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的種類十分繁多,就現在我們較常用到的便有二十多種,就算是現在資訊十分發達,一些不是對於香料十分熟悉的朋友,想要分清楚它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我們古代自然就更不容易了,其中又以草果、豆蔻和草蔻之間的混淆最為令人惱火。世上很多事情的解決是十分其妙,它們被人們所妥善解決,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一個外來者的到來。
草果、草蔻已經其他的多數的豆蔻類香料,它們基本都是姜科植物,在我們國家除了正品之外,其他類似的植物種類也十分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到我們新中國建立初期,曾經被冠以草果、豆蔻、草蔻這樣名稱的姜科植物,它們的總數就不下兩百種,面對這樣繁多的數量我們古代的學者們自然是疲於應付,而且還顯得有些捉襟見肘,這也造成了在我們古代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種植物時而被稱呼為草果,時而被稱呼為豆蔻,而這種情況直到明代後期才有了較好的解決辦法,而這個解決辦法源於一位外來者的出現。
縮砂密一種原產於印度的香料,在古時候它的這個名稱源於它本身的梵文音譯。縮砂密隨著佛教的傳播進入了我們兩廣地區,並且在明代開始便已經在我們本土被成功移植。移植後的縮砂密發生了變化多種變化,為了區分它們,於是便有人根據它們的外在形態進行不同的命名,於是便有了香砂、砂仁和殼砂這類名稱,正是得益於這種命名方式,從明代後期開始,那些表面帶有稜者被稱為草果。而表面較為光滑者則開始被稱為豆蔻,豆蔻再根據具體的特質,被分為草蔻、肉蔻、白蔻等。正是砂仁這個外來者的到來,讓原本草果們混亂的命名得到了解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