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十一月,清末首富、紅頂商人胡雪巖含恨而終,享年63歲。在臨終前,胡雪巖警告自己的子孫,讓他們“勿近白虎”!胡雪巖口中的“白虎”是什麼?他又為何要這樣警告自己的子孫呢?本文將通過胡雪巖的一生,來窺探這位商界傳奇人物臨終前最真實的心境,以及他這句話的真正意思。
道光三年(1823年),在安徽省徽州績溪縣湖裡村的一戶普通農家裡,胡雪巖出生了。貧窮的家庭條件讓胡雪巖也為了生計發愁,為了混一口飯吃不至於餓死,他只能去給人家放牛。12歲那年,相依為命的父親病逝,胡雪巖成了孤兒。無依無靠、無牽無掛,胡雪巖決定孤身出門闖蕩,於是他去了杭州城。此後的幾年裡,胡雪巖一直在當小夥計、幹雜役。
直到19歲那年,胡雪巖才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杭州阜康錢莊的於掌櫃。於掌櫃膝下無子,在收胡雪巖為學徒後,實際上是把他當成接班人在培養。彌留之際,於掌櫃也將家業託付給了胡雪巖。這座錢莊,在當時值5000兩銀子,成了胡雪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6歲那年,胡雪巖結識了自己的第二個貴人——“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胡雪巖慷概解囊助他升官。
後來王有齡步步高昇,給予胡雪巖的回報也不是一點兩點,胡雪巖的事業在此期間也快速上升。但王有齡給他的報答沒能一直持續下去,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軍攻打杭州,杭州城破后王有齡自縊身亡。王有齡去了,左宗棠來了。同治元年(1862年),胡雪巖被閩浙總督左宗棠委任為總管,主持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胡雪巖賺得盆滿缽滿,也首次成為了一名官商。
此後的十年裡,胡雪巖一直鼎力支援左宗棠,也從左宗棠那裡得到了回報。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巖的身價已經超過2000萬兩,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首富”。功成名就的胡雪巖,還被清庭授江西候補道,並賜穿黃馬褂。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因為軍費不夠而發愁,胡雪巖動用全部關係,從洋人那裡借來了足夠的軍費,為他解決了後顧之憂。左宗棠贊曰:“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
功成名就後的胡雪巖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峰,但他並沒有止步於此,而且繼續向前發展。光緒七年(1881年),胡雪巖被授予布政使銜,成為了三品大員。除了穿黃馬褂之外,他的官帽上還可逾制帶二品紅色頂戴,這也是他“紅頂商人”名號的由來。次年,胡雪巖斥資2000萬兩白銀,準備一舉壟斷中國的絲繭貿易。此舉自然引起了外商的聯合抵制,一場貿易戰就此打響。
憑藉自身雄厚的財力,以及背靠官場的諸多便利,胡雪巖穩坐上風。但人算不如天算,胡雪巖聰明一世,卻被一個意外打敗了。原本以為自己控制了中國的原件就可以獲勝,可誰料萬里之外的義大利,卻突然傳來了豐收的訊息。洋人們手裡有了貨,也給了胡雪巖致命一擊。胡雪巖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了陣腳,但他沒想到此時會有人來在他背後捅刀子。
這個人是盛宣懷,李鴻章的得力助手。當初李鴻章見胡雪巖神通廣大,便想讓他助自己辦洋務,但胡雪巖是左宗棠的人,這兩位官場大佬素來不和,胡雪巖怎麼敢為他效力?既然得不到你,那就毀了你。在胡雪巖的危難關頭,李鴻章派出盛宣懷,讓他搞垮胡雪巖。盛宣懷知道胡雪巖必定要向洋人籌措資金,於是事先用李鴻章的名義把錢借了過來,讓胡雪巖無錢可用。
走投無路,胡雪巖只能選擇變賣家產,什麼好賣就賣什麼。為了快點把缺口賭住,胡雪巖只能先拆東牆把西牆補了再說。但盛宣懷卻在暗中,將胡雪巖拋售的這些產業全部買下,狠狠地賺了他一筆。好不容易堵住了缺口,胡雪巖的家產已經蒸發了一半。如果允許他修養片刻,他完全有機會東山再起。但此時“胡雪巖破產”的訊息卻傳開了,胡雪巖的錢莊迎來了擠兌的人潮。
這個時候的胡雪巖,真的破產了。原本被胡雪巖當作後臺的清政府,聽聞胡雪巖破產,立刻派人調查他的資產以備抵債。得知胡雪巖的情況,清庭將胡雪巖革職,並命令左宗棠追剿胡雪巖的欠款。對清庭和官場失望不已的胡雪巖,走到了自己人生的盡頭,彌留之際他警告自己的子孫“勿近白虎”。其實就是讓他們不要和當官的打交道,更不要踏足官場。
對胡雪巖而言,官場就是一頭老虎。你有利用價值時,它會和你相安無事,一旦你沒用了,它就會將你一口吞下。因為官場也有“白道”之稱,所以胡雪巖所它是“白虎”也就合情合理了。胡氏子孫至今再多個領域都取得了成就,但無一人涉足官場,他們依舊銘記著祖先的教誨和血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