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二次大戰後,整個歐洲幾乎到處是廢墟。希特勒曾經說過,如果他的軍隊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那麼他本人和整個德國都將陷入無盡的深淵。

‬二戰的席捲

誰曾想到,納粹“元首”這個預言在二戰後迅速變成了現實。德國作為二戰的發動者之一,遭到了盟軍猛烈的炮火打擊,放眼望去滿目瘡痍,絕大部分壯年男性死於戰爭或為戰俘,國內勞動力極其缺乏,那麼‬德國是如何‬走上‬經濟復甦‬的‬道路呢‬?

盟軍持續三年的戰略轟炸,蘇聯潮水般的鋼鐵洪流,將德國幾乎所有的城市夷為平地;大量領土被割讓,在隨後的兩極格局中國家被分為東西德,長期處於東西方政治、軍事較量的漩渦中。

由於長期的戰爭,德國在戰後已經是斷壁殘垣。

德國向盟軍投降

一戰之後協約國施加的凡爾賽合約讓德國支付了鉅額的戰爭賠款,但類似於清末庚子合約,凡爾賽的賠款並沒有全部支付,有一些化為了其他列強對德的債務和經濟支援,比如說美國在1923年-1928年期間給了德國約價值200億馬克的貸款,協助戰後的魏瑪共和國工業復興。這一時期,德國的經濟執行尚可。

但是由於1929年經濟大蕭條來了,美國自顧不暇,收回了貸款,英法兩國也陷入了空前危機,德國自然無法獨善其身。在這場危機中,德國工人大幅失業,國民經濟遭受到沉重打擊。

1933年,納粹黨正式獲得大權,亞爾馬·沙赫特被希德勒點為德意志帝國銀行的老闆,次年又被點為納粹德國的財政部長。此後為希特勒立下了汗馬功勞,第三帝國的經濟復甦,他確實功不可沒。

德國為了擺脫危機,不得不走上凱恩斯那條道路,也就是加強國家干預經濟,透過公共工程消滅失業,加強工業的國有化,同時也保證私有化為經濟帶來活力。

戰爭結束後,德國受美英法蘇的牽制,軍事基本由美國接管,失去了國家主權,猶如一隻被人任意宰割的羔羊。但是,拋開這種種不利影響,有一個利好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可以節省大量的軍費開支。

戰後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不到戰前的一半,既然軍事開支減免了,正好可以盡全力進行經濟建設。而德國又集中了戰前德國70%的裝置能力和62.4%的工業產值,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經濟建設,這也為後來的經濟復甦奠定了基礎。

‬馬歇爾計劃的到來

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是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歐洲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歇爾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整整持續了4年度之久。在此期間,聯邦德國(西德)等西歐國家透過參加經合組織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裝置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為西德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可以說,馬歇爾計劃的輸血援助,為德國進行大規模戰後重建的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也不得不承認:“沒有美國的援助,德國的復興是不可能的”。

‬第三次工業革命

二戰結束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潮席捲全球,促進了生產力的空前提高和生產社會化的迅速發展,客觀上要求各國在經濟上打破國界和地域限制,擴大市場,發展大市場經濟。另一方面,二戰後的歐洲滿目瘡痍,哀鴻遍野,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歐洲不再是世界政治經濟的中心,反而成了新崛起的兩大超級大國――美國和前蘇聯爭霸的前沿陣地。貧病交加的現狀讓歐洲各國第一次真正認識到,為了讓歐洲從戰後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中解脫出來,實現持久和平與發展,歐洲各國必須聯合起來,組建經濟政治聯合體。由此,歐洲的一體化趨勢不可抗拒。

‬歐洲一體化程序

在歐洲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德國作為歐洲的中樞,在實現經濟復甦和繁榮的道路上,主動選擇了融進歐洲區域經濟廣泛合作的大潮中,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與鄰國加強經貿合作。

譬如,為了融入歐洲一體化的潮流中,德國與法國這兩個昔日宿敵也逐漸聯起手來,組建了歐洲六國煤鋼聯合體,經過60多年的發展,歐洲一體化程序不斷深化,在吸納了更多歐洲國家加入後,從專案單一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發展成當今集政治、經濟和安全為一體的“多元化聯盟”。而德國憑藉著自身的工業實力,逐步領導歐盟事務,成為歐盟的扛把子,並在其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雄厚的工業基礎

話說回來二戰前的德國已經建立相當完善的工業製造體系,飛機制造、汽車製造、潛艇製造、鋼鐵工業等很多工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戰後雖然東德的工業基礎遭到破壞嚴重,但是西德受影響較小。

德國的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當然離不開德國教育培養出的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或產業工人,雖然德國戰敗以後大量的高精尖人才被美國和蘇聯挖走,但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得以保留,這為戰後德國經濟的恢復重建和創造經濟奇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戰後德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制定了比較符合本國國情的經濟政策,採用政府幹預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調控政策,建立起比較高效的市場經濟機制。由於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經濟建設,以恢復和發展生產力。

德國

而德國由於發動二戰,不但自己遭受破壞,而且也給世界其他國家造成嚴重損害,德國戰後推行民主化改革,消除法西斯勢力的影響,建立起比較民主穩定的社會秩序,這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德國對於發動二戰給世界各國帶來的災難進行了深刻的反省,不但向各受害國家和人民積極進行經濟賠償,同時向各國謝罪,取得受害國家的原諒。德國的誠懇做法,取得了各國的諒解,使德國爭取到了一個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綜上,德國雖然在二戰中戰敗,被迫割地賠款,國家分裂,但是之前打下的穩定基礎功不可沒,在接下來的幾代領導人中充分利用國內外的有利條件發展經濟,最終又在廢墟上創造了經濟奇蹟。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5月“超級血月”出現,預示2021年有災難?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