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人們都會每天定時定期的刷牙,來保持口腔的衛生,但是在古代沒有如今先進的牙刷以及牙膏,他們是如何來保持口腔的衛生?古代人不刷牙口臭嗎 ?
古人飯後,只漱口,不刷牙。講究些的,也不過像《紅樓夢》裡的公子小姐那樣,在漱口之前,先用青鹽把牙擦一下。所謂青鹽是一種塊狀的結晶體,主要成分也是氯化鈉,但是雜質很多,不能吃。擦牙的青鹽雕成稜柱形,紅黃褐色都有,模樣挺像石刻印章。估計賈寶玉就是拿這“印章”往牙上一按,來回刮幾下,然後喝水,咕嘟嘟,把水吐出來。一塊青鹽擦一次肯定用不完,擦完了放回去,下回吃完飯再擦。
也有人不用青鹽,用竹片子刮,先刮牙齒,再刮舌頭。明清兩代用青鹽的少,用竹片子的多。拋開噁心不談,清潔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或許青鹽和竹片子能防治齲齒和口腔潰瘍,但是清新口氣的效果並不明顯。據說清朝的男人去青樓嫖妓,吃完花酒都要再叫一盤糖炒栗子,究其原因,無非是想除除味。
再往前說,唐朝人也不刷牙,甚至也不用青鹽和竹片子,時間長了,飯菜的碎屑積在口腔裡,被細菌慢慢分解,散發出陣陣臭味。如果碰巧再有點兒胃酸、胃脹、胃潰瘍什麼的,那口臭就更明顯了。
老百姓過生活,口臭至多降低情趣,領導們在公共場合卻得注意形象。據孔平仲《孔氏談苑 錄》記載,唐朝三省六部的長官去見皇帝,嘴裡都要含上一枚丁香果,丁香果揮發出丁香油,丁香油能除口臭。這幫官員之所以除掉口臭再去見皇帝,是怕自己燻到了皇帝,給皇帝留下壞印象,從而影響仕途。
翻閱了一下歷史記錄,其實我們偉大的古人早就開始刷牙啦,只是刷牙的方式和現在不一樣而已!早在先秦,人們就開始護齒。在《禮記》中有“雞初鳴,鹹漱”的記載,即在清晨漱口。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鹽水、茶水等,起解毒殺菌的作用,而茶葉中含有氟和維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魏晉南北朝時期,則出現了手指揩齒法。到了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
等到了明清時期,刷牙已經得到了相當範圍的普及。馮夢龍的《黃山謎》一書中收錄了一首戲謔村妓的山歌《黃鶯兒·村妓》:茅屋學鉛華,髻了邊,插野花。田郎各個拖來耍。溪邊浣紗,丘中種麻。三升麥子真高價,這嬌娃,吳城香刷,從未濺君牙。這首山歌的末句,明顯是在嘲諷村妓不刷牙。因為不刷牙而遭到嘲諷,由此反證刷牙已經相當普及了。
首先,王公貴族地主老財們是要刷牙的,但是遠比今天用牙膏要奢侈。你看紅樓夢,裡面就有刷牙的描寫,我記得不錯的話用的是鹽。那個時代的普通老百姓吃鹽都是大問題,自漢武帝之後的鹽鐵專賣制度基本上保證了鹽的供應短缺,作為生活必需品,普通老百姓只能儘量節省了。所以,只有這些最上層的人士才能夠舒舒服服的用鹽刷牙。
其次,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刷牙用的是柳樹枝之類的東西,再加上清水,完成基本的清潔任務就可以了。畢竟鹽太貴太奢侈。
最後,那些飯都吃不上的人,每天能夠漱口就不錯了,哪還有心思考慮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