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建湖革命烈士英名碑

今年是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週年暨蘇北抗日根據地開闢80週年。江蘇省建湖縣作為革命老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為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提供了堅持長期鬥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全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革命先烈們前仆後繼,幾百名水鄉兒女獻出寶貴生命。老區的革命傳統和歷史經驗是建湖的無上榮耀和寶貴財富,建湖人民珍而重之,以烈士英名來命名一個地方成為表達懷念和傳承精神的重要方式。這些地名就像一個個深深的烙印打在建湖大地上,將紅色基因一代代厚植下去。

秉文村

秉文村隸屬建湖縣開發區鍾莊街道,位於鍾莊社群集鎮西南方向,明星路南北貫穿全境。2019年末,全村面積4.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80畝,轄11個村民小組,452戶1372人,有中共黨員43名。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紀念犧牲於此的方秉文烈士,這一帶被命名為秉文小鄉,後在行政體制變遷中改為秉文村,沿用至今。

方秉文(1921—1941)

方秉文,1921年出生,江蘇淮陰人。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6月,受淮海特委派遣來到建湖縣境,任中共鹽城縣委書記,縣委駐地在前李府(今建湖縣塘河街道嚴橋村)。同年秋,任中共鹽阜地委民運幹部培訓班班主任。12月,任鹽城縣十二區(今建湖縣城一帶)民運隊長兼區委書記,積極發展黨的組織,建立區鄉武裝,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41年夏,日偽對鹽阜區實行第一次大掃蕩,妄圖佔領湖垛(今建湖縣城)設立據點。方秉文掌握這一敵情後,認為要粉碎敵人的陰謀,必須先把人民群眾發動起來。7月1日,他在湖垛西的伴孤庵召開約兩萬人蔘加的反掃蕩誓師大會,並檢閱全區的自衛武裝。緊接著,他又多次召開規模較大的貧僱農積極分子大會,組織群眾抵制剝削,保衛家園。方秉文見難而上,主動要求負責土匪如毛、情況複雜的十二區北部工作。在北鄉,他密切聯絡群眾,無視環境惡劣,打擊土匪,掃除抗日障礙。7月22日夜,十二區區公所臨時駐地毗盧庵(今鍾莊社群境內),遭當地土匪襲擊,方秉文不幸腹部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0歲。

秉文村小區環境

留在秉文村的除了烈士的英名,更重要的是烈士“無懼血雨腥風,英勇取義成仁”的價值追求。秉文村兩委帶頭多形式回顧烈士事蹟,牢記初心使命,立志做知敬畏、講奉獻、有作為、敢擔當的一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村民的全面小康生活不懈奮鬥。2019年末,全村經濟總收入1.6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5元,14戶低收入戶摘掉貧困帽子。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行農房改造,400多戶村民集中住進整潔優美的濱河小區和建華康居小區。

東平村

東平村位於慶豐集鎮西郊,新、老鹽淮線貫穿境內,交通便利,全村面積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00畝,轄7個村民小組,958戶3013人,其中中共黨員101人。該村為省級民主法制示範村、省級衛生村、市級文明村。2019年,村經濟總收入1.37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7元。東平村大力發展農業機械,擁有廣福機械農機合作社和利豐源、谷利豐2個家庭農場,農機300多臺套,機具資產總值2000多萬元,被譽為鹽城農機第一村。村內基礎設施完善,建有新型社群醫療服務室,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林木覆蓋率23.8%,持續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成立道路、河塘保潔隊伍,在村主幹道,建垃圾池30座、垃圾箱80個,實現村莊河道環境管護長效化。村黨群服務中心建成省級達標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村民免費提供學習、娛樂、健身場所。東平村產業特色明顯,現代設施齊全,更有深厚紅色底蘊,是為紀念1941年犧牲在此的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簡稱華中魯藝)教導主任、軍事文學家丘東平而命名的。

丘東平(1910-1941)

丘東平,1910年出生在廣東省海豐縣,是中國“左聯”早期的軍事文學家、報告文學家和小說家。1927年參加海陸豐武裝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認為作為一個革命者,不僅要拿起槍桿子去打擊敵人、保護人民,而且還要運用筆桿子去揭露敵人、歌頌人民。1937年10月他參加新四軍,在寫作中戰鬥,在戰鬥中寫作,丘東平既是作家,更是戰士,奔赴前線一直是他的嚮往。不久,他隨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轉戰於大江南北,調任政治部敵工科科長,兼任陳毅的對外祕書和戰地服務團隨軍記者。在此期間,他經常為陳毅起草文稿、記錄報告,深得陳毅賞識。1940年底,隨著蘇北根據地的開闢,為適應形勢的發展,培育更多的革命文藝人才,華中魯藝在鹽城建立,劉少奇兼任院長,丘東平任教導主任。1941年7月下旬,日偽軍對鹽阜區發動大掃蕩,魯藝全體師生奉命分兩隊轉移。丘東平和許晴、孟波等率領二隊師生及新安旅行團200多人轉移。24日凌晨4點,紮營慶豐北秦莊時,遭遇日偽軍的突襲,突圍戰鬥中,丘東平掩護其他師生先行撤退時,不幸被敵人機槍打中,壯烈犧牲。

為深切懷念丘東平烈士,弘揚魯藝的抗戰精神,建湖縣在慶豐鎮境內建立了華中魯藝抗日殉難烈士紀念碑及陵園,每年接待憑弔和瞻仰人員10餘萬人次;將烈士精神與地方傳統特色文化——淮劇相結合,打造大型淮劇《北秦莊之戀》 在縣內外演出傳唱;慶豐鎮中心小學成立了“小小魯藝藝術團”,傳承魯藝精神;並以烈士命名東平村、東平橋,讓光榮革命傳統成為建湖大地不可磨滅的記憶,年僅31歲。

白果居委會

白果居委會地處建湖縣岡西鎮集鎮中心,地域面積0.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6畝,轄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802戶3387人。2019年,全居經濟總收入146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2元。1992年6月由原西吉大隊(生產組,舊稱白果生產隊)發展為居委會。為紀念1941年尖墩突圍戰鬥中,犧牲在此的白果同志,岡西鎮曾先後被命名為白果鄉、白果人民公社,居委會成立後,繼續沿用烈士英名來命名。

白果(1919-1941)

白果,1919年出生,原名鄧延熙,山東聊城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被推選出席黨中央召開的黨的活動分子大會,見到了毛主席。1940年春,白果被分配到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七團政治部工作。同年秋,隨黃克誠率領的五縱隊一支隊挺進鹽阜,來到鹽城。在鹽城期間,先後任新四軍三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三師七旅二十一團三營教導員等職。1941年3月,白果調任鹽城縣十四區(今岡西鎮一帶)民運隊長兼區委書記。白果在十四區放手發動群眾,積極進行開闢工作,各鄉黨支部陸續建立。與此同時,區隊、農救會、參議會等組織相繼成立。他作風深入,身先士卒,總是親自到最危險的敵據點偵查情報、消滅漢奸。白果關心同志,平易近人,每到一處,都嚴格遵守群眾紀律。下鄉工作,和群眾一起吃糠噎菜,從不開小灶。他還利用工作之餘,幫助群眾挑草、拎水,農忙時,和群眾一起下田割麥插秧。群眾誇讚他是“莊戶人的好領導”。時年8月23日凌晨,日偽軍從上岡、草堰口、喬莊、石橋頭分五路向十四區區公所駐地合圍包抄過來,白果沒有和主力一起撤退,留在原地和部隊一起堅持戰鬥,掩護幹部群眾轉移。當部隊和區委機關撤到尖墩五叉口時,敵人又潮水般地追趕過來。這時,白果和區長李甲一面迎戰敵人,一面繼續指揮突圍。最後,他二人為了逃出虎口,不得不泅水過河。白果因生於旱區,不會游水,騎牛渡河,河寬流急,牛身下沉,不幸溺水犧牲,時年僅22歲。

白果烈士陵園內烈士事蹟陳列室

新中國成立後,建湖縣在岡西鎮嵇舍村大橋組建造白果烈士陵園,持續不斷升級修繕,興建烈士紀念館,編寫烈士事蹟,成為縣內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白果烈士的英名永遠鐫刻建湖大地,把報國救民的奉獻擔當世代流傳下去。

左幼村

左幼村位於建湖縣岡西鎮東南部,為紀念烈士左幼而命名。1941年秋,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左幼同志,民主政權將他犧牲的地方更名為左幼鄉;人民公社化以後,更名為壯烈大隊、壯烈村;2011年村組合並,原壯烈村、立功村合併為左幼村。全村面積6.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25畝,轄24個村民小組,952戶2785人,其中中共黨員101人,是岡西鎮規模較大的村。

左幼(1913-1941)

左幼,原名左文中,1913年出生,建湖縣鍾莊人。1940年冬,左幼進入中共鹽阜地委主辦的民運集訓班學習,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春,隨民運隊來十四區(今岡西鎮一帶)開展革命工作,任聯權鄉鄉長。在任期間,他組織開辦學校,發展民兵組織,密切配合游擊隊,積極開展敵後工作,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1941年1月,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各地民兵和游擊隊員也隨之增加,缺槍少彈成了一大難題。同年9月,左幼受黨組織委託,幫助解決槍支問題。左幼說服鄉里的地主,順利地從他們手上借到12支槍,並帶回後埋藏在田地裡,等待組織過來交接。不料,借槍一事走漏風聲,漢奸得知訊息後,帶著10多名偽軍突襲左幼所在的裴家莊。左幼未及時轉移,不幸被捕。敵人將他嚴刑拷打3天,鐵絲穿鎖骨、銀針戳手指……無所不用其極,要他說出埋槍地點,左幼對此不屑一顧。敵人惱羞成怒,殘忍將他殺害。年僅28歲的左幼,臨刑前仍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口號。

左幼村特色產業—胡桑種植基地

“名為左幼,我們就要為左幼爭光。”這是左幼人常掛嘴邊、常懷心中的一句話。村黨支部更將烈士英勇事蹟作為自身牢記使命、忠誠擔當的寶貴教材。弘揚烈士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左幼村以“宜居宜業幸福新農村”為目標,不竭追夢,發展特色種植業,是全縣重要的蠶桑生產基地,擁有10多個家庭農場和經濟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組織。注重美麗鄉村建設,擁有村級公園,是江蘇省“森林村莊”。201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246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2元。

左幼村特色產業—胡桑種植基地

天美村

滕天美烈士墓

天美村位於建湖縣沿河集鎮東南方,是為紀念烈士滕天美而命名的。滕天美出生於此,也犧牲在這裡。為了緬懷烈士,沿河一帶曾先後以天美鄉、天美人民公社命名。2000年,富強村、桂東村合併形成天美村。全村轄20個村民小組,937戶2633人,省道231連線線南部幹線橫穿村境。全村面積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00畝,流轉土地面積3000畝。天美村河網密佈,是魚米之鄉。以稻田套養蝦、魚、蟹養殖為特色產業,其中水產養殖面積1600畝、制種面積700畝、荷藕龍蝦套養700畝。依靠水上發展優勢,走高效農業、特色農業之路。201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011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75元。

滕天美(1895-1943)

滕天美,1895年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1941年參加革命工作,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建陽縣(建湖縣舊稱)立縣後,任八區農救會會長、縣農救會委員。期間,他領導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鬥爭,為抗戰借糧借槍,組建地方武裝,一心只想讓窮苦人都能過上好日子。1942年秋,日寇在其家鄉附近設立據點,抗日鬥爭更加艱苦。為了應對敵人的掃蕩,他夜以繼日,將塘河大隊一批武器埋藏好。而自家唯一的耕牛和豬卻被日偽洗劫一空。他還帶頭將兒子送建陽縣總隊入伍,參加抗日。在借糧借槍、減租減息鬥爭中受到打擊的封建地主,更視滕天美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滕天美從未有過一絲退縮和畏懼,相反他的革命熱情和獻身精神在敵人的囂張氣焰中越發升騰。1943年5月17日,因漢奸告密,滕天美不幸被捕,被日偽關進東夏據點。在據點裡,敵人對他動用種種酷刑,逼其交出共產黨員名單和埋藏的槍支。滕天美始終不吐一字機密。18日上午,牙被打掉、腳被踩斷的滕天美被押至緊靠東夏莊的一個廣場上,雖已遍體鱗傷,不能行走,但他仍支撐著身體,昂首挺立,高呼“打倒漢奸賣國賊!”“中國共產黨萬歲!”等革命口號。凶殘的敵人舉起快刀,連砍數下,滕天美壯烈犧牲。而後,敵人將他的頭顱割下,掛在東夏莊大橋頭示眾,慘絕人寰!

滕天美烈士陳列室

20世紀80年代,天美村境內就建立了烈士紀念碑,2019年,在烈士墓附近又籌建了滕天美烈士事蹟陳列室,成為建湖縣愛國主義教育、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一輩輩建湖人在此聆聽著烈士的光輝事蹟,堅定忠貞信念,凝聚建設“天美、地美、人美”新建湖的磅礴力量。

德輝橋

在國道204建湖縣上岡境內,岡西河與串場河的交界處有一座名為“德輝”的橋,北距上岡鎮桃源村黨群服務中心1公里左右。此橋始建於1996年9月,建湖縣人民政府為紀念申德輝烈士,定名為“德輝橋”。隨著交通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德輝橋雖幾經改建,但始終沿用烈士英名,寄託家鄉人民對烈士偉大精神的無限緬懷與崇敬。

申德輝(1917-1945)

申德輝,1917年出生,建湖縣草堰口人,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主要在今岡西鎮一帶區域開展革命鬥爭。他經常出現在日據點內捉漢奸、抓密探、收集情報,使敵人聞風喪膽,卻深受群眾愛戴。1945年2月,因漢奸告密,申德輝落入敵手。在監牢裡,敵人為了讓他說出黨組織的內線資訊,對其利誘不成,便施以各種酷刑。六月的天氣,將他打得遍體鱗傷後,投進糞牢3天3夜,申德輝潰爛的身體上都有蛆蟲爬動。百般折磨下,申德輝絲毫沒有屈服。敵人無計可施,強迫他的母親、妹妹探監勸降。見到申德輝的樣子,親人頓時哭成淚人,堅定了對他的理解和支援,並轉達黨組織的營救信。申德輝再次勸慰母親:“兒已經是黨的人,忠孝不能兩全,只恨自己不能再報國了,請領著我的兒女好好過,不要跟黨組織提什麼要求,告訴黨組織不要為救我再分散力量了。”申德輝犧牲前,把沒有對家人說完的話,通過被感化的獄卒,留下了兩封遺書。一封對黨組織說希望同志們繼續努力,完成偉大革命任務;一封對家人說,為兒子更名為父志、為女兒更名為解放,要求兒女繼承父志,謀求祖國的徹底解放。在敵人陰險狡詐的誘惑和慘無人道的折磨下,申德輝始終沒有透露一字祕密,1945年10月慘遭敵人的活埋,年僅28歲。

申德輝烈士墓

申德輝原名申安仁,他除了固守仁義,更希望以自己的仁德之心去輝耀他人,因此改名“德輝”。他義無反顧地踐行了自己的志向,他甘於奉獻、忠誠樸實的偉大品格將與他的名字一起紮根建湖水土,流傳千古,永耀水鄉。

建湖革命烈士紀念碑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紅色地名是烈士留下的精神烙印,在後人心中豎起座座豐碑,激勵新時代建湖兒女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用實際行動書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不負先烈遺願,無愧時代期望。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8月15日|牢記歷史 勿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