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以為丹麥的格陵蘭島屬於歐洲,但在地理位置上卻距離丹麥十分遙遠,而且確確實實屬於北美洲。美國的歷代總統對格陵蘭島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想要透過金錢將其併入美國版圖,其實美國從建國之初只有13個州,後來透過吞併以及收購,才有瞭如今的版圖。而格陵蘭島為何會被美國看上?這座島嶼究竟有什麼奧秘?
一、美國垂涎格陵蘭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
令美國曆代總統眼饞不已的格陵蘭島,坐落於北美洲的東北部。格陵蘭島是丹麥屬地,但擁有高度的自治,所以這座島嶼的面積並沒有計入丹麥的國土面積中。丹麥的國土面積不到5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僅582.5萬,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小國。但如果加上法羅群島、格陵蘭島這兩個自治島嶼,丹麥的國土面積就能在歐洲成為第二,因為格陵蘭島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
格陵蘭島是全世界最大的島嶼。這座島嶼的面積約為216.6萬平方公里,是丹麥本土面積的五十多倍,比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還要大50萬平方公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面積佔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足以可以想象格陵蘭島的廣袤無垠。
格陵蘭島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不僅溝通北冰洋與大西洋,還位於北美洲與歐洲的交界地帶,西邊與加拿大隔著海,東邊與冰島隔著丹麥海峽。格陵蘭島上居住著5.62萬人,但是島嶼上雪虐風饕、終年嚴寒,是典型的極地氣候,整座島嶼80%的土地上都覆蓋著冰雪。
但就是這樣一片雪窖冰天,卻得到了美國曆代總統的垂涎。其實早在19世紀,美國就已經看上了格陵蘭島。1867年,美國國務院就針對收購格陵蘭島以及冰島的計劃進行調查,而且對於格陵蘭島的收購很感興趣,但是由於當時美國國內社會還未穩定,於是這一收購計劃被迫無期延誤。
為什麼過了150多年,美國還是想要收購格陵蘭島呢?格陵蘭島上究竟有何重要的寶藏不斷吸引著美國的目光?
二、格陵蘭島對於美國的重要性,島上竟還有一座美國軍事基地?
格陵蘭島對於美國的重要性首先體現在優越的地理位置上。美國為了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眾多海外軍事基地,其實在高緯度的格陵蘭島上也存在著一座美軍空軍基地,這是美國在北極圈以北唯一的一個軍事基地。
說到極地地區的軍事基地,我們不難聯想到俄羅斯在北極圈以內建造的“北極三葉草”軍事基地。俄羅斯由於36%的北部領土為北極圈以內,所以一直十分注重自己在北極地區的影響力。但是俄國被美國視為“頭號敵人”,美國怎麼可能不想方設法遏制俄羅斯在極地範圍內的活動呢?
所以格陵蘭島高緯度的地理位置便深得美國之意,不僅能夠擴大在北極圈以內的影響力,還能鉗制俄羅斯在極地範圍的活動,同時美國殘留的“冷戰思維”想要透過在極地地區的擴充套件,引發新一輪的軍事竟備。
美國如此看中格陵蘭島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格陵蘭島上擁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美國相關地質調查部門預計,格陵蘭島上還未開發的石油資源規模將成為世界前列。格陵蘭島的陸地上以及近海,都儲藏著相當可觀的石油與天然氣,其中格陵蘭島東北部的石油儲量就達到310億桶。
除了石油與天然氣,島上還有具有經濟價值的金、鉛、鋅以及冰晶石等礦藏,而且因為氣候以及環境保護等原因,這些資源大多都處於未開發狀態。一旦獲得開採,所能夠取得的經濟回報將會是無窮的。
格陵蘭島上還有一樣美國最急需的資源,那就是稀土資源。
三、美國重金求島,最大原因浮出水面,丹麥政府:格陵蘭島不賣!
格陵蘭島上擁有相當豐富的稀土資源。《金融時報》報道稱:“根據相關資料估計,格陵蘭島上稀土氧化物的儲量可以達到3850噸,而全世界的總儲量約為1.2億噸。”從這兩個數字中可以看出,格陵蘭島上稀土資源的儲量是相當可觀的。
目前在稀土資源領域,中國佔據著主導地位。中國境內儲存著全世界23%以上的稀土資源,長期供應著全球90%以上的市場需求,在國際稀土資源市場中,中國就是龍頭老大。隨著時代的改變,中國在出口稀土方面由原來的低價賤賣轉換為加大監管力度、限制出口,這樣的轉變也引起了眾多需要大量進口稀土資源的國家的改變,其中便包括美國。
美國作為世界上的軍事、科技強國,在稀土方面的需求量巨大。當世界進入資訊化時代之後,稀土資源的戰略重要性受到了每一個國家的重視,尤其是美國。高精尖產品及武器等能夠成為現實,需要稀土資源作為原料,但是美國由於其環保政策受限,所以一直沒有對本土的稀土資源進行開發。
所以格陵蘭島上豐富的稀土資源才會那麼吸引美國的注意,而且格陵蘭島上並沒有那麼多的汙染物質,稀土資源的加工更加容易,能夠從中國以外的地方大量獲得稀土資源,防止在關鍵領域被扼住喉嚨,是美國所堅持的。
但是美國的堅持也只是一廂情願而已。不僅丹麥政府指出美國購島的提議是“荒謬”的,格陵蘭島上高度自治的政府也對美國進行了反對。儘管美國在看到用金錢無法收購格陵蘭島之後,便不時採用強硬的外交政策逼迫丹麥,但是丹麥在涉及國家領土主權的問題上沒有半點可以退讓的空間,而且格陵蘭島上的自治政府也同樣堅決不退讓一步。所以美國在格陵蘭島問題上的軟硬皆施,到頭來只能面對被打臉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