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家都知道,歐洲的英法兩國雖然隔著英吉利海峽,但歷史淵源頗深,打打鬧鬧分分合合千餘年,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說不清的複雜關係。總之,仇怨是主流,但時常也有合作。二戰結束後,在成立聯合國問題上,丘吉爾力挺法國加入聯合國五常就是兩國合作的又一個典型例證。

英法兩國的最早一次交手,應該是從1066年的諾曼征服開始的。當時逝世的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沒有兒女,而近水樓臺的哈羅德迅速登上英格蘭國王的寶座。威廉得到訊息後,就召集法國封建主入侵英國,結果哈羅德陣亡。威廉加冕為英國國王,即征服者威廉一世。從此,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同時統治著英格蘭和諾曼底。

第二次是從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爭。這場世界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打了116年。最終以英國退出歐洲大陸而告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促進了兩國民族主義的萌發,使兩國民族意識得到增強。

第三次是發生在1701年至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這場戰爭是因為西班牙國王死後沒有子嗣,法國波旁王室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為爭奪西班牙王位,而引起歐洲大部分國家參與的一場大戰。英國不想讓法國稱霸歐陸,就與荷蘭等國家跟奧地利一起對抗強大的法國。

1703年反法同盟打敗了法、西聯軍。英國乘機於1704年奪佔了西班牙的直布羅陀。西班牙在歐洲的領地損失大半,傳統的歐洲大國地位喪失。英國還藉此加強了在海上和殖民地的勢力。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法國陷入財政危機,失去了歐洲霸主地位,走上了下坡路。

第四次是爆發於1740年至174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奧皇查理六世後,他長女瑪利亞·特蕾西亞繼承了皇位。但普魯士、法國、西班牙、巴伐利亞、薩克森等國拒不承認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而奧地利、英國、俄羅斯帝國、波希米亞王國等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全力支援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位。由此而爆發了兩次西里西亞戰爭所構成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其實質仍是英法之間的利益爭奪和較量。

第五次是發生在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後歐洲僅僅保持了8年的平靜,英國與法蘭西和西班牙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競爭就已白熱化了。同時,隨著普魯士的日益崛起與奧地利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外也在爭奪霸權。戰爭一觸即發,俄羅斯、奧地利、葡萄牙等國也都加與其中。

在歐洲,普魯士一國抵抗四國,取得勝利。在北美、印度、西印度群島等殖民地,英國奪佔法國、西班牙、荷蘭的大片殖民地。最終在1763年以英法巴黎條約而宣告結束。經此一戰,英國成為最大贏家,為打造“日不落帝國”奠定了基礎。法國在北美、南亞大部分殖民地被英國奪走。

第六次是發生在1799年至1815年的拿破崙戰爭。1789年,顛覆了君主制的法國大革命,讓歐洲國家的君主們誠惶誠恐。各君主國家聯手絞殺法國。起初,法國人為了自衛而奮起反抗反法同盟的侵略,而拿破崙崛起後卻開始了對外擴張,進而使戰爭成為一場英法之間爭奪勢力範圍的較量。

英國先後組成七次反法同盟,前五次均被拿破崙擊破。勝利後的拿破崙更加著迷戰爭,1807年遭到西班牙的頑強抵抗,1812年又被俄羅斯擊潰,1815年在滑鐵盧徹底被打敗,拿破崙退出歷史舞臺。法國從此一落千丈,普魯士王國後來者居上。英國一躍成為名世界霸主。

這是英法千餘年來六次規模較大的戰爭,最終使法國黯然失色,英國一崛而起,即便是如此在後來兩國仍能做到為共同的利益而合作。

第一次是在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的合作。當時俄國以保護東正教“聖地”為藉口,想要完全控制奧斯曼土耳其,以便在東南歐施加影響。然而,如果任由俄國如此下去就嚴重損害了英法在歐洲大陸的利益,所以,從遏止俄國插手巴爾幹和地中海地區的考量,英國、法國、土耳其、撒丁王國等聯手對俄宣戰。這就是“第九次俄土戰爭”,後來也稱為“克里米亞戰爭”。

這次戰爭,英法成功地打壓了俄國的對外擴張,瓦解了俄普奧的“神聖同盟”,英國進一步強化對黑海、地中海控制,從而保證了與印度殖民地順暢的交通。法國在東南歐的傳統利益也得到了保護。

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同為協約國陣營,對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等組成的同盟國陣營。當時新生的德國發展迅猛,擴張勢頭咄咄逼人,而且公開與英法叫板。然而,戰爭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一戰當中,英國成功封鎖德國海軍對整個戰局的作用頗大。協約國的勝利使英帝國世界霸權地位得以鞏固,法國在歐洲主導權也得到加強。

第三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合作。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就此爆發。1940年,德軍以凌厲攻勢閃擊西歐各國,法國投降,戴高樂將軍流亡英國堅持戰鬥。隨之德英展開空戰。

之後德、意、日結成法西斯軸心國,意在侵略擴張中遙相呼應。同時,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組成。尤其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捲入戰爭,反法西斯同盟勢力加強。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蘇軍從東線發起進攻,德軍潰敗。法西斯國家先後投降,二戰結束。

至此,英法這兩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經過戰爭無情洗禮而受到嚴重削弱,最終淪為二流國家。

總之,在這漫漫的千年中,英法兩國在爭鬥中大打出手,在合作中相互支援。除上述之外,在爭鬥上,還有法國全力支援美國的獨立戰爭,甚至派兵與英國戰鬥,以報當年的一箭之仇。在合作上,還為共同利益組成英法聯軍入侵中國,以在中國攫取更大利益。在這過程中兩國之間確實有仇恨,但也有友誼。

這樣看來,二戰後,丘吉爾力挺法國進去聯合國五常也就不足為怪了。因為歷史上它們就是這麼一對歡喜冤家,這麼一對好基友。有利益衝突就打,有共同利益就合。丘吉爾力挺法國加入聯合國五常,就是因為有共同利益所圖。丘吉爾的心思是,這樣在五常中歐洲就有兩個國家,無論是平衡美國的力量,還是對付紅色蘇聯都是好事情。

當時中國肯定是聽美國的,蘇聯一向與英國不好,如果能把法國拉進五常,對於英國只有好處,而且法國本身就是世界傳統大國,雖然在二戰初期維希政府投了降,但是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一直在戰鬥。而且,戴高樂和美國人一直不睦,這樣在美國欺負自己時也好有個幫手。

看到這裡,我們就能明白了英法既打鬥又合作是千年歷史中兩國關係的主旋律,當然,這也是丘吉爾力挺法國加入聯合國五常的主要歷史動因!

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黑斯廷斯戰役:一場與眾不同的王位爭奪戰,從根本上改變了英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