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誰能坐上皇位就是九五之尊,所以這皇位爭奪就會讓兄弟相殘,首先,在古代皇位的繼承是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也就是說嫡長子才有權利繼承大統,所以其他的皇子們想上位只能除掉大哥,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兄弟之間、叔侄之間的流血事件不絕於史:比如,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明朝的靖難之役.....
清朝是封建時期的最後一個王朝,而康熙在位時期,兩次廢立太子而又遲遲未立儲君,讓眾皇子紛紛起了上位之心,一場皇位之爭就此打響。
康熙皇帝一生中生了35個兒子,活到序齒排行的就有24個,其中24個皇子之中,又有九個在朝中有著自己的勢力,為了當上皇帝,他們在康熙晚年明爭暗鬥,故稱為“九子奪嫡”。
這九個皇子為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具體派系劃分見下圖。值得說明的是,四阿哥一黨原本是支援太子的,當太子被廢黜之後,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就自成一派了。顯而易見,最終的角逐會在八阿哥和四阿哥中間展開,我們都知道最終是四阿哥勝利了,是為雍正皇帝。
除了這個九個之外,其他十幾個兒子,難道都是視皇權至尊如糞土,對皇位一點興趣都沒有嗎?其實並不是,以下我們按照排行來了解一下這幾個皇子:
五阿哥胤祺,從小由孝莊皇太后撫養長大,皇太后是博爾濟吉特氏,蒙古人,只會說蒙古語,胤祺被皇太后教養的滿語都說的不太好,更何況漢語了,再加上皇太后本身就不喜爭鬥,權利慾不強,胤祺也被她教養的非常和善,權利慾不大。
六阿哥、十一阿哥、這兩位位屬於夭折,也就是幼年就亡故,因此沒有機會參與九子奪嫡,
七阿哥胤祐,母親是成妃戴佳氏,胤祐出生的時候腳有殘疾,大清不可能要一個身體殘缺的皇帝,所以胤祐從來沒有起過這個心思,也就不會摻合進去。
十二阿哥胤祹,出生後就被蘇麻喇姑收養。在蘇麻喇姑的教導下,他與其父康熙一般有才幹。在九子奪嫡中,他始終保持中立,從不結黨。
十五阿哥胤禑才剛剛15歲,也沒有能力參加這場皇位之爭。
再之後的阿哥們就更小了,最小的在康熙死的時候才五歲,所以更加不會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