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西北方向的託德西拉斯條約是個風景優美,恬靜安詳的小鎮。但在這個有著穆德哈爾建築風格的聖克拉拉皇家修道院的西班牙小小角落,在15世紀時卻風雲交匯,誕生了一個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條約——葡萄牙、西班牙《託德西拉斯條約》。
《託德西拉斯條約》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由歐洲兩大強國簽署的瓜分世界的條約,對其後的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1.《託德西拉斯條約》誕生的歷史背景
12世紀,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誕生了一個新的國家,葡萄牙在國王阿方索的率領下,從西班牙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國家——葡萄牙王國。其後,葡萄牙人在驅逐了佔據半島南部的阿拉伯人後,開始了海外擴張,在北非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大肆掠奪當地財富,由此國力迅速壯大,實力強盛。
而在同時,葡萄牙的鄰居,原宗主國西班牙也在大力進行海外擴張。兩國同處半島,在誘人的海外殖民利益面前, 兩大海洋強權猶如迎面駛來的鉅艦,發生了激烈的碰撞。自1472年起,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間為爭奪海洋霸權的戰火在陸地上和海洋中同時燃起,歷經3年,至1475年方才結束。
長年的戰爭同時損害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力量,影響了各自對海洋的擴張,並不符合雙方利益。同時,也為了解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所帶來的爭端——哥倫布的探索行動是由西班牙伊薩貝爾女王贊助支援的,西班牙人理所當然認為西班牙對新大陸擁有主權;而葡萄牙國王昂諾二世則認為,根據葡、西兩國在1480年簽署的一項條約,西班牙不得染指非洲博雅多爾角以南的土地,哥倫布的航行違反了兩國間的這一約定。
在這種情形下,兩國約定在西班牙的小鎮託德西拉斯共同簽署條約,約定雙方海外擴張的範圍,共同瓜分世界。
2.《託德西拉斯條約》的內容及簽署經過
根據條約規定,葡萄牙、西班牙兩國在非洲的維德角以西2056公里,從北極到南極劃分出一條貫穿南北的分界線,分界線以東為葡萄牙勢力範圍,西班牙不得染指。分界線以西為西班牙開拓地區,葡萄牙不能涉足。
然而,這個條約內容最終版本的確定並不是一帆風順,除了直接在臺面上的兩個談判對手外,羅馬教皇的影子也在背後時時閃現。
基督教在歐洲有著包括國王在內的眾多信徒,在歐洲各國,羅馬教皇的影響力無處不在,能夠決定許多重大政治和軍事事務的走向。此時的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出身西班牙,他能夠登上教皇之位,完全依靠西班牙的影響,在西班牙需要支援的時候,自然要投桃報李。
一開始,教皇支援西班牙對於新發現陸地主權的要求,並支援西班牙在更大的範圍內掠奪殖民地。葡萄牙自然認為教皇所支援的條約方案過於偏向西班牙,輕視自己的利益,對葡萄牙“不公正”,於是採取了強硬的態度與教皇和西班牙進行交涉。
而此時的葡萄牙,正是國力強盛之時,而西班牙之前經過與阿拉伯人的光復運動戰爭,以及與葡萄牙的海洋霸權爭奪戰,實力受到一定損失,而且重要的西印度群島航線尚在葡萄牙控制之中,此時的西班牙還難以與葡萄牙相抗。在基於現實的無奈下,西班牙不得不選擇了退讓,簽署了這個條約的最終版本。
從本質上來說,《託德西拉斯條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為爭奪海外殖民地而簽署的掠奪性條約。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瓜分世界的條約,在其後100多年裡,葡、西兩國依據這個條約劃分的勢力範圍,四處開拓,建立殖民地,掠奪當地財富,也為殖民地原居民帶來了苦難。如西班牙在美洲造成了瑪雅人的阿茲特克文明的滅亡,而葡萄牙的達·伽馬所率領的艦隊則在擴張途中燒殺掠劫。雙方都在海外擴張殖民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血腥的足跡。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託德西拉斯條約》使得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間不再兵戎相見,全力進行海外擴張,推動了海洋大發現,又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絡和歷史發展。可以說,這是一個一面流淌著被殖民者的血淚,一面又推動著世界發展的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