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是被民女呂四娘殺死的。
呂四娘是誰?
雍正五年(1727年),出現有一個“曾靜案”。即湖南人曾靜遣其門徒張熙投書川陝總督嶽鍾琪,意欲策勸嶽舉兵反清。嶽鍾琪忠於大清,將之鎖拿,大興冤獄。
曾靜文人,不堪苦楚,供稱是受了呂留良著作和思想的影響。
呂留良是清初著名思想家,不但已去世多年,他的兒子呂葆中墳頭上的草也很高了。
雍正恨其著作蠱惑人心,下令將呂留良父子掘墓戮屍梟示,親眷族人盡悉發配邊疆,門生等亦遭株連。
民間傳說中,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在案發時恰奉母在外,因免罹禍,後訪名山、拜僧尼為師,練成絕世神功,潛入禁宮,殺了雍正。
蕭一山所著《清代通史》就認為雍正可能是被呂留良的孫女刺殺身亡的。
但要說呂四娘飛簷走壁入大內刺殺皇帝,這也太過離奇,讓人難以置信。
所以,很多野史,如《清朝外史》《清宮遺聞》《清代述異》等均不支援此種說法,認為呂四娘是以選妃之名混進皇宮,在雍正召其侍寢時以短劍將雍正斬首的。
老實說,雍正的死亡確實很蹊蹺。
《清實錄》《東華錄》《起居注冊》等官方記錄都記說雍正是暴斃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的。
不過,誠如楊啟樵在《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中所述,處斬呂家時,雍正帝網羅密佈,將呂家滿門斬盡殺絕,呂四娘絕無漏網之可能。再者說,大內深似海,就算呂四娘學有武林絕學,也難以找得到雍正的寢室,更不可能在殺皇帝后全身而退。而說以選妃之名混進皇宮,那是對清朝妃嬪侍寢制度的無知。
事實上,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吸取各種教訓,為皇帝的安全著想,皇帝與皇后之間、與所有妃嬪之間的夫妻之禮都取消了。
鑑於歷史上發生過東晉孝武帝司馬曜被寵愛的張貴人勒死、明朝嘉靖皇帝差點被宮女絞死的危險事件,清朝後宮制定了皇帝不與妃嬪甚至皇后同寢共眠的制度。
說皇帝不與皇后同居,也許不完全符合事實。因為,皇帝與皇后在大婚時是在坤寧宮東暖閣洞房同住三天的。但也只僅僅三天而已。三天一過,必須各自回自己的寢宮居住。對於其他的妃嬪,沒有誰可以和皇帝同睡上一晚的。
可以說,清朝的皇帝是最孤獨的。他們的深宵半夜,從來都是孤家寡人,半床寂寞半床冷。
這樣的皇帝,可謂毫無夫妻之樂。
後宮的女人,只是皇帝用來傳宗接代的工具。
要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就要保證皇帝和後宮女人有充分的接觸時間和交歡時間,同時又要確保皇帝的安全,且不能出任何差池,怎麼辦呢?
清朝有一項森嚴而刻板的制度:皇帝需要行幸了,敬事房總管太監就會奉上寫有妃嬪姓名的“綠頭牌”,記下被皇帝“翻牌”的妃嬪,通知該妃嬪香湯沐浴。該妃嬪浴畢,不許穿衣服,只用一張毯子層層包裹住身體,由太監背到皇帝的寢宮。到了寢宮,太監退下,妃嬪才從皇帝腳下掀起被子的一角,赤身匍匐著鑽進去。事畢,仍由皇帝腳下慢慢倒著爬出被子,仍用毯子包裹住身體,由太監揹走。有時候,皇帝不捨,想要跟妃嬪多纏綿一會兒,太監不放心,便會在窗外催促:“是時候了!”喊過三遍,不管皇帝答不答應,都會進屋將人揹走。
所以說,呂四娘要選妃入宮刺殺雍正的可能性接近於零。
從這兒不難看出,為自身安全起見,清朝皇帝可謂做出了巨大犧牲,與後宮女人殊無男女之樂,只是猶如動物般完成交配任務,事前無前戲,事後無溫存,而且,為了防範不測,妃嬪從腳下鑽上,從腳下鑽下,夫妻之禮蕩然無存。
同治皇帝就是不堪忍受此種生活,偷溜出宮,行樂於各種私窯子之間,終於釀成千古大恨。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京東套裝滿100減50,噹噹3.9折搶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