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帝王當中,李世民被被認為是一代聖明君主,尤其是各類民間傳說當中,把他比喻成為真龍天子。比如《虯髯客傳》中,虯髯客見到李世民就認定他氣宇不凡,於是帶了一個道士來太原鑑定一下,這道士見了李世民之後,出門就對虯髯客說,這個世界不是你的。然後虯髯客把家業都給了李靖和紅拂女,然後自己去了日本,在那裡稱帝稱王。
早年聖明的李世民在隋末群雄爭霸的年代,16歲的李世民便慫恿自己的父親李淵乘機稱帝。到了24時時候他已經能夠鞏固朝政,削平各地群雄,為大唐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在他在位的23年當中,無論是唐朝的法制制度,還是思想體系的建設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他提出的“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大法,不可因私廢法。”在那個崇尚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能夠以身作則,以仁義,刑法來治理國家,非常少見。
公元637年,唐太宗頒佈了《貞觀律》,與前朝的法令相比,減少了大量的死刑,流放等條款,而且還用勞役的方式替代了死刑,對於謀反等罪名,也縮小了誅殺的範圍。李世民在體恤民情方面也做得相當好,比如李世民看到《明堂鍼灸圖》上人的背部有很多穴位,如果廷杖打到背部,可能讓人致死,之後頒佈法令,不允許廷杖或者鞭刑的時候,打擊犯人的背部,只能讓大腿或者臀部受刑。
而且還對當時的杖刑有次數上限制,拷問犯人不得超過3次,而且不能超過200杖,每次杖刑要相差20天以上。如果與宋朝相比,這些刑法還是非常殘忍的,但是如果與明朝相比,無疑還是有進步的。而且唐太宗對死刑也是非常謹慎的,比如瀛州刺史盧祖尚,以自己有病為藉口,拒絕接受交州都督的職務,後來太宗派官員去勸導他,還是不接受,於是太宗命人把他給斬了,後來太宗也十分後悔。朱元璋也曾經殺了不合作的姚叔潤、王諤,末了還補上一句“寰中士夫不為君用,是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他認為任何不為我所用的都必有異心,應當誅殺全家,對自己的殘忍沒有任何愧疚之意。
朱元璋
貞觀五年,也就是公元631年,大理寺丞張蘊古,奏報太宗有一個犯人雖然妖言惑眾,但是他是一個瘋子,不應該定死罪,最後太宗恩准了,但是隨後被太宗發現,張蘊古居然和這個犯人一起下棋,十分生氣,於是把張蘊古給斬了。
後來太宗就對下面的大臣說:“你們拿著朝廷的俸祿,卻不替我分擔事務,什麼事都不諫諍,張蘊古雖然有罪,但是按照唐律不至於是死刑呀,我一怒之下斬了他,你們也沒有一個站出來說話,主管司法的官員也不復奏,你們都盡責了嗎?”之後太宗就決定,凡是判死刑的,都要“五復奏”,需要奏請五次,在行刑前兩天奏請一次,在處決當天再奏請三次,以防止有冤案。
雖然以我們現在眼光看,這些刑法還是很殘忍的,但是相對於隋朝已經有很大的進步。隋朝也設定了內史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稽核和執行,其中內史省後來又改為中書省。三省又下設六部,共同負責朝廷的日常行政。但是沒有設定丞相這個職位,也就是說沒有和皇帝相抗衡的職位。而且隋煬帝經常繞過司法機構,殺死和自己意見相左之人。比如隋煬帝殺死高熲、宇文弼和賀若弼等人,就刻意繞開正常的司法程式,誅殺他們一家老小。
唐朝和隋朝一樣實行三省分工,讓尚書省總攬六部,執行日常業務;中書省主要起草皇帝的詔書,以及相關法令制度的制定與變更等;門下省是一個複查機構,審查官員的各類公文,及時更正。和西方的權力制衡不同,這種行政審批制度完全依靠君主的自律與自覺。
李世民因為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迫父親李淵讓位於自己。因此希望用自己的政績,封住天下人的口舌,畢竟將兄長以及四弟的全部子嗣都殘忍地屠殺,是祖宗禮法所不容的。同時隋朝的滅亡也給李世民一個很好的警惕,李世民經常拿隋煬帝做反面教材,時刻提醒自己,隋煬帝獨斷專行,那麼太宗就從諫如流。隋煬帝濫用民力,太宗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表示自己愛民如子。
晚年昏庸的李世民其實李世民這根弦繃緊也只有前十年,魏徵曾經談到太宗的時候就說:“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三年以後,見人諫,悅而從之。一二年來,不悅人諫,雖黽勉聽受,而意終不平,諒有難色。”也就是說剛開始的三年,太宗擔心他人不敢納諫,因此引導大臣提出意見;三年以後,有人納諫,太宗很高興地採納;但是十年之後,太宗已經不喜歡別人納諫了,經常臉色很難看。
比如貞觀初年,有一次與大臣商議之後怒氣衝衝自言自語道:“有朝一日我要殺掉這老農夫!”,太后就問他是什麼事情讓他如此生氣,太宗告訴皇后,原來是魏徵在朝堂之上,大庭廣眾之下,揭發了太宗的錯誤,當太宗離開的時候,拉著他的袖子,不讓他走,還要評理。之後太后就換了一身的朝服,慶賀太宗有不怕死的忠臣,實在是社稷之福。
到了貞觀十五年,由於太宗已經不喜歡別人納諫了,於是朝堂之上大臣都開始混日子了,而且太宗開始任意誅殺大臣,比如太宗剛剛打完北韓,身上起了膿包,侍中劉洎說:“疾勢如此,聖躬可憂”,隨後被人打了小報告,太宗也不經過司法會審直接讓劉洎自盡。貞觀二十年,宰相張亮因為在家養了500個義子,而且還與公孫常、程公穎等江湖術士走得比較近,因此太宗就認為他們有意謀反,把他們三個人推到西市斬首。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貞觀十二年,太白星經常在白天出現,當時盛行一句讖言“唐朝三代之後,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據有天下。”太宗對此深信不疑,有一次在宮廷之上,讓所有的武將行酒令,然後說出自己的乳名。李君羨為開國的功臣,任左武衛將軍,封武安郡公,他的乳名叫五娘子,於是遭到了太宗的懷疑,隨後以“妖人交通,圖謀不軌”的罪名,將他誅殺。
因此太宗早期的明君形象有多少是裝出來的不得而知,貞觀六年,太宗決定放400多個死囚回家一個月,這個舉動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獲得了無數的讚譽,且不說符不符合司法程式,為了實現這一場政治秀,需要多少保障不得而知。貞觀十六年,有人揭發廣州都督黨仁弘,貪贓枉法,按照唐律應該處以死刑。太宗非常器重他,想免他的死刑,後來召集官員來說:“今朕欲赦黨仁弘的死罪,是亂法,上負於天。因此朕將席宿於南郊三日,每日吃素,以謝罪於天。”於是太宗辟穀三天,這種不按照套路出牌的方式,很難說是明君的行為,還是一場政治秀。
太宗晚年逐漸變得驕奢淫逸,在貞觀十年的時候,打獵的次數逐漸增加,而且喜歡去東都洛陽遊玩,沿途經常進行大規模的圍獵活動,給當時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而且不惜重金讓人到西域購買各種名貴的馬匹以及鷹隼等。
而且到了晚年大肆修建北闕、湯泉宮、玉華宮等,在洛陽修建洛陽宮、顯仁宮、飛山宮等,另外還在驪山頂上修建了翠微宮。貞觀十八年,太宗繼續完成隋煬帝沒有完成的事業,遠征北韓,隋煬帝為了遠征北韓,修建運河,窮兵黷武,把大好的隋朝江山給葬送了。雖然此時的北韓實力大不如前,但是也耗費巨大。
10萬人的部隊,付出了上萬人的生命,而且戰馬大都戰死,回師之後太宗也十分後悔,感慨如果魏徵如果還活著,肯定不會讓自己發動這場戰爭。但是隨後貞觀二十一年,又派小規模的軍隊攻打遼東,次年準備造大船再次征討,由於病逝而未能成行。
戰爭期間賦稅、徭役加重,而且引發了民變,太宗急忙調兵鎮壓。完全在複製隋煬帝的種種行為,而不是拿隋煬帝為鏡子,當時宰相房玄齡對自己的兒子說:“今天下無事,唯東征未已,群臣莫敢諫,吾知而不言,死有餘責。”太宗東征的事情,已經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勸諫,而且勸諫之人都會處死。
晚年的唐太宗不但聽不進勸諫,喜歡狩獵,而且還縱情於女色,他不但把自己弟弟李元吉妻子楊氏納為側室,而且在廬江王李瑗被殺之後,把他的嬪妃們一起納入宮中。太宗晚年在後宮有128名皇后妃子,還要通過選美的方式,從民間挑選美女。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武則天以才人的身份,進入後宮。讖言“唐朝三代之後,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據有天下”應驗。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次年武則天為李君羨平冤昭雪,追復李君羨官爵,以禮改葬。
參考資料
《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政要》、《資治通鑑·唐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