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說生兒子生個聰明的好,九龍奪嫡的硝煙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四阿哥胤禛辦事謹慎小心,處處都是如履薄冰。可是他的綜合實力還是比不上八阿哥胤禩。
胤禩為人大度,出手也闊綽,地方上有許多小金庫,各地官員們之間也都給胤禩面子。胤禛相比較而言,可就有些相形見絀了。
不過這沒關係,交際能力不夠,可以拿兒子來湊。胤禛的社交能力的確是他的硬傷,一路上披荊斬棘,得罪了太多官員。雖然在康熙那裡賣了個好,可在日常生活中,一直都不受人待見。
太子地位岌岌可危,康熙拿出太子玉如意作為賞賜。康熙帶領一幫阿哥們出去打獵,宣稱打到獵物最多的人,就可以得到太子的玉如意。這個時候的太子,地位已經有些不穩定,康熙拿出太子的玉如意,似乎就是一種暗示。
康熙暗示所有皇子,誰能夠得到玉如意的賞賜,誰就有希望成為太子。至於到底是不是獵物打了最多,就一定能夠得到賞賜,這可未必,因為真正的標準,永遠都是康熙一個人來決定的。
不過各位阿哥當然要非常努力才行,所以在打獵的過程中,智勇雙全的十三阿哥胤祥,打到了最多的獵物,不過這些獵物都被他射死了。
而八阿哥胤禩,獵物雖然沒有胤祥那麼多,但是基本都是活的,這就有些稀奇了。所以這個時候康熙就詢問大家,這玉如意到底該賞賜給誰。
上天有好生之德,八阿哥獲取獵物不忍殺生,這片仁慈之心實非其他阿哥所能比及,因此這把玉如意應賜給八阿哥。---蒙古王公大臣這個時候在場所有官員,幾乎都認為,這玉如意應該賞賜給八阿哥胤禩。這顯然都是事先竄通好的,胤禩的人緣比較好,跟這些王公大臣們之間的關係相當融洽。
現在打獵的表現又如此突出,這些人自然是傾向於八阿哥胤禩的。玉如意那就是太子的象徵,大家推薦把這把玉如意給八阿哥,也就是在向康熙推薦新太子的人選。
這裡面誰是最尷尬的呢?當然是現任的太子胤礽,他雖然地位不穩,可好歹還呆在太子的位置上。這把玉如意簡直把他的臉面都給騷盡了。
弘曆語出驚人,康熙皇帝倒覺得詫異。一個打獵最多,一個獵物都是活的,這件事看來的確比較難以判斷。所以康熙問到了自己的孫子弘曆。
弘曆也就是四阿哥胤禛的兒子,康熙問他這玉如意到底給賞賜給誰。弘曆覺得應該給十三阿哥胤祥。他的理由,讓那些蒙古王公們都瞠目結舌了。
王公說不忍殺生是慈悲心懷,那皇爺爺一生射殺了那麼多野獸,難道就沒有慈悲心懷了嗎?---弘曆他詳細說出了康熙一生所打到的獵物,並且告訴大家,滿人是在馬背上打下的天下,打獵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就跟中原漢人種田是一樣的道理。
而且言明康熙一生打獵那麼多,難道他就不是仁義之君了嗎?所以說這個玉如意應該賞賜給獵物最多的十三阿哥胤祥。
這一番言論博得了康熙的賞識,卻把胤禛給嚇了一跳。他連忙跑出來,不讓兒子繼續說下去。可是康熙反倒是不答應了,康熙認為,弘曆說這個話的確有道理,而且別出心裁。
因為天生萬物本來就是供人取用的,我大清的祖先以射獵為生,就象中原的漢人以耕田為生一樣,都是上天教給我們的謀生之道。---弘曆弘曆順道還拍了康熙的馬屁,聲稱康熙為滿清第一巴圖魯。巴圖魯就是勇士的意思,當年鰲拜就是滿清第一巴圖魯,康熙被自己的孫子這麼一誇,簡直樂開了花。
這是皇爺爺不忘本!您是大清第一巴圖魯,皇爺爺如果沒有射殺野獸的本領,就不能平三藩、收臺灣、平定蒙古叛亂。---弘曆而胤禛這個時候卻潑了冷水,他聲稱這把如意任何人都不配得到,應該交還給太子。這就體現出了胤禛這個人不通世故的地方。
康熙把玉如意賞賜給弘曆,胤禛心裡樂開了花。康熙被逗樂了以後,向所有人解釋,這只不過是一把普通的玉如意,壓根就不能代表什麼。所以他把這個玉如意賞賜給了弘曆。
在場所有人都懵了,這是什麼操作?按照道理,弘曆是康熙的孫子,是沒有資格接這把玉如意的,而且弘曆也沒有參與打獵,所以也沒有理由能夠接這把玉如意。
再說了,最初大家認為玉如意就是太子之位的象徵,現在康熙把玉如意給了弘曆,難道他的意思是要傳位給弘曆?又或者說是傳位給胤禛?
眾人思緒紛亂的時候,弘曆也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知道到底該不該接這把玉如意,所以他回過頭看了看胤禛,意思就是詢問胤禛的態度。
胤禛衝他搖了搖頭,那就是說不要讓他接。可是這個搖頭到底是做給弘曆看的呢?還是做給太子和大家看的呢?
我認為胤禛把得不讓弘曆去接,可是他又不能直接說。要是點頭的話,那等於就是公開和太子撕破了臉,也等於是公開了自己奪嫡的目的。
弘曆聰明的很,似乎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果斷接了這把玉如意。其實這個時候康熙的操作也比較出色,他問弘曆難道想要抗旨嗎?這就是給了胤禛一個神助攻。因為如果弘曆當真不敢去接的話,或許也就真的沒辦法拿到玉如意了。
弘曆的這一套是跟誰學的?為什麼他如此之穩?胤禛背後有高人,這一點大家心裡都清楚。因為胤禛每走一步棋,都做到了穩準狠。可是誰也沒想到,弘曆背後也有人。
早在鄔思道剛進胤禛府上的時候,胤禛就領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向鄔思道行了跪拜之禮,這是拜師的行為,也就是說弘曆是鄔思道的徒弟。
那麼康熙一輩子打了多少獵物,滿人是馬上打天下的,打獵為生跟漢人種田為生是一個道理,這些精闢的事實和理論,都是鄔思道一點點傳授給弘曆的。
鄔思道說:這是一道必考題,前兩年沒考,今年肯定考,愛背不背。就是這麼個道理,顯然一同學習的弘時並沒有領會,所以就沒有背,而弘曆卻耐心地把這些事情都背了下來,就等著關鍵時刻給自己老爸一個神助攻。
孩子雖小,可是腦子很好。弘曆趁著這麼大的場面,把自己肚子裡的乾貨一股腦地都背了出來,而且就跟是自己想出來的一模一樣,完全沒有背誦的痕跡,這是相當了不起的。
胤禛可能在暗地裡都在讚歎,這兒子沒白生,水平居然比自己這個當爹的還要厲害。鄔思道這個老師也沒有白請,回去要找他多喝兩杯。
總結:康熙把玉如意賞賜給弘曆,目的是什麼?
玉如意本來是太子的物件,可是被康熙拿來作為眾多皇子爭奪的東西。這是不是很形象?太子的寶座本來是太子在坐著,可是他的那些兄弟們,一個個也都爭著搶著要坐這個位置。所以玉如意其實指的就是太子的位置。
康熙之所以說這只是一個物件,而且是太子自願交出來的。其實這裡麵包含兩個意思,一個是康熙要給太子一點臉面,不好直接說因為他的無能才導致太子之位不穩。還有一個是康熙就是希望選拔出一位新太子的人選。
由此可見,玉如意最後賞賜給了弘曆,那可就沒有那麼簡單的了。弘曆是胤禛的兒子,胤禛是皇四子,他也是有奪嫡的機會的。
而且胤禛平日裡做事做人,都能夠得到康熙的認可。只是性格上稍微有些孤僻,而且做事比較急躁,所以康熙一直在打磨他。
可是胤禛最大的一個好處,那就是比較看重兄弟情義。就那這件事來說,胤禛就一直力保太子,希望吧玉如意還給太子,這就是對太子的一種兄弟情義。
康熙已經看準了胤禛,甚至已經在內心確認了,胤禛就是自己最中意的接班人。可是這件事暫時還不能擺在檯面上來說,畢竟太子還沒有被廢掉。
思考:人緣好,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整件事的過程中,除了太子最尷尬,其實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人,那就是八阿哥胤禩。他打下的獵物都是活的,這本來就是他想要在康熙面前炫耀一番的事情。
可是這件事卻被弘曆一帶而過,所有人把目光都聚焦到了弘曆身上,弘曆是佔盡了風光,而胤禩卻格外被冷落,
為什麼康熙要故意冷落胤禩呢?要知道胤禩的人緣可是這裡面所有阿哥中最好的一個。可是康熙不喜歡的,就是他這麼好的人緣。
好人緣也要分場合分人來看待,作為一名皇子,私底下跟這麼多大臣結交,這是一件好事嗎?太子還在位置上,這分明就是一種向太子挑釁的做法。
康熙帝不能容忍,自己的兒子居然會結黨營私。反過來看四阿哥胤禛就完全不同,他沒有人支援,雖然是孤臣,但至少做到了孤忠。
人緣好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這世上當真有那麼可靠的人緣嗎?其實康熙看得一清二楚。這些官員們,表面上跟胤禩關係不錯,那是因為胤禩身上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一旦胤禩下馬,或者絕不可能成為繼位人的話,那麼這幫大臣,一定是第一個離開胤禩的。所以這種人緣,與其擁有,倒不如沒有的好。
參考資料:《雍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