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說:我養兵百萬卻不廢一粒米。說的就是衛所制度,也就是一種屯兵制度,今天就講講明朝的屯兵制度。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在唐朝府兵制上面建立起的一種軍事制度,戰時為兵閒時為民,一旦發生戰事由朝廷發出集結的命令到一個地方集結,大家自帶乾糧朝廷的負擔很輕,這樣的制度在明朝早期又很大的穩定作用。

明初的時候經過連年的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很多人沒有生產資料無法投入生產,朝廷分給他們土地讓他們耕種,相當於給予他們一份家業能夠世代的生活下去,所以明初人們是願意去當軍戶的,因為軍戶和民戶有一點不一樣就是田地比民戶多,明初的時候五千萬人口卻有兩百八十萬兵員,這樣國家就迅速的穩定下來。而邊疆的衛所又能夠拱衛國家政權可謂是一舉多得,但是凡事總是有利有弊的,世代為軍戶的家庭經過時間的演變逐漸成為一些將領的私人佃農,軍戶逃亡屢禁不止。

開種拋荒屯田,給開種者永為己業,從嘉靖以後幾乎成了救止屯軍逃亡,屯田拋荒的最重要的方法。

這種逃亡不是說是在明朝後期很腐敗的情況下才發生的,在洪武年間就有這種事情,到了宣德以後就變得更加的普遍。

正統六年(1441),尚書王驥奏稱,貴州二十衛所屯田、池塘共九十五萬七千六百餘畝“良田為官豪所佔”,“貧窮軍士無寸地可耕”。

而因為出現這種現象動搖了明王朝的軍事統治基礎,所以當政者也採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在下面人的層層庇護和一些貪官汙吏的默許之下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所以出現了很多逃跑的軍戶,明朝的軍事力量大大下降。

朱元璋為全國制定了兩項主要的軍事制度,一個是藩王守疆土拱衛,一個就是衛所,朱棣靖難以後藩王就不能掌兵權了,那麼全國的防禦怎麼辦呢?這時候募兵制就出現了。

《明史·兵志》正統二年,始募所在軍餘、民壯願自效者,陝西得四千二百人。

在這之後募兵就越來越多成為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在嘉靖時倭寇頻頻襲擾東南沿海而衛所根本不敢出兵,戰則必敗,直到後來戚繼光練兵才解決這個問題,而戚繼光所練兵並非是衛所兵而是從浙江招募的礦工等組成的軍隊,這些兵員都是為了拿軍餉才來打仗的,沒人願意當軍戶。在之後的防禦中都是募兵,無論是談的最多的遼東鐵騎還是宣大等鎮基本上都是以這樣的軍隊為主要防備力量了。

但是因為衛所的腐敗和募兵的興起再加上貪墨導致國家軍費入不敷出,從萬曆三十八年到天啟七年共欠各鎮年例九百六十八萬五千兩,而軍隊吃不飽自然不能打仗,在宣大總督盧象升的一篇奏摺中提到了這種現象,說冬天的時候我穿著厚厚的裘衣尚且瑟瑟發抖兵員還沒有棉衣,甚至有的人都沒有褲子,我的隨從甚至有時候正騎著馬就從馬上掉下來了,兵士們吃也吃不飽,我剛來的時候還會和我打招呼現在見到我都是低著頭沒有精神。宣大都這個樣子那麼其它地方大概也是這個樣子。

這樣的軍隊的戰鬥力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明朝的正規軍似乎誰都打不過,打不過清軍還能接受後面連農民軍也打不過了正是這個原因。

但明末一直在加餉銀銀子去哪了?其實都讓貪官汙吏弄走了,就是崇禎自己也說現在的官員通過加餉之名中飽私囊這些我都是知道的。銀子到了軍隊上又要被長官貪墨去,為何?一方面是為了自己貪圖享樂另一方面也是要上下打點,根據崇禎初年的兵部尚書樑廷棟所言上面派的巡撫、總督每到地方沒有三四萬兩是過不去的,這些錢總不會是靠將領的俸祿吧,明顯不可能的。

如果說為什麼明末的軍隊戰鬥力那麼差不是因為兵士不敢拼死而是官員逼的他們。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此人全家被殺光後,直接造反稱帝,影響了一個300年的全盛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