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這種東西並不是舶來品,更加不是什麼“西方專利”!咱們中國人開始使用眼鏡的時候,歐洲還處在中世紀的愚昧無知之中。至於“藍星一霸”,那會兒還是印第安人在“主宰天下”,“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同學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恐怕都還沒出生呢……

▲古畫中的佩戴眼鏡者
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宋朝的時候,咱們中國人已經發明瞭眼鏡這種東西。當然,最初的眼鏡主要還是比較原始的鏡片加握持物,大概有些像放大鏡那樣,並不是我們現代人經常佩戴的框架眼鏡。

到明朝時,框架眼鏡出現了,與現代的框架眼鏡從形制上來看已經沒有太大區別了。鏡片主要由天然水晶磨製而成,而鏡架則主要為玳瑁、木竹等天然材質,塑膠鏡架肯定是沒有的,金屬鏡架相對也比較少見。“眼鏡”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書籍之中正是在明朝,與英文的glasses沒有半毛錢關係!

▲古代的眼鏡,形制已經基本接近現代眼鏡
雖然早在宋朝便已經出現眼鏡的雛形了,但在明朝以前,眼鏡這種東西一直都是上流社會的“專屬”,普通老百姓根本用不起、也很難買得到。但是,到明朝時,坊間已經開始出現零星的配鏡商家。只要您有足夠的銀子,普通人也可以配副眼鏡戴戴。畢竟天然水晶和玳瑁這些都價格不菲,普通老百姓依然還是買不起的,但起碼眼鏡這種東西已經從上流社會逐步走向民間了。清朝眼鏡的使用人群進一步擴大,但依然沒有真正做到普及。直到晚清、民國時期,眼鏡才算真正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眾所周知,近視是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功能異常,在現而今的醫療技術條件下,除假性近視之外,很難透過非手術干預徹底治癒,就別說是古代了……否則,為何時至今日還有那麼多“四目人”呢?

在宋朝以前,連眼鏡都沒有,一旦近視,那就只能是靠近看人、看物了。不要覺得古代的中醫有多麼高超,現而今的中醫解決不了的問題,難道古代的中醫就能夠解決了?信中醫沒有錯,迷信中醫要不得。更何況,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的中醫,都沒能徹底解決近視的問題,時至今日依然只能靠眼鏡。所謂“短視”,最早其實就是用來形容近視的,後來才衍生為了沒有長遠考慮的意思。何謂“短視”?看不遠、只能靠近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