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是大家熟識的人物,位面之子,僅用三年的時間就由一介平民成為開國皇帝。但就這樣的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也架不住鄉親們巧嘴,違心辦下好事。
說起這件事就要提起劉秀少年的成長經歷。和劉秀少年成長有關的三個地方分別是濟陽、南頓、舂陵。
濟陽是劉秀的出生地,漢時屬陳留郡,舊址在今河南蘭考縣。公元前5年劉秀的父親任濟陽縣令,劉秀就在這一年生在他的任所,《後漢書》明確記載為生於濟陽縣舍。當時還沒有後來比較嚴格的官員上任不能帶家眷的規定,所以劉欽走到哪裡,他的家人也就跟到哪裡。
沒幾年,劉欽調任南頓縣令,劉秀和他的哥哥姐姐們也都跟著父親又到了南頓縣。此時劉秀已經記事了,他在南頓縣度過了他的美好童年。西漢時的南頓縣舊址在今河南項城市,至今仍有南頓鎮。
另外一個地方就是舂陵,舂陵有兩個一個在今天的湖南,一個在今天的湖北。在湖南的那個舂陵在西漢時屬於長沙國,因為漢武帝施行推恩令成為劉秀的先祖舂陵侯劉買的封地,稱為為舂陵侯國。所以劉秀及其父祖就屬於西漢劉氏舂陵侯分支,劉買及劉買的兒子都埋葬在此地。
因為劉買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所以他的封地在當時也屬於偏僻的蠻荒之地,而且溼氣較重。到第三代舂陵侯劉仁的時候,以舂陵地形下溼,向朝廷上書求徙南陽郡。朝廷同意了劉仁的請求,並在南陽郡蔡陽縣白水鄉重置舂陵侯國,因此白水鄉改名舂陵鄉,就是位於今天湖北的舂陵,本文後面提到的舂陵都是指的此舂陵。舂陵侯劉氏支系也隨同全部搬遷到了新的舂陵侯國。此時的舂陵侯劉仁是劉秀的堂祖父。
話說,劉秀在南頓縣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們快樂的生活著,但是意外突然發生了,公元3年,也就是劉秀虛歲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劉欽死於任上。於是他們一家,只能投奔在舂陵的叔叔劉良。劉良作為叔父承擔起撫養他們的責任,把他們照顧得很好。所以,劉秀自9歲開始一直到起兵反抗新莽基本上都是生活在舂陵,期間曾經到過長安遊學。
劉秀當皇帝后也對這三個地方關愛有加。在天下剛平定的時候,劉秀就想起了舂陵,《後漢書·光武帝紀》載:"六年春正月丙辰,改舂陵鄉為章陵縣。世世復徭役,比豐、沛,無有所豫。"先是提高舂陵鄉的地位,提升為章陵縣,並比照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以及發跡地豐縣、沛縣的標準來對待章陵縣的百姓,世世代代免除他們的徭役,使章陵縣人民不再擔憂以後會再有徭役與賦稅。可見在光武帝心裡這裡才是故鄉。
對待他的出生地,光武帝也曾經多次免除濟陽百姓的田租賦稅,建武二十年曾經一次性免除濟陽賦稅六年,建武三十年、中元元年免除濟陽賦稅各一年。
南頓縣是劉秀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所以在他當皇帝后南巡的時候曾經在此來到南頓縣,就住在縣衙中,與鄉老飲酒並免除南頓縣一年的賦稅。
父老們一聽只免除一年的賦稅,於是趕緊跪下說:"皇上的父親居住這裡很久,皇上熟悉這裡的官府房舍,每次來都賞賜很多,請免南頓縣田租十年。"意思是你家父子在我們南頓縣呆了很長時間,總有點感情吧?就不能多賞賜一點嗎,免十年的田租賦稅如何。
當時,天下才安定下來,國家需要錢糧的地方很多,劉秀不想一下子免除那麼多,要不下次到了別的地方也要求免田租賦稅怎麼辦?於是他打起了官腔:"這個問題嗎,不是不可以研究,但是治理天下的重任我常常害怕承擔不了,過一天算一天而已,哪裡能想的了十年那麼長久呢?"
眾人一聽,知道皇帝不願意免除那麼多,於是用激將法說道:"皇帝不願意免除賦稅就算了,何必那麼謙虛呢?"
光武帝聽了哈哈大笑,真是拿這幫土包子沒辦法,於是又增加了一年,改為免除南頓縣兩年的田租賦稅。
從減免賦稅的舉動就可以看出,舂陵的地位最重要,那裡是舂陵劉氏支系的居住地,也就是自己的故鄉,所以比照漢高祖對到故鄉的標準來對待。
濟陽是自己的出生地,要打造成聖地,所以待遇也比較高。至於南頓,雖然將自己的父親追封為南頓君,但是對自己並沒有太重大的意義,也就只是意思意思而已了。
網上很多人為了劉秀是哪裡人經常起爭執,不妨通過減除賦稅徭役的情況,看看劉秀對待幾個地方的態度就知道在他心目中哪裡才是故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