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傳下來的故事,很多都是擁有著相當不錯的哲理的,而也正是因為其中蘊含有哲理,才會讓人們一代又這次的傳下來。並且,與此同時很多的故事也都是相當有趣味性的。
就例如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故事:當窮親戚們都來投奔和珅時,和珅說:你們幫我“晒銀子”吧!半月之後,他的親戚全走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他的親戚們覺得這個活太過“繁重”?還是他們決定和坤這樣的炫富太過氣人,所有都被氣走了呢?
其實都不是,從這樣的一件小事中,和坤想出了的處理辦法恰到好處,也展露了他充滿智慧的一面。
那麼,他究竟是怎麼解決的呢?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
俗話說,皇帝都有三門窮親戚。更何況是和坤這樣,從身無分文一路打拼上來的人呢?
和珅的父親名叫常保,他曾經幹過福建副都統,但是後來卻因為發生變故而導致和坤一家家道中落,並且他們的老家就在遼寧省的清原縣,當時的清原是個窮縣,這也就意味著,在清原,和坤有著一大幫窮親戚。
而聰明能幹的和珅早在19歲時,就踏上了他的仕途之路,他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侍衛,一步步的發展到了文華殿的大學士,因此和珅的能力可見一斑了。只是他身處於官場之中,之後漸漸地利慾薰心,最終成為了鼎鼎大名的大貪官,也導致了後來身敗名裂。
和珅本來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只是他的睿智,都用在了邪路之上,他為了自己的私利,乾的壞事可謂車載斗量,可以說,他就是一個貪官的“典型”。
那麼被稱為古往今來第一大貪官的和珅,究竟有多聰明呢?
從一件有錢人常常遇到的難事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當時的和珅正在監管頤和園的改建,而他的那些窮親戚得知這個訊息,就想讓和珅安排他們去頤和園做事。但和珅在官場多年,能夠有那般成就,可不是靠運氣的,他可是實力派,只是比較貪而已。
但是貪歸貪,分寸他還是有的,如果讓自己這群什麼都不懂的窮親戚,去負責皇家園林修建,那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但是,和珅也不好意思直接拒絕他們,而隨便給點銀子的話,那會讓這幫窮親戚,認為和珅看不起他們,容易被人詬病說發達了就忘本。
而且這幫人白得到銀子回去一宣揚,還會有更多的窮親戚會找上門來。
故此,和珅為了名聲,來自清原老家的窮親戚他不能往外趕,但為了自己的飯碗人頭,他也不能留他們在圓明園工地幹活,這也是因為用他們幹活,不管是幹得好還是不好,都會給人一種假公濟私的感覺。
這是有錢人時常會面臨的難題,就類似於一種“道德綁架”。
對此,很多人都愁得不得了。但和坤不同,他就是靠著腦子靈光才平步青雲的,因此對於這種小事情,也依然是難不倒他。
當時的和坤沒有讓親戚卻參與幹活,也沒有趕他們走,而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們,幾天後,當親戚們問起工作的事情時,和坤才說。他府中的地庫中,有著總數共有兩萬六千兩的銀子,而如果銀子不晒的話因為受潮,之後就會發黴變質,影響使用。
鄉下來的親戚銀子都見得不多,直接懵了,但是既然和坤這麼說,他們也就照做不誤。
別說,他們的活幹的很嚴謹,即便是閒散的差事他們也並不懈怠,認真的晒著。一天過後,這些親戚帶著銀子告知和坤,而和坤命人一稱,臉上不僅沒有悅色,甚至有幾分不滿意,他說銀子沒有變輕,證明還晒還晒的不夠,應該少兩百兩才對。
聽到和坤的責怪,那些親戚傻了眼。第二天照舊又被罵了一頓。於是他們便合計著偷偷藏起來兩百兩,看看和坤什麼反應。沒想到,和坤竟然誇獎了他們,讓他們繼續保持。於是,之後每天,他們都會藏起兩百兩。
五天過後,現在已經少了一千兩了,和坤將親戚召集起來,跟他們說今年已經不用再晒銀子了,要是明年還需要工作就再來找他。
離開了和府的他們,揣著分攤的銀兩,心裡也明白了和坤的用意,只是換個法子接濟他們,對此他們也識趣,拿錢離開不在麻煩和坤。這樣一來,和坤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確實是相當聰明的做法。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