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所謂太原功臣,是對一類人的統稱。唐高祖李淵從太原起兵,奪取了天下。當初在太原時就跟隨李淵的元老,就是所謂的“太原功臣”。

關於玄武門之變,你聽過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李世民帶人埋伏在皇宮北門也就是玄武門旁邊,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這才當上了太子。

兄弟爭奪皇位,這事並不新鮮。但我們仔細琢磨一下,玄武門之變其實挺奇怪的。歷來兄弟為了爭奪皇位,刀兵相向,一般都發生在老皇帝死了以後。但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唐高祖李淵仍然活得好好的。更詭異的是,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去拜見李淵。李淵看到他,居然沒生氣,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這些天我聽信謠言,誤會你了。”李世民立刻跪在地上,抱著李淵痛哭。李淵就順水推舟,立李世民做了太子。沒過多久,乾脆把皇位也讓給了他,自己當起了太上皇。

李世民為什麼不怕李淵,敢在皇宮門口動手殺兄弟?事情發生了,李淵的表現為什麼那麼淡定?玄武門之變當中,其實隱藏著不少謎團。今天我就通過《太原功臣與唐初政治》這本書,來幫你解開玄武門之謎。

太原功臣與李家兄弟

一切都要從太原功臣說起。太原功臣到底是怎樣一群人?唐高祖李淵本來是隋朝的官,他的官職叫“太原留守”,就是隋朝放在太原的軍政長官。這裡的太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帶。

唐高祖李淵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也在太原趁亂起兵,想要分一杯羹。這時跟在他身邊的,就是所謂的太原功臣。按理說,這批人應該是勞苦功高,唐朝建立以後,應該都加官進爵,獲得了不少回報吧?其實並沒有,唐朝開國以後,李淵對於太原功臣,根本沒封什麼官。他當時釋出了一道詔書,叫作《褒功臣詔》,就是褒獎功臣的詔書。那裡面的重點是這麼一段話:加官進爵之類的,都是老一套了,我就不跟你們搞這些了,乾脆給一點別的賞賜吧。

賞賜什麼呢?這件東西很有名,你應該聽說過,叫作“丹書鐵券”,就是免死金牌。比如有一位叫許世緒的功臣,當年在太原曾經勸說李淵起兵,後來追隨李淵,立下了不少戰功。唐朝建立以後,許世緒卻沒當上什麼大官,最後只做到蔡州刺史這樣的地方官。為了安慰他,李淵就特別賜予他免死一次的特權。

李淵這麼做,擺明了是不希望太原功臣進入權力核心。那問題就來了,李淵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從太原起兵時就跟著他的老部下,難道不該是最值得信任的一批人嗎?

這就要說到李淵的發家史了。李淵當初從太原起兵的時候,其實根本沒什麼長遠的戰略目標。亂世英雄起四方,誰能保證自己就一定能笑到最後呢?跟隨李淵起兵的那些太原功臣,也只希望李淵能在太原做個割據一方的軍閥。因為他們自己都是太原本地人,能找個人保護他們,他們就能“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好自己的小日子。要他們跟著李淵爭奪天下,他們才不幹呢。要是失敗了,說不定連命都沒了。當時這幫太原功臣心裡,打的就是這種小算盤。

李淵劇照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個許世緒,就是開國以後只做到刺史的那位。他就曾經勸說李淵,現在隋朝快完了,咱們也得趕緊想出路。太原這塊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您又手握重兵。要是不趕緊起兵,等別人打過來,我們就完了。你看,許世緒這話,其實是在勸李淵割據太原,尋求自保,而不是勸他趁機奪取天下。

公元617年,李淵在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勸說下,決定率軍進攻關中地區,長安就在關中,關中是當時的政治中心。李淵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並不是太原本地人,對太原沒太多感情。那李淵是哪裡人呢?他出生在長安,從小對關中的風土人情就很熟悉。

李世民與李元吉劇照

更重要的是,關中易守難攻,地理條件比四面受敵的太原要好得多。他的大兒子李建成和二兒子李世民也勸說他,不能蝸居在太原這個小地方,要志在天下。於是,李淵一拍大腿:咱們打下關中再說!

軍隊出發以後不久,路過一個叫賈胡堡的地方,正準備和迎面趕來的隋朝軍隊決戰,軍中卻出現了一個傳言,說突厥已經和劉武周勾結,準備南下進攻太原了,全軍上下頓時人心惶惶。李淵急了,趕緊召集部將們開了一個會。大家紛紛表示,我們全家老小都在太原,這可怎麼得了,還是趕緊退兵吧。你看,這幫所謂的太原功臣,在關鍵時候,馬上就掉鏈子了。

正在危急關頭,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站了出來說,怎麼能退兵呢?現在大敵當前,如果退兵,士兵們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恐怕會陷入混亂,到時可就危險了。李淵一聽,立刻表態,支援兩個兒子的意見。還大罵那些臨陣退縮的人都是懦夫,終於穩定住了局勢。後來,李淵父子率軍在賈胡堡打敗了隋朝軍隊,掃除了通往關中的第一道障礙。

賈胡堡事件之後,李淵對所謂的太原功臣非常不滿,公開說他們關鍵時刻不靠譜。李淵還對李建成和李世民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說當年漢高祖打天下,靠的都是蕭何、曹參這些老鄉。我沒有這麼靠譜的老鄉,只有依靠你們兩個好兒子了。你聽聽,這話裡明擺著是對太原功臣透著恨。

正是出於這種心理,李淵在開國以後,就開始排擠太原功臣。你們這麼不給力,還敢找我要官做?當然,李淵也沒必要跟他們撕破臉,為了安撫他們,就賜給他們免死金牌,作為一種政治補償。這種安排看上去沒毛病,但其實引發了一個新的問題,使李淵不得不主動挑撥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兩個兒子的關係。這又是從何說起呢?下面我就帶你看看這個問題。

兄弟並立

話說李淵把太原功臣排擠出去以後,總得找人來幹活啊。找誰呢?他找的全是自己的親信。

比如李淵有一個親信名叫裴寂,他是李淵的老朋友,長期追隨李淵。太原起兵前夕,李淵一直猶豫不決。裴寂想幫李淵下決心,就想出了一個損招。隋煬帝在太原有一座行宮,裴寂平時負責這座行宮的日常管理。有一次裴寂陪李淵喝酒,故意找了行宮裡的幾名宮女來陪酒,還讓他們陪李淵過夜。李淵事後才知道,自己碰了隋煬帝的女人,嚇得半死。裴寂卻在旁邊一臉壞笑,說您看吧,現在怎麼辦?禍已經闖下了,反正橫豎活不成,不如干脆放手一搏,起兵造反。李淵想了想,也只好答應了。

裴寂劇照

你看,這種損招,只有關係很近的朋友才能做得出來,做出來也不怕對方生氣。李淵登基以後,就封裴寂做了尚書右僕(pú )射(yè),也就是宰相。裴寂已經算是李淵的心腹了,但還不是跟李淵最親的人。誰跟李淵最親?當然是他的兒子們了。李淵能打下天下,出力最大的,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

這裡需要多說幾句,我們過去看一些電視劇,可能會覺得,李建成這個人很無能,還總是嫉妒李世民。他能當上太子,只是因為他是大兒子。其實,歷史上的李建成是很有才幹的。李淵率軍打進長安的時候,李建成是左軍統帥,李世民是右軍統帥,兩人旗鼓相當。李建成還曾經率軍平定山東,而且多次打退了突厥的入侵。只是他被立為太子以後,要經常留在長安,幫李淵處理國家大事。這時的李世民卻負責率軍在各地征戰,平定軍閥的殘餘勢力,所以李世民的戰功才逐漸超過了李建成。加上後來李世民奪取皇位以後,對於李建成的歷史形象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醜化。所以我們今天才會覺得,李建成是個無能之輩。

李建成劇照

李建成和李世民幫助李淵打下了天下,李淵最仰仗的也就是這兩個好兒子。唐朝開國以後,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朝廷的軍政大權,大多由這兩個兒子分別掌握。

但是,李淵在把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兩兄弟變成左膀右臂以後,又要面臨新的問題。兩個兒子,功勞都很大,你得一碗水端平吧。太子的位子只有一個,按照立嫡長子的老規矩,給了李建成。對於李世民,就只有多給點別的東西做補償了。於是,李世民被加封為“天策上將”,位列百官之上。天策上將統領的機構叫作“天策府”,可以自行招募官員,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一些我們比較熟悉的人物,比如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秦瓊等等,都是天策府的成員。

秦鬆與尉遲恭民間門神

除了政治上的優待,李淵還賞給李世民經濟上的好處,這個好處特別實在,三座鑄造銅錢的爐子,放今天就是三臺印鈔機。

李淵對李世民這麼好,除了獎賞他的功勞,還有更復雜的政治考慮。李建成的能力很強,又是太子,要是李建成權力過重,那很可能會威脅到李淵自己。要知道,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從來都是很微妙的。那要怎麼防範李建成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人來制約李建成。找誰來制約呢?沒有比李世民更好的人選了。

所以,李淵經常賜予李世民非分的權力。比如當時太子李建成因為幫助李淵處理朝政,擁有釋出皇太子令的權力。這還算正常,但李淵還允許李世民也享有相同的權力。記錄唐朝歷史的《舊唐書》裡就留下了這麼一筆,說當時皇太子的命令和秦王李世民的命令經常同時頒佈,老百姓都覺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該聽誰的。

這麼一來,太子李建成統領下的東宮,和秦王李世民統率下的天策府,實際上都變成了唐朝的政治中心。李淵實行任人唯親的方針,一直沒能建立正常的官僚政治。很多有能力的人都鬱郁不得志,要想出頭,就只有投奔李建成,或者李世民,先成為他們的家臣。比如後來李世民手下那個敢於進諫的魏徵,原來就是太子李建成的家臣,後來才投靠了李世民。李世民自己手下更是人才如雲,比如著名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合稱“房謀杜斷”,就是房玄齡擅長謀劃,杜如晦擅長決斷。這兩個人都是投奔了李世民,才得以發達的。更重要的是,李世民奉命長年征戰,在軍隊裡的威望很高,和不少高階將領也建立了親密的個人關係。

李世民仰仗的“房謀杜斷”

到了這一步,唐朝的政壇上正式形成了“一君兩儲”的局面。上面有李淵這個皇帝,下面有兩個皇儲,一個是明面上的皇儲:李建成。還有一個是皇儲的候補,隨時可能挑戰皇儲的地位,也就是李世民。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李淵信不過那些太原功臣,於是重用自己的兒子,接著又想在兩個兒子之間玩平衡,導致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被李淵授予了很大的權力,膽子也越來越大,所以他後來才敢在李淵沒死的時候就發動政變。

如果李淵能玩好這一局權力的遊戲,逐步化解兩個兒子的矛盾,局面或許還能有轉機。但李淵的表現卻很糟糕,反而激化了矛盾,最後引發了玄武門之變。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就帶你看看,玄武門之變是怎麼發生的。

兄弟對決

李淵在兩個兒子中間玩平衡,這看上去似乎不新鮮。領導都喜歡玩平衡術,在下屬之間一會支援這個,一會支援那個。但李淵玩平衡的時候,忘記了一點,平衡術其實不適用於一種場合,叫作“零和博弈”。

什麼是零和博弈?就是雙方不存在妥協的可能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建成和李世民爭奪的是皇位,皇位只有一個,沒法妥協。而且兄弟倆已經結下了很深的仇恨,不管誰當了皇帝,登基以後的第一件事,大概就是把對方給滅了。

李淵要想避免出亂子,那就必須在自己死前,堅決地支援其中一個,打擊另外一個。但李淵一直到玄武門之變前夕,仍然在玩平衡。這時玩平衡,那就是在玩火。可以說,玄武門之變的火種,就是李淵親手種下的。

我來帶你仔細看看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前因後果。

李淵在進入晚年以後,一開始是支援李建成,限制李世民。因為李建成畢竟是合法的太子,李世民手握軍權,又有點桀驁不馴,經常讓李淵很不舒服。父子之間曾經因為這麼件事鬧過矛盾。李世民曾經因為淮陽王李神通有功,劃給他幾十頃良田。後來李淵身邊有一個妃子的父親也看上了這些田,就通過這個妃子向李淵伸手要田。李淵禁不住這個枕邊風,就寫了道手諭,讓李神通把這些田讓出去。結果你猜怎麼著?李神通說,這些田是秦王殿下給我的,我不讓。李淵勃然大怒,把李世民叫來一頓臭罵,說我的手諭難道還不如你的命令嗎?

李世民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也很無語。父子兩人的關係於是開始緊張起來,李淵這時就更傾向於太子李建成了。

李建成有了李淵撐腰,膽子也壯了。他看到李世民手下有不少精兵強將,覺得不能不防。於是他擅自招募了兩千多名精壯,讓他們擔任東宮衛士。李淵知道了這件事,頓時對李建成又起了疑心,把他叫來大罵一頓。

沒過多久,又出了一件事。李淵去長安北邊的一座行宮避暑,讓李建成留守長安。結果李淵坐在行宮裡,收到舉報,說太子李建成指使一個叫楊文乾的部下造反。李淵一聽就急了,讓人通知李建成,快給我滾到行宮來,我有話要問你。李建成真的孤身一人,跑去見李淵,結果被李淵給關了起來。這時李淵又派人去叫楊文幹來問話,結果傳話的人大概和楊文幹認識,他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楊文幹,楊文幹一聽,知道大禍臨頭,就真的起兵造反了。

李淵得到訊息,馬上讓李世民平定叛亂。而且李淵還給李世民畫了一張很大的餅,說兒子你好好幹,平定了叛亂,我就廢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讓你當太子。李世民一聽,跟打了雞血似的,三下五除二,就把楊文幹給滅了。叛亂平定了,李淵該履行諾言了吧?並沒有。他只是把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叫過來罵了一頓,說你們兩兄弟以後要好好相處。然後他又做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下令把李世民的幾名部下給流放了。

你看,這事透著邪啊。明明是李建成指使部下謀反,李世民平定叛亂。李淵為什麼沒有懲罰李建成,反而懲罰了李世民的部下呢?這其中的原因,歷史上沒有明說。不過有歷史學家猜測,這次事件其實本來就是李世民的政治陰謀。李建成根本沒想指使楊文幹謀反,李世民卻派人去向李淵誣告李建成,結果反而把楊文乾逼得不得不反了。事情過後,李淵也不糊塗,有點回過味來了,又懷疑起了李世民,於是就寬恕了李建成,又流放了李世民的部下,進一步削弱李世民的勢力。

李世民與李建成劇照

不管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有一點是千真萬確的,那就是這件事過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開始走向白熱化,兩人已經顧不上兄弟親情,隨時可能火併,就差一個導火索了。楊文幹事件之後又過了兩年,這個導火索終於出現了。

那一年夏天,北方的突厥南下入侵唐朝。太子李建成覺得有機可乘,就向李淵推薦弟弟李元吉來率軍抵抗突厥。李元吉和李建成關係很好,李建成這樣做,是想趁機抓軍權。正好李淵因為上次楊文乾的事情,一直在懷疑李世民,也想再削弱一下李世民的勢力。於是,他就採納了李建成的建議,讓李元吉帶兵出征。李元吉還趁機向李淵要求,挑選李世民手下精銳的將士,來跟自己一起出徵,李淵也同意了。大敵當前,又有李淵的命令,李世民也不敢不同意。

這時,李世民已經感到危險在逼近,他的部下們也勸他先下手為強,李世民就和部下們一起定下了行動計劃,磨刀霍霍,準備動手了。

李世民先是進宮拜見李淵,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狀,說他倆跟後宮的妃子們私通,又對李淵哭訴,說他倆已經定下了除掉自己的計劃。李淵很驚訝,說明天一早,我就把你們兄弟三人都叫進宮來,當面對質,你明天一早就過來吧。

李建成和李元吉知道了訊息,準備第二天早上趕在李世民之前進入皇宮,逼迫李淵下令除掉李世民。李世民早已做好準備,他買通了皇宮北門玄武門的守將。按當時的規矩,早上要進皇宮,必須經過玄武門。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帶上部將和親兵,在玄武門佈下埋伏,等著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騎著馬來到玄武門附近,感到氣氛不太對,就調轉馬頭想逃走。這時李世民騎馬從玄武門衝出來,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部將尉遲恭殺死。這場宮廷政變,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結束。

就在這時,皇帝李淵正在後宮的池子裡乘船作樂。尉遲恭闖進後宮,向李淵報告,說李建成和李元吉謀反,秦王李世民已經替陛下把他們給殺了。李淵聽了,非常震驚,但也無可奈何,只好答應立李世民為太子。他還說了一句自我解嘲的話,說立李世民做太子,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夙願啊。李世民看見大局已定,這才進宮拜見李淵。李淵看著他,很淡定地說,這些天以來,我聽信謠言,錯怪你了。李世民就上前撲在李淵懷裡哭,場面看上去還挺溫馨。

請注意,看似溫馨的場面,背後其實是父子倆人的心照不宣。李淵知道自己玩脫了,害死了兩個兒子。但事到現在,也不能跟李世民翻臉,不然連自己的命恐怕都保不住。李世民也知道,只要李淵不翻臉,就沒必要難為他,他畢竟是我爹啊,兒子打老子,傳出去名聲不好,這皇位也坐不穩。這對人精父子,就在抱頭痛哭的感人畫面中,達成了政治默契。兩個月後,李淵就趕緊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自己當了太上皇。他知道,把皇位讓出去,自己就算是平安落地,可以享點清福了。

你看,對於玄武門之變,李淵其實要負很大的責任。就是因為他玩平衡玩過了火,才逼得兄弟幾個刀兵相見。當然,李淵要在兒子中間玩平衡,這是因為唐朝初年任人唯親的特殊政治局勢。這種局勢的出現,歸根結底又和太原功臣的不靠譜有關。

唐朝初年的政治其實很不正常。自秦朝以來,皇帝依靠官僚來進行統治,這是政治的常態。李淵因為不信任太原功臣,根本沒能建立常態化的官僚政治,而只能依靠兒子們搞家族政治。兒子們地位顯赫,皇位卻只有一個,這是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根本原因。

好的,這本書就為你講到這裡,下面總結一下今天的知識點。

第一,唐高祖李淵是從太原起兵,打下天下的。但他在開國以後,卻排擠了太原功臣。這是因為太原功臣很不靠譜,當初起兵時只想守住太原的一畝三分地,根本不想跟著李淵打天下。在進攻關中的路上,太原功臣還差點臨陣脫逃,壞了李淵的大事。於是李淵在當上皇帝以後,就讓太原功臣統統靠邊站了。

第二,李淵排擠了太原功臣,為了找人幹活,就重用親信,最重要的親信,當然就是兒子們。於是,李淵就同時重用了李建成和李世民,讓他們掌握軍政大權。同時為了做事公平,也為了制約太子李建成,李淵還賦予了李世民很多非分的權力。於是,一個皇帝,兩名皇儲的局面正式形成,李世民的膽量和野心都開始膨脹,和太子李建成的關係也日益緊張。

第三,李淵到了晚年,不顧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經構成零和博弈的事實,仍然繼續玩平衡術,在兩個兒子之間左搖右擺,導致他倆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終走向白熱化。終於,李建成和李世民在玄武門刀兵相見,釀成了流血事件。這場宮廷政變的火種,其實就是李淵親自種下的。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漢時期匈奴物質貧乏,為何卻有大批中原百姓北遷?不只是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