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宋朝自從趙匡胤開國做了太祖,經過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到宋神宗這裡,已是第六代皇帝了。這時宋朝的政治已經很腐朽了,由於和西夏、遼國連年打仗並向他們交納歲幣物品,加上多得不得了的大官小官所用的工酬、公費,朝廷每年的收入竟然會入不敷出,國家的財政力量已經相當地薄弱了,大官僚和大地主殘酷地剝削老百姓,奪走了百姓的土地。農民們沒有田地可種,活不下去,就紛紛起義反抗,於是宋朝的階級矛盾也就越來越嚴重了。

另外,官吏們不為民做主,辦事很不認真而且貪汙成性,生活奢侈。如果不進行徹底的改革,宋朝就要走向滅亡了。在宋仁宗的時候,范仲淹曾經推行過"慶曆新政",可惜沒推廣一年,就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攻擊而失敗了,所以"慶曆新政"對宋朝政治的改變並沒有特別重大的意義。神宗時候,王安石出來變法維新,他的改革比范仲淹的新政內容要多得多,對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權打擊也更沉重,而且這次改革推行了近二十年,是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政治改革。

王安石變法是宋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自元祐初年高太后、司馬光等人廢除新法以降,迄今歷史已走過了900多年。900多年來,有關評議和研究王安石及其變法的論著可謂是汗牛充棟。僅以20世紀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研究、評議王安石的傳記、變法史實的專著達90餘種,發表論文約千餘篇,而這些論著又是譭譽、褒貶莫衷一是。

900餘年以來王安石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好像一個謎似的,為人們所不理解。近代以前無論官方或是知識界,都把他看做'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異端和瘋子,把他的改革視作導致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隨著古老中國的大門被西方的堅船利炮強行開啟,老大帝國千年榮耀變成不值一錢的陳詞濫調,王安石又被渴望變革,呼籲變革的人們捧到了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個為資本主義世界設計藍圖的大人物。之所以重讀王安石,是因為我們想搞清楚,在"異端"與"偉人"這兩個差距極大的評價之間,真實的王安石,真實的王安石改革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王安石,字介甫,是江西臨川人。他出身於官之家,他的父親做過類似縣長的官,為人正直,處理案件很公正,所以經常遭人排擠,從一個地方調到另一個地方。王安石從小就跟著他父親走過許多地方,增長了許多見識。他的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而且善於教育孩子,王安石從小就認真讀書,他的興趣很廣說,不管是經書,史書,還是詩歌、傳奇,甚至醫書,他都拿來看,閱讀從書經常是吃飯、睡覺的時候書都不肯放下。

有了這樣的父母和家庭,加上王安石自己的努力,在他二十二歲那年也就考中了進士。他不願意在京城裡遊手好閒地做官,卻喜歡到地方上真正做一些事情,於是在他二十七歲那一年,他到鄞縣(正在的浙江省寧波市)做了縣令。

王安石去都縣上任的時候,那裡正在鬧旱災。以前的官吏只知道搜刮百姓的錢財,對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卻絲毫也不關心,把一個好端端的"魚米之鄉"變成了一個河裡沒水、地裡大旱的災區。面對著這樣的嚴重情況,王安石也皺起了眉頭。同年的冬天,他就組織農民疏通河渠,並且親自跑了十幾個鄉,調查水利情況。在王安石的帶引下,農民不論男女老少,都積極參加修渠築壩的勞作,終於把鄞縣重新變成了一個山清水秀、魚米豐收的好地方。

當時的貧苦農民,經常在青黃不接的季節,向地主和大商人借錢,還錢的時候要還高出原來借來的錢好幾倍,這叫"高利貸"。農民如果還不起錢,就要賣掉全部家產,甚至賣掉自己的兒女,直到家破人亡。鄞縣的老百姓過的也是這種悲慘的生活。

利用王安石在這裡當縣令的時候,規定官府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把倉庫裡的糧食借給農民,秋收以後農民還糧,收取的利息要比高這利貸少多了。這樣一來,農民的生活好過多了,而且官府也能變法得到一些利息好處。 為了感謝王安石為人民做的好事,鄞縣的老百姓給他修了一座神廟,每年都在特定的日子裡紀念他。

公元1068年,十九歲的趙頊當上了皇帝,他就是宋神宗。神宗是個很有志氣的皇帝,他從小讀書就很用功,而且非常喜歡向老師提出一些怪問題,他看到宋朝被西夏和遼國侵犯,宋朝卻沒有力量反攻,心裡很著急,對朝廷的腐敗現象,也是非常地痛恨。

他一心想模仿唐朝的太宗李世民,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皇帝,洗涮掉宋朝的恥辱。宋神宗在當皇帝以前,從他的老師那裡知道王安石是一個很有才能、正直無私的人,心裡對王安石也非常佩服。在他當上皇帝的第一年,他就召見王安石,兩個人談得很是投緣,都有富國強兵、改革朝政的決心。於是啟用他為江寧知府,不久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深受器重,隨後王安石上了《本朝百年無事札子》,指出了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認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正式開始實行變法,因宋神宗年號熙寧,因此王安石此次變法又被成為"熙寧變法"。

王安石認為當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變社會風氣,完善法律和制度。先後制定頒佈了"青苗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等措施。

"青苗法"是王安石根據自己在鄞縣做官時的經驗制定的。老百姓一年可以向地方官府借兩次錢,半年以內歸還。借一千錢,就得還一千二百錢。雖然要付不少的利息,可是這比借高利貸要實惠得多。 這項措施也使官府收入增加了,同時斷了放高利貸的地主官僚們的財路。

"免役法"規定:政府收取服役人家的免役錢,用這些錢僱的人服役,不論是老百姓還是地主、官僚都要交錢。這就減輕了農民的勞役負擔,確保農民有充足的勞動時間。實行的"農田水利法"是政府鼓勵各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的一項的生活措施。國家對積極修築堤壩河渠的人,要給予獎勵,並且向缺少資金的地區提供低利息的貸款。

除以上幾項新法之外,還頒佈了"方田均稅法",在全國重新丈量土地,按田地的好壞和多少收取地稅;在社會治安和軍事方面制定了"保甲法",起到了有效地控制人民和充實軍隊的作用。

這些"新法"的實行,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們的政治和經資特權,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整頓了軍隊,使宋朝弱小貧困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可是,從改革一開始,王安石就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攻擊。就連以前參加過"慶曆新政"的富弱等人,也極力反對王安石,在宋神宗跟前說了許多王安石的壞話。另外一些保守的官吏,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不斷寫文章罵王安石,甚至編造許多謠言破壞他的名聲。

宋神宗當上皇帝以後的第六年,全國各地發生了重大的自然災害。特別是河北一帶,連續乾旱十個月以上,田地乾裂,沒有收成,災民紛紛逃亡。許多農民逃到河南,大路上到處是東倒西歪的人。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那種情景真是讓人慘不忍睹。

守舊的官僚們這下可找到了機會,硬說這是因為王安石變法激怒了老天爺,所以上天才降下這麼嚴重的旱災。還說什麼只要把王安石撤了,把新法廢了,老天就一定會下雨。還有一個人畫了一幅《流民圖》,描繪了災民們的慘相,並且把責任都推到王安石的身上。

宋神宗看了《流民圖》,想到變法以來那麼多人告王安石的狀,而且他害怕得罪宮裡兩個太后,因為她們老是在他面前說:"祖宗的法規不可以改變。"於是就罷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職務,讓他去江寧休養。後來王安石又當上了宰相,但他改革的決心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堅定了,特別是他一個心愛的兒子死去後,他心裡很難過,去的覺得什麼都沒意思了。

他幾次向宋神宗要求辭職,最後在公元1076年,得到批准,又回江寧養病去了。王安石兩次下臺,使變法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神宗死後,代表保守派的官僚和地主的司馬光上臺,廢除了新法。至此,王安石變法告一段落了。

王安石生時顯大,即便罷相及新法停止後,一時也沒有受到衝擊,死後備極哀榮。一直到宋高宗時期,採納了趙鼎、呂聰的建議,"停宗廟配享,削其王封"。此後很長時間裡,王安石受到的評價一路走低。因為,就結果而言,王安石確實是失敗者。他的新法固然充盈國庫,但嚴重盤剝了百姓,不但違背社會道德,而且動搖了統治基礎;而且他的行為客觀上導致的黨爭和君權失衡,又使得北宋政壇從此血雨腥風,最終無比窩囊的喪於外敵。

在中國傳統的史學評論中王安石變法基本是被否定的,有些人還以為正是王安石變法引起的黨爭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比如南宋文人羅大經曾這樣評價王安石變法: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復合者,秦檜之罪也。

大儒朱熹也曾評價王安石變法為"群奸肆虐,流毒四海"。不過到了近現代時期,人們對王安石變法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梁啟超、胡適都把王安石稱為社會主義學說的先行者,列寧更是把王安石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美軍飛行員這麼猛?吊著降落傘,用手槍打下日軍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