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人類文明的起源,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以及五大文明發源地(四大文明古國加古希臘)的說法。

但從時間和文明的內涵來看,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古巴比倫文明和尼羅河下游古埃及文明遙遙領先於其它文明。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青銅器;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出現最早的城市;前3500到前3000年,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出現了最早文字。而此時的中國雖然出現了以紅山文化為代表的玉石文化,但總體還處在新石器時代。前2500年左右,埃及開始大規模修築金字塔,而我們還沒到大禹治水的年代(前2000左右)。夏末商初(前1600年),中國、古希臘,古印度的城市文明才大規模出現,而這時大金字塔已經矗立在尼羅河岸邊一千年了。

為什麼兩河流域和尼羅河下游的文明起源遙遙領先於其它文明呢?地理和和氣候因素起了決定作用。今天我們開啟世界地圖,多數平原地區都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區域,會產生一個誤解,認為平原地區也非常適合早期人類的居住。而實際上人類是從山地慢慢過渡到平原地區的,平原地區對於生產力落後,以採集和狩獵為主的原始人類並不友好。除了平原地區缺乏天然庇護所之外,水患是一個原始人無法抗拒的天然力量。很多民族上古傳說中都有關於洪水的記載,很可能是他們的先人痛苦的記憶。

文明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要人群要有剩餘勞動,也就是一個人的生產出來的東西除了維持生產生活和種族繁衍之外還要多少剩點。假如一個人體力勞動可以養活1.1個人,那麼11個人的小集體就可以有一個不用進行體力勞動,這個人就可以做一些閒著沒事兒的工作。比如仰臉望天(占星天文),亂寫亂畫(壁畫文字),敲敲打打蹦蹦跳跳(音樂舞蹈)等文化活動;也可以把這些閒人集中起來修建點公共設施,比如祭祀用的神廟。這種“閒人”越多,生產力進步的就越快。所以哪裡人群聚集的時間越早,規模越大,文明出現的也越早。

熬過漫長的舊石器時代,隨著新石器時代帶來的生產力的提高和農業(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發明,人類從貧瘠山地走向富饒平原的願望越來越迫切。而走向平原的人類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征服洪水,沒辦法征服洪水就沒辦法大規模發展農業,即使到達平原地帶也無法形成大規模的人群聚集。

而在這方面兩河流域和尼羅河下游氣候、地理條件得天獨厚。

從氣候上來說,兩河流域和尼羅河下游是熱帶亞熱帶荒漠氣候,降水稀少,相比東亞的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變化要溫和多了,沒有區域內降水引起的原發洪水。從地理上來說,這兩片土地上都有嘩啦啦流淌的小河滋潤著大地。兩河流域河流來源於北部山地,尼羅河流域來源於上有的熱帶季風草原區域,水量變化非常有規律,常年沒有破壞性洪水暴發。有人說,尼羅河定期氾濫你咋不說呢?尼羅河定期氾濫的時間非常準確,每年就差那麼幾天,古埃及人算日子都不用看太陽,看看尼羅河就行,尼羅河的泛濫根本就造不成災害。同時定期氾濫的意思就是定期不氾濫,這不氾濫的時間還正好夠種地收穫的,你說可氣不可氣。

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國的華北地區是全世界暴雨洪水災害最多的區域之一,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們還在根治海河。在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已經大規模發展農業,形成若干奴隸制國家,進入文明社會的時候,華夏文明的先祖們還在和洪水抗爭,這一歷程長達上千年。直到大禹治水之後,我們才有了面積較大不受水患文明發展根據地,這也是麼我們把大禹治水作為華夏民族文明的起點的原因。

一旦有了原始積累,生產力積累可以對抗洪水,華夏文明的地理氣候方面的優勢就得以發揮出來,迅速趕超,在春秋戰國時期登上了世界文明之巔。詳細請看後續的文章:“為什麼是中國,華夏文明數千年絃歌不絕的地理氣候因素”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雍正繼位疑點重重,是康熙本意還是篡位,來看看遺詔中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