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提起明朝,不少人會想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骨氣,很多人也會想到明朝赫赫有名的幾大神秘組織: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六扇門。近些年來,很多影視劇中都有這些機構的出現,比如電影《錦衣衛》和《繡春刀》寫的是錦衣衛,《龍門飛甲》裡出現的是東廠和西廠,《四大名捕》系列則是專門介紹六扇門這個部門。這些藝術創作讓人們對明朝的各個機構的職責和地位更加好奇,但是卻很少有人瞭解這幾大特務機構的職權和地位,到底哪個機構權勢更大呢?

錦衣衛

在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為了鞏固自身統治,加強對國家的控制,下令設立親衛軍,“衛”下設“所”作為基本單位,把士兵的衛所安置在京城重地。經朱元璋改革後錦衣衛成為十二親衛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勢力逐漸發展壯大,其間被撤銷後不久又立馬恢復,直到南明永曆年間發生咒水之難才被廢除,其間共計290年。清初也設立了錦衣衛(後稱鑾儀衛),雖然僅存在一年,仍然可以看出明朝錦衣衛對清朝的影響之深。

最初,錦衣衛主要有守夜、護衛皇帝,稽查案情、以及逮捕犯人三大作用。後來發展到可以私人審問犯人,還兼有蒐集情報、刺探軍情的職能,他們有權利抓捕任何人,只聽皇帝調遣。錦衣衛由指揮使統領,這一職位一般由皇帝親信武將擔任,嘉靖時期的陸炳就是如此。朱元璋最初設立這一組織是為了把國家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時錦衣衛主要起到監察官員的作用,後來他們的職權越來越大,在獲取情報、策反敵人方面也有突出貢獻。這一時期錦衣衛深受皇帝信任,權力較大。

東廠

東廠的出現要晚於錦衣衛,明成祖永樂年間為了消除朝堂中“得位不正”的議論,鞏固自身統治,建立主要由宦官管理的“東緝事廠”。東廠首領一般由親信宦官擔任,一方面方便自己監查百姓和大臣的言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皇帝害怕錦衣衛權力過大,一手遮天,所以用東廠來相互制衡。相比之下宦官機構更受皇帝信任,權力更大。他們辦事不需徵求司法部門的意見,只對皇帝負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的意志。

機構設定初期,東廠只負責“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只有錦衣衛北鎮撫司才有審訊的權力。後來,東廠監察的範圍越來越大,朝堂上所有大臣、民間百姓、學者都生活在他們的監視之下,有些東廠廠公還利用皇帝的制衡心理隨意審訊、殺害與其意見不和的大臣,明熹宗時期著名的大太監魏忠賢在其擔任東廠首領時權勢滔天,時稱“九千歲”,使皇權一度下移。

西廠

西廠即“西緝事廠”,出現於明憲宗成化年間,混合了監獄和法庭的職權,但是隻存在了5年(中間還被撤銷),經歷了汪直和谷大用兩任提督太監後,西廠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西廠在巔峰時期還一度統領了東廠和錦衣衛,《龍門飛甲》裡西廠雨化田有一句非常霸氣的臺詞讓我印象深刻:“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就是西廠!”可見其鼎盛時期的滔天權勢。

六扇門

六扇門是民間對三法司機構的俗稱,得名於大殿東南西分開三面大門,而每面大門都由兩扇門組成,故而稱六扇門,屬於政府司法部門。它的組織成員來源很廣,既有朝中官員,也有很多民間的能人異士,主要負責偵辦一些官府無法審結的大案要案。在不同朝代六扇門包含不同的組成部分,如在宋代指大理寺、刑部、御史臺,明清時期則包含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它的職權要比錦衣衛小得多,需要遵守流程,遵守律法辦事。

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不同時段,明朝的各個機構的權力各有沉浮,而這些變化取決於不同時段皇帝對各個機構的信任度。這個“老大”輪流做,大多時候他們的職權重複有加強,哪一個權勢更大則要看皇帝的態度,而各個機構都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

其實,無論是錦衣衛、東廠西廠還是六扇門都是皇帝為了制衡朝臣設立的,是加強君主集權的產物。但是如果特務情報機構設立繁雜,後果則是朝堂上人人自危、局勢不穩,百姓怨聲載道、有怒不敢言,國家奸宦掌權、政治黑暗,這一點也加快了明朝覆滅的腳步。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她陪伴乾隆皇帝65年,是五阿哥永琪的生母,79歲仍被“翻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