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奇蹟地動儀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古人用智慧與汗水,創造了無數經典傳世的作品及偉大的發明,它們的存在影響了中國歷史,改變了世界格局,更令後人自嘆弗如。說起其中代表的發明,有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及指南針等。而由東漢時期張衡所製作的地動儀,更是其中最了不得的發明之一。在古代這樣一個科學匱乏的時代裡,僅僅憑藉地動儀,古人竟能監測到地震的發生及其方位?它的作用讓人不由大呼神奇,更被視作奇蹟。
王振鐸先生復原的地動儀
也正因此,它一經亮相,便令人好感頻生,卻殊不知,我們時常看到的這個地動儀,其實並非張衡原作,而是由中國博物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史書記載所復原創作,至今也不過70年。而在其後來的復原過程中,更是爭議不斷,就連曾被收錄於教科書中的部分,最終也被“刪除”。
初中七年級歷史教科書
張衡和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事實上,早在2010年人教初中的歷史教材中,本來介紹張衡和地動儀的部分,已經不見了蹤影。直到2016年時,課本的正文、課後活動及知識拓展部分仍然沒有張衡與地動儀的出現。這樣的情況直到2018年時才有所改善,課本中提到了張衡與地動儀,卻刪除了其中的正文介紹。
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解釋道:張衡及內容其實並未從統編教材中刪除,只是在教材的編排上做了調整,相關內容都可以在統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的法治教材中找到,而這也是引起福斯誤會的原因之一。
地動儀是否靠譜?不過,雖說誤會最終被澄清,但人們對地動儀的看法卻是爭議不斷。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地動儀,是王振鐸先生參考《後漢書》記錄的那200字,通過直立杆原理來構建完成的。由於他並非地震領域專家,因此他認為,地動儀預測地震的原理是這樣的:每當有地震發生時,內部的都柱便會倒向其他方向,從而觸發機關,完成地震預警。但是,這樣的說法未免太過粗糙,畢竟預測地震是一件極其精密的事,如果按照這套說法來做。別說地震了,萬一有人跑跑步,跺跺腳,只要力度一大,都柱都有可能傾倒,提前預報“災情”。也正因此,萬振鐸的摯友,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就指出該原理的不靠譜性,他認為:“房樑下吊塊肉都比你那個模型強”。
方舟子
來自各界的質疑及為其正名的專家此外,方舟子也認為所謂的地動儀其實並不靠譜,古代地動儀的故事更是瞎編亂造,以訛傳訛。而奧地利專家雷立柏甚至專門寫書:《張衡:宗教與科學》試圖將地動儀的製造歸結為編造和宗教式的崇拜,失傳也是相當正常的。但是卻有更多專家相信:地動儀是真實存在的,也的確具備地震監測的功能,只是由於資料過少,至今無法復原。
外中國人在參觀地動儀
“地動儀”再現江湖為了讓地動儀“動”起來,專家們可謂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在不眠不休之下,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的馮銳研究員提出了一個和王振鐸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地動儀測震的原理並非是“直立杆原理”,而是“懸垂擺原理”。這一次,通過新的原理試驗,馮銳團隊取得了較大的成果。當公元134年隴西地震的模擬地震波出現時,新的地動儀立馬做出反應,完成了地震感應測試,同時在接下來七天的實驗過程中,地動儀也都沒有失手。只要是橫波,地動儀都能感應到,並做出反應,而縱波(人為製造的聲響)則無法影響到它。
馮銳的新地動儀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地動儀的完全復原,並達到史料記載的那般靈敏,學界並不看好。畢竟現今所有關於地動儀構造的記載不過百字,研究相當困難。但卻至少證明了,地動儀並非虛構,它是真實存在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