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僅19歲的同治帝撒手人寰,但未留下子嗣,儘管軍機大臣為恭親王奕訢的兒子載澂爭取機會,不過慈禧太后親自指定了自己親妹的兒子載湉,載湉登基為光緒帝,但光緒帝的悲劇早已埋下了伏筆。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28歲的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意在掌握實權,但並非成功,慈禧太后怒不可遏,願想將光緒帝殺了,讓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取而代之,溥儁的母親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兒,但由於高高在上的慈禧還得看列強的臉色,因此溥儁最終沒能稱帝,光緒帝則是被囚禁在了中南海瀛臺。

不過慈禧太后終有離世的一天,戊戌變法失敗十年後,73歲的慈禧太后病倒了,而這一次慈禧太后難有可能再起來,光緒帝則正值壯年,可惜的是,慈禧太后等著光緒帝暴斃後才閉上雙眼。

但光緒帝生前好歹還是大清的皇帝,因此載湉的葬禮是遵照清朝皇帝的規格,不過此時的清朝已經是燈盡油枯,平民百姓生活困苦,未必會對這位傀儡皇帝產生多少感情,他們甚至都不清楚光緒帝生前的處境。

就像戊戌變法失敗後,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斬,圍觀的百姓還紛紛叫好。可光緒帝畢竟不是尋常人,他的葬禮不能出現什麼閃失,否則丟的還是大清的顏面,因此皇帝出殯,沿途的百姓也就被強令要求下跪。

而根據清朝典制,皇帝出葬當日,首先要燒“大法船”,然後由72人組成的小槓將棺木抬至東華門。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面則是64位引幡人,高舉著萬民旗傘,在引幡人後面的是由1628人所組成的儀仗隊,他們的手裡分別舉著不同的兵器、幡旗,還有各式各樣的紙紮。

在儀仗之後便是光緒帝的棺柩,棺柩上則蓋著圓頂棺罩,四周為繡龍帷帳,稱“吉祥轎”,而抬棺的槓夫共分60班,每班為128人,並且每班有四人候補;在棺柩之後便是武裝護衛,以防發生什麼意外;接著便是皇家國戚、宗室、文武百官等送葬車隊,浩浩蕩蕩,還有數萬百姓自發來送葬。

另外在送葬隊伍中,還有大批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唸經超度,還有一路撒紙錢的人,據說光緒帝葬禮這天,紙錢都撒了90多萬張。在我國晚清葬禮中,紙紮、紙錢,誦經的和尚、道士等都是必不可缺的。

如清朝乾隆年間進士于敏中在《日下舊聞考》中記載了京城辦喪事出殯的情形,參加出殯的人多達500人,各類紙紮精緻又顯詭異,現代人若是看了恐怕會被嚇得睡不著覺,另外還有喪車,以及5丈高的銘旌,上面則纏繞著帛布,一次喪事要耗費100多匹帛,而在出殯路上還有專門在死者棺木旁歌舞的優童。

古人言:“死者為大。”古人將喪事也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不可馬虎,不過在晚清,隨著西方思想的傳入,喪事也逐漸變得簡單,現如今更是倡導喪事簡辦,也是因為時代發展所帶來的變化。

光緒帝雖然不是最後一位清朝皇帝,但他的葬禮卻是清朝的最後一次“國葬”,但因為照相機的出現,也就留下了反映光緒帝葬禮情形的老照片,讓後世對清朝皇帝的葬禮有直觀的認識。

另外,慈禧太后的葬禮絲毫不遜於光緒帝的喪禮,只會更甚,送葬隊伍都走了5天,抬棺的槓夫同樣是分60班,每班為128人,每班有四人候補。但由於慈禧太后的葬禮實在太引人注目,反倒發生了“東陵照相案”,攝影師則被判了十年。

但葬禮再浩大,幾年後,清朝宣告了滅亡,1928年就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清陵盜寶案”,1938年,又有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趁著夜黑風高竄進了光緒帝的清崇陵,將清崇陵盜了個乾淨。

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上色老照片:清末皇室的最後一場大喪,直擊鏡頭下隆裕太后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