罪,發配伊犁,以儆效尤。
“偽皇孫”到了伊犁,依舊四處張揚,宣稱自己確實是乾隆帝的孫子,伊犁將軍鬆筠唯恐這個孩子“招搖愚民”,於是就把他給斬殺了。
照理說,事情應該結束了。
可第五代禮親王——昭褳對此事窮追不捨,還打聽履王府一個姓楊的太監說:
“當年履端王永珹次子出水痘,其實並沒有夭亡。側福晉完顏氏用別的屍體冒充,並派童僕把永珹次子丟棄在荒郊野外,而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也沒有說謊,只不過她撫屍而哭的,是個掉了包的孩子。”
......
少年被揭穿真面目,被流放之後,仍然一再以皇孫自居,不得不讓人生疑——是否另有隱情?
如果王府楊太監所言氏真,少年極有可能是乾隆帝的真皇孫。
歷史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