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人如今正在紀念1967年佔領剩餘土地54週年。
50 多年前,以色列在六天之內奪取了西岸、東耶路撒冷、加沙地帶以及敘利亞戈蘭高地和埃及西奈半島的剩餘巴勒斯坦領土,這一事件震驚了世界。
在與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的戰爭(被稱為1967年戰爭或六月戰爭)中,以色列將所謂的“納克薩”(Naksa)帶給了相鄰的阿拉伯國家和失去了所有家園的巴勒斯坦人,這個古老的希伯來詞語有著豐富的含義——羞辱性的挫折與失敗。
納克薩事件是先前為1967年戰爭鋪平道路的中心事件的延續。早在19年前,1948年,以色列的形成便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干預下,經歷了一個世人共睹的暴力過程,其中包括了對巴勒斯坦的種族清洗。
1967年以色列佔領的領土
猶太復國主義勢力在建立“猶太國家”的過程中,將75萬巴勒斯坦人驅逐出家園,並摧毀了他們的村莊、將他們的財產與牲畜毫無保留的殺死或強徵。以色列宣佈建國後不久,相鄰的阿拉伯軍隊就毫不猶豫地擰成了一股繩,他們要來為巴勒斯坦民族而戰。
然而歷史是不幸的,阿拉伯國家擰成的繩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牢不可摧,事實上,他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慘敗給了以色列人。1948年戰爭結束時,以色列軍隊控制了歷史上大約78%的巴勒斯坦領土。剩下的22%歸埃及和約旦管理。
1967年,以色列吞併了整個歷史上的巴勒斯坦(指原英國殖民地區),以及埃及和敘利亞的廣袤領土。到戰爭結束時,以色列政府與軍隊成功地再次將數目多達30萬巴勒斯坦人驅逐出家園,其中不僅包括1948年流離失所的13萬巴勒斯坦人,還含有大量新土地上的巴勒斯坦普通平民,這使得猶太民族成功獲得了面積是其原有領土三倍半的大片疆土。
巴以戰爭為何爆發?
關於這場戰爭的敘述是高度兩極分化的,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將兩個完全不同的報告書遞交給了聯合政府,他們都毫無保留地在自己的報告中慷慨陳詞,彷彿——他們自身完全是受害者。這在阿以衝突的許多事件中很正常。
戰爭的原因是多樣化的,寰宇皆知,1948年戰爭後,以色列-敘利亞和以色列-約旦的停戰線上經常發生暴力衝突。數以千計的巴勒斯坦難民總是不分晝夜地試圖越過邊界尋找親屬或者嘗試依靠雙腳返回家園,找回失去的財產。
然而這卻是以色列人不願看到的景象——他們擔心,巴勒斯坦人想拿回的不是那點財產,而是土地。因此,令人掩目的悲劇發生了,在1949年至1956年期間,以色列軍隊開槍打死了2000至5000名試圖越境的人。
1953年,以色列在西岸對 Qibya村犯下了在阿以戰爭歷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報復性屠殺之一,45所房屋被炸燬,至少69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人以極其殘酷地殺害,部分村民甚至被切割成了碎塊。
幾年後,1956年發生了蘇伊士運河危機。以色列,連同法國和英國,入侵埃格普特,希望推翻當時的埃及總統阿卜杜勒·納賽爾後,計劃併成功將國有化蘇伊士運河國有化,這有力地增強了以色列聯軍在北非、巴勒斯坦南部等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影響力,當然,此舉也極大地增強了阿拉伯國家的仇恨與擔憂。
歷史一次次證明,暴力入侵是難以長久的。由於國際壓力與地區民族反抗,這三個國家被迫撤離。但是戲劇的是,他們想到了另外一種與眾不同的入侵辦法。十年後,也就是1966年,他們成功說服聯合國在埃及-以色列邊界沿線部署了一支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巴勒斯坦也產生了強烈的應急反應,他們同樣擔心過去的事情再次發生,任何一個民族都會害怕入侵與屠殺。由此,20 世紀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興起了 “法塔赫”運動——這是一支企圖對以色列發動攻擊的巴勒斯坦武裝抵抗組織。
戰爭爆發前一年,以色列突襲了約旦河西岸的阿薩穆村莊,這是自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當時巴勒斯坦法塔赫組織打死了幾名以色列士兵。結果,以色列軍隊圍捕了該鎮的村民,炸燬了大約幾十所房屋。大約18人在襲擊中死亡,100多人受傷。
敘利亞和以色列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在醞釀之中,原因是兩國對約旦河水的使用和以色列在邊界沿線的耕種方面存在分歧,以色列方面多次嘗試獨自控制大量水源,而這在導致戰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967年5月13日,蘇聯錯誤地警告埃及,以色列正在集結軍隊入侵敘利亞。根據1955年簽署的一項埃及-敘利亞防禦條約,兩國有義務在任何一方受到攻擊時相互保護。隨後,埃及政府下令聯合國部隊撤出西奈,並在那裡駐紮了自己的部隊。幾天後,阿卜杜勒·納賽爾封鎖了以色列在紅海的航運。
5 月底,埃及和約旦簽署了一項共同防禦協定,有效地將約旦軍隊置於埃及的指揮之下,雙方組成了緊密的軍事同盟,準備在戰爭期間協同進攻看似風雨飄搖的以色列。而他們的另一個盟友——伊拉克隨後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
雖然以色列說納賽爾關閉海峽是一種侵略行為,但納賽爾認為:亞喀巴灣構成埃及的領海,。
6 月5日清晨,以色列對埃及空軍基地發動了突然襲擊,摧毀了仍在地面上的埃及空軍,曾認為自己有著強大實力的阿拉伯聯軍被這一次襲擊打亂了陣腳,大量效能良好的埃及戰機還未起飛便被以色列摧毀,此舉引發了又一次阿以戰爭。
這場戰爭背後的動機是許多軍事歷史學家和分析家爭論的焦點。一 些人認為,以色列在1948年戰爭中未能奪取整個歷史上的巴勒斯坦,這是“未完成的任務”。在1967年襲擊前夕,以色列國防部長伊加爾·阿隆(Yigal Allon)寫道:“在一場新的戰爭中,我們必須避免1948年獨立戰爭這一歷史性錯誤………我們不能停止戰鬥,直到取得全面勝利,實現神聖以色列領土的完整。“
戰爭是如何展開的?
據報道,以色列對埃及在西奈和蘇伊士的空軍基地的襲擊使埃及至少90%的空軍癱瘓,這是一次決定戰爭程序的突襲行動,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事實上,這總讓人聯想起二戰時期的德軍。 在空中突襲行動順利進行的同時,以色列地面部隊同一天開始入侵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軍襲擊埃及機場,埃及戰機在停機坪上被擊毀。
以色列還在6月5日晚襲擊了敘利亞機場,給敘利亞造成了系列損失。 第二天,約旦和以色列之間為控制約旦控制的東耶路撒冷而進行的戰鬥接踵而至,阿以戰爭全面打響。
6 月7日凌晨,在聯合國安理會呼籲停火的呼聲中,以色列指揮官摩西·達揚下令以色列軍隊控制耶路撒冷老城。 據阿拉伯媒體報道,以色列駐紐約和華盛頓的外交官試圖獲得美國的支援,以推遲停火,給以色列更多的時間“完成任務”。而以色列軍隊也出色地履行了職責,到6月7日中午,以色列軍隊已經從約旦軍隊手中奪取了舊城。
以色列領導人 DavidBen-Gurion和 Yitzhak Rabin率領一隊士兵在1967年6月佔領東耶路撒冷老城後經過岩石圓頂
約旦河西岸的主要城市納布盧斯、伯利恆、希伯倫和傑里科,一天後被以色列軍隊攻陷。 以色列還炮擊了約旦河上連線約旦河西岸和約旦的阿卜杜拉和侯賽因大橋。
在攻佔老城後,以色列軍隊摧毀了擁有770年漫長曆史的摩洛哥街區,以擴大猶太人所謂的“西牆”(穆斯林稱之為al-Buraq牆)。 該遺址對猶太人和穆斯林都具有宗教意義。
居住在該居民區的大約100戶巴勒斯坦家庭被命令撤離家園,該居民區被轟炸並完全摧毀。 這一空間被以色列用來建造“西牆廣場”,這一區域允許猶太人直接進入城牆內部。
在整個戰爭期間,在伊扎克·拉賓(後成為以色列總理)的命令下,以色列軍隊種族清洗和摧毀了幾個巴勒斯坦村莊,驅逐了大約1萬名巴勒斯坦人。 最臭名昭著的被消滅的村莊有伊姆瓦斯、拜特努巴和雅鹿。
摩洛哥街區被夷為平地後的瓦礫,被驅逐的巴勒斯坦家庭為猶太人在隔離牆前祈禱讓路
以色列對敘利亞戈蘭高地的進攻始於6月9日,而第二天戈蘭高地就被佔領了,以色列與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距離令所有人都感到震驚。與此同時,埃及和以色列於6月9日簽署停火協議,而敘利亞和以色列則於6月11日簽署停火協議,透過聯合國斡旋的停火協議有效結束了戰爭。
絕大多數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都在約旦尋求避難。 許多人只帶著很少的東西步行穿過約旦河進入自己新的避難所,或者說,新的家園。
1967年6月22日,巴勒斯坦難民從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上的約旦河上的 Allenby橋上,帶著他們的財物準備過橋
這場戰爭對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
毋庸置疑,這場戰爭是整個巴勒斯坦地區乃至中東地區的歷史轉折點。 對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的其他國家來說,這對他們的心靈和對以色列的信任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在六天時間裡,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東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帶直接控制了一百多萬巴勒斯坦人。 諷刺的是,1967年的戰爭使以色列成為巴勒斯坦人口最多的國家。
慘烈失敗的打擊在巴勒斯坦人中造成了一種微妙的革命氣氛,這在潛移默化中促使武裝抵抗運動的出現,他們發誓要在整個1970年代和1980年代用武力奪回巴勒斯坦。
1967年6月5日戰爭開始時,以色列士兵站在被俘的埃及人和巴勒斯坦人面前
對以色列人來說,他們的政府在戰爭中奪取領土導致了一種欣喜的感覺。 數以千計的猶太人,甚至世俗主義者,湧向聖城,哭泣著祈求上帝賜給他們一個奇蹟。他們認為1967年的結果是上帝賜予一個奇蹟,猶太信念加強了猶太宗教主義者和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激進想法,他們基於宗教信仰,相信他們有權擁有整個聖地。
戰爭引發了“定居者”運動,年輕一代的彌賽亞猶太復國主義者決定在被佔領地區,也就是不屬於以色列的西岸和加沙地帶建立住房。更重要的是,這場戰爭暴露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殖民性質。 1967年戰爭結束時,聯合國第242號決議呼籲以色列放棄領土,以換取與鄰國的和平,而以色列並沒有如同聯合國期望般以土地換取和平,而是開始鼓勵其公民進入其佔領的領土,並在他們這樣做時用物力與武力支援他們。
1967年6月15日,從以色列佔領的西岸逃離的巴勒斯坦難民
作為一個全新的猶太國家,以色列成立於1948年,它的主權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但是這個曾經完全靠聯合國法律建立起的國家,1967年槍聲一停,就成為了直接違反國際法最嚴重的犯人,他開始在沒有領土主權的阿拉伯地區為其猶太公民建造非法定居點。
不得不說,以色列人的行動是迅速的。1967年戰爭剛過去一年,就有六個以色列定居點建在敘利亞戈蘭高地。 到1973年,以色列在西岸建立了17個定居點,在加沙地帶建立了7個定居點。 到1977年,大約有1萬1千以色列人生活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
Al-Quds大學法律系教授穆尼爾·努西巴(Munir Nuseibah)對半島電視臺表示:“對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佔領讓全球不得不正視起以色列的入侵殖民問題。
巴勒斯坦:遭受五十年的軍事佔領、土地搶奪和殖民主義入侵
儘管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爆發了多次慘烈的戰爭,但輸得最多的其實是本就甚為無奈的巴勒斯坦人,他們正在紀念以色列54年的軍事佔領。 這是現代史上佔領時間最長的一次。
以色列非法吞併了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的多個地區,宣佈它們為以色列國的一部分,這一舉動從未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其餘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居住著大約510萬巴勒斯坦人,這些領土仍在以色列的軍事控制之下,藉口安全。 他們的生活受到數百個軍事檢查站、編碼許可證制度和導致家庭分裂的隔離牆的支配。以色列軍事佔領巴勒斯坦領土對寰球安全與國際法規的破壞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在約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恆的一個以色列軍事檢查站,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有爭議的隔離牆旁等待進入耶路撒冷
總部設在美國的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在去年釋出的一份報告中,將以色列佔領期間“嚴重違反國際人權法和人道主義法”的行為分為至少五類。 這些侵犯行為包括非法殺戮、濫用拘留、封鎖加沙地帶和限制巴勒斯坦人的行動、發展定居點以及使巴勒斯坦人處於不利地位的歧視性政策。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中東地區主任莎拉·莉亞·惠特森(Sarah Leah Whitson)在報告中表示:“無論是被軍事法庭監禁的兒童,還是被無理開槍打死的兒童,或是因沒有許可證而被毀的房屋,或是隻允許定居者透過的檢查站,在這50年的佔領期間,很少有巴勒斯坦人逃脫了嚴重的權利侵犯。
“如今,以色列維持著一種根深蒂固的制度化歧視被佔領土上巴勒斯坦人的制度——鎮壓遠遠超出了任何出於猶太民族安全考量的理由。
自1967年以來,以色列一直在巴勒斯坦被盜土地上非法建房並將其猶太公民轉移到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 今天,至少有60萬以色列人居住在散佈在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定居點。
以色列士兵在被佔領的東耶路撒冷街道上隨意搜身,而且往往是侮辱性的搜身
定居點伴隨著專門為定居者修建的道路和基礎設施,控制著西岸至少40%的面積。 因此,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領土上製造了一個種族隔離的現實,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一種將猶太人置於非猶太人之上的制度之下。
總部設在倫敦的歐洲外交關係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週日釋出的一份報告稱:“以色列當局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建立了兩種不同的制度,這也違反了國際法禁止歧視的規定。
“總而言之,以色列的長期佔領造成了嚴重侵犯人權和無法忍受的生活條件的局面,社群和個人別無選擇,只能搬遷。”
巴勒斯坦智囊團阿以關係的分析專家 NurArafeh對半島電視臺說,她認為以色列結束佔領的可能性很小。
“我不認為以色列有任何可能從被佔領土撤出並結束其侵略-殖民行為,只要佔領的代價低於結束的代價,只要它依然對國際政治有著強力影響,只要來自美國的支援依然不會減弱,國際社會就永遠不會追究它違反國際法和侵犯人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