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內卷”這個詞很流行。“內卷”原本一個學術名詞,在學術文獻中,常用作“內卷化”。比如說,一些學者,在總結清代歷史時,就用到“內卷”一詞。
可是現在,“內卷”卻用來代指一切的競爭。
比如說高考競爭,很激烈,可以用內捲來形容。可要是用來代指現在中國的所有競爭,都是“內卷”,就不一定準確了。
內卷的真實意思,有些人總結說是指那種,儘管在區域性拼命投入各種各樣的資源,可是在總體上,並沒有實際收益的競爭。這個解釋,相對來說,還是很準確的。
例如,清朝時期的中國,人口是很多的。這種狀況,讓中國的勞動力價格,相對於世界的勞動力價格,是很低的。
用人工很便宜,所以沒有什麼動力,投入到技術升級改革上。用人工遠比用機器價格低廉,結果導致當時中國的技術水平,遠遠低於世界水平。當時的工業革命,不會在中國發生。
這是內卷化的表現之一。看著是勞動力多,實際上對總體的經濟發展並沒有什麼幫助。導致清代的中國,無法及時適應世界的變化,逐漸衰落。
可是現在的中國市場,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情況。當前的中國市場的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中國當前的消費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還差得遠。
所以投入一小部分的技術、設計等資源,就能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含量水平,也能讓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更好。
從總體上看,就是能帶來很大的收益。所以說這樣的市場,不是內卷。中國的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中產階級水平的人數,佔總人數的百分比還是相對較低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