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那麼古代人,真的都不剪頭髮嗎?
在很多的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我們都知道,古代人講究孝道,常以各種形式來表達孝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現代人對這句話的含義,存在很多誤解。在我們現代人來看,如果真的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那麼古人就應該終生不剪頭髮,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食也。這句話確實是孔子所說的。但是,這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完全不能剪頭髮的意思。事實上,哪怕是孔子也依然需要,時常的修理頭髮。孔子真正的意思是說。
我們的身體,毛髮,面板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他愛護的,這是行孝盡孝的開始。孝順父母,要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這裡的毀傷,並不是指修剪頭髮,而更多的是指,人們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和不珍惜。
透過各種史書和影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人,其實挺注重自己的禮儀樣貌的。他們的頭髮雖然不會經常的剪,但是還是會時不時,的修理一下的。 其實在古代也有理髮師,古時候稱作剃工、鎳工、俗稱為剃頭匠。
美容美髮,其實從遠古就已經產生了。傳說伏羲時就已經開始追記,不再散發。此外,在古代嬰兒出生之後,要剔除胎髮,女孩嫁人成親時,也要修剪額前之發。
古人對孝道的講究,其實並不像今天所想的,那樣迂腐死板。在唐朝的時候,大家的思想都比較開放。因此,人們甚至可以剪掉頭髮來做髮型,用假髮來接頭髮,或是剃掉眉毛畫眉等等。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事。
但是那個時候剃頭鋪並不多,大多是剃頭挑子。剃頭的手藝人,用箱子裝著各種工具,比如剪刀,梳子、壁子、毛巾等等。然後用扁擔挑著箱子,四處吆喝。遇到了客人,招手就停下來,把工具箱拿出來,給客人當板凳,剃頭匠,就站著給客人剪頭髮。
古代人雖然會修剪頭髮,但是他們會非常注意,自己修剪下來的頭髮。他們從不會將,修剪下來的頭髮亂丟,而是細心的整理好,然後儲存起來。其實這也說明了古代人,對自己髮膚的重視。所以說古代人不是不理髮,而是比較重視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