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晉出公去世後,四大家族成了晉國真正的掌權者,且智氏是其中最強大的,遠超韓、趙、魏,但是最後智氏卻也是被這相對弱小的三大家族消滅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智氏的失敗,還要從它的掌權人智瑤說起,《史記》的曾有記載,智瑤多才多藝、儀表堂堂、足智多謀、辦事果斷,所以是天生的宰相之才,但是這樣優秀的一個人卻又有非常致命的缺點:貪婪。
在晉國六大家族造反前,智瑤的父親就在猶豫要不要將當家人的位置傳給自己的這個兒子,因為他也知道他的性格和為人太神祕。
後來智氏家族裡一位小有名氣的人物——智果,建議智瑤的父親不要讓智瑤接班,並且還一五一十的說:"智瑤過於聰明了,他的本事很多人都難以企及,但是他卻很貪,如此往來,會有滅國的風險。"
只是智瑤的父親並沒有採納智果的意見,因為他認為自己的這個兒子才能過人,肯定會帶領智氏變得更加強大,所以最後還是讓他接班了。
智果聽到這個訊息後,只是嘆息了一聲,便從此與智氏劃清了界限,因為他害怕有一天智氏出現問題會牽連自己,後來的結果也證明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強大後智瑤的貪念智瑤接班後,他同韓魏趙一起滅了中行氏和範氏,並且還刮分了這兩大家族的所有土地,這次搶奪戰爭中,因為智瑤能力超群,所以得到的好處也是最多的,由此剩下的四大家族就不再是平衡關係了。
(四大家族地盤分佈圖)
智氏因為土地面積等各種原因,開始一家獨大,有了這樣自信的地位,智瑤的貪心也開始慢慢暴露出來,他不再滿足於四家共分晉國,而是想要吞併其他家族,自己成為晉國的統治者。
但是所謂"先禮後兵",足智多謀的智瑤並沒有直接發動戰爭,而是先把矛頭瞄準了實力最弱的韓氏。
所以,智瑤派使臣過去和韓氏商討,說智氏在這次殲滅兩大家族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為了樹立威信,韓氏應該給智氏一座城池,這對晉國也是有利的。
魏、趙、韓的選擇
(韓氏掌門人像)
韓氏掌門人聽到使臣這樣後,雖然內心有萬般不願,但是也不好表現出來,畢竟自己是最弱的,萬一不答應惹怒了智氏,那麼韓氏就危險了。
所以韓氏最後還是答應了,並且還給了智氏一個萬戶以上的邑,也就是說如果突然發動戰爭,智氏可以從這個邑里調集一萬人的軍隊,這遠遠超出了智瑤本身的打算,因為他以為韓氏只會讓出一塊小的土地。
但是韓氏心裡其實也有自己的考量,韓氏掌門人認為,按照智瑤貪婪的性格,如果從韓氏手裡拿到了不錯的土地,那麼他也一定會找另外兩個國家要,到時候如果他們不肯,也許就會發生戰爭,到時候韓氏坐收漁翁之利便可。
結果智瑤真的又去問魏氏要城池,魏氏掌門人糾結了好久,可最終也還是和韓氏一樣,給了智瑤一座萬戶的邑,不過魏氏想的是:目前智氏這麼驕傲,如果同樣也惹怒了趙氏,最後三大家族聯合起來,就可以滅了智氏。
因為他認為,想要滅掉一個國家,首先應該先幫助它,讓它忘乎所以,得意忘形,然後再一舉消滅它。
不得不說他的想法比韓氏要好的多,最後智氏的滅亡也的確是因為三大家族的聯合,但魏氏丟土地卻不是直接導致滅族戰爭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趙氏與智氏的對立。
因為趙氏是三大家族裡面最厲害的,所以智瑤選擇把它放在最後,但是因為前兩次的勝利讓智瑤也有點衝昏了頭腦,所以變得更加大膽和貪婪。
智瑤直接找趙氏的掌權者,趙鞅之子趙無釁索要土地,可不同於上兩次,趙無釁直接拒絕了他,而且不管後來兩國使者怎麼談判,他都毫不鬆口,所以四大家族的第一次戰爭即將爆發。
智瑤在面對趙無釁堅決的態度之後,他就立即聯合起韓氏和魏氏,讓他們幫忙一起攻打趙氏,並且承諾成功後一起均分其土地,而趙無釁頂不住壓力,只好棄城而逃。
逃跑前,有人向趙無釁建議逃到長子(今山西長治境內),因為那裡牆壁修建的特別厚,並且當地易守難攻,這樣就有時間與智軍周旋。
但是他想都沒有想就拒絕了,因為當年修建這座圍牆的時候,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百姓因此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如果這時候逃往此地,百姓也並不會擁護我們。
(趙氏家族)
然後又有人建議逃至邯鄲,因為邯鄲是趙氏最大的糧倉,裡面積累了大量的糧食,如果逃到這,就可以和智軍開始持久戰,而趙無釁卻仍然是拒絕了,理由也和上面的差不多。
其實他早就找到了合適的地方,那就是晉陽(今山西太原),因為其父很早的時候就告訴過他,他曾經派過自己的一個心腹去晉陽幫助當地百姓提高生產,最後這裡的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所以大家都願意與趙家同甘共苦。
臨死前,趙鞅告訴兒子趙無釁,如果以後有戰亂,晉陽可以作為自己完全信任的根據地,所以趙無釁逃到了這裡。
反敗為勝的趙氏
(當時攻城的工具)
後來智氏與韓氏,魏氏三家一起攻打晉陽,城內百姓與官兵雖然面對敵眾我寡的戰爭,卻始終還是眾志成城,而城外的軍隊雖人數眾多,卻是離心離德,所以智瑤也開始擔心會出現變故。
不過因為一件事,他的擔憂很快就消失了,一次在和其他兩大家族商討破城之法時,智瑤發現了汾水會路過此地。
於是他便想到半路攔截住汾水,然後再將其灌入城內,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初期的實施也特別成功,不過到了後來卻出現了變故。
在晉陽城內水只離城牆三尺,只要智瑤再灌入一次洪水,趙氏就要滅亡的時候,汾水卻調轉了方向,直衝智氏大本營。
原本以為萬事無憂的智瑤也在睡夢中被吵醒了,但是望著營帳外面混亂的局面,他也無計可施,最後死在了亂軍中。
其實,早在智瑤灌水的同時,韓魏就開始祕密的和趙氏開始和談了,而且很快三者就達成了一致,於是韓魏派軍隊封了晉陽水口,再引入智營,然後不可一世的智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結束語:公元前四百零三年,晉國名存實亡的君主繼位,並且承認了三家諸侯的地位,但三家貴族仍不滿足,所以一起滅了僅有一點小地盤的晉國,從此晉國從歷史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