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竟然立著一根箭已經存在了兩百多年,對皇家人來說,箭肯定是凶器,立在匾額上自然是不吉利的,那皇帝為何不讓人拿下來?
這就要說起嘉慶年間的一次起義了,我們都知道清朝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很多漢人對此不服,一直想要反清復明,在清初時期這種反清的組織有很多,大多都被清朝的勢力打壓下去了,可這種想要起義的勢力是無法滅絕的,他們在民間悄悄發展,通過宗教活動來傳播反清復明的理念,白蓮教就是這麼一個組織。
白蓮教有很多分支,嘉慶年間的這場起義就是由白蓮教其中的一個分支---天理教組織的,這場起義非常成功,僅僅用了兩百個人就打到了皇帝的紫禁城,紫禁城裡精兵數萬,為何區區兩百人就能攻破?這就要和清朝皇帝的一個習慣有關了。
由於滿清是少數民族,打獵是他們民族的傳統,雖然當上了皇帝,這個民族傳統還是不能丟失了,嘉慶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13年的8月13日。嘉慶皇帝為了繼承這個傳統帶著大隊人馬前往承德打獵去了,要知道皇帝打獵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而是圍獵,也就是用大量的人將獵物給圍住,然後讓皇帝射死,很是耗費人力。
嘉慶幾乎將紫禁城裡的精兵都給帶走了,所以就給了天理教機會,天理教的首領叫林清,是北京當地的人,這人還是很有能耐的,在皇城地下還敢宣揚反清的思想,許多百姓都願意追隨他,不僅如此,有的官員都成了林清的眼目,林清看到嘉慶帶著大隊人馬走了後便開始策劃這場起義,他的目標是紫禁城。
一個多月後,也就是那年的十月八日,林清帶了兩百多個人,賄賂了大清門的士兵,順利進到紫禁城內,可才進去就被宮裡的侍衛發現了,當時給他們帶路還是一個太監,被發現後,宮裡的侍衛迅速關了大門,只有幾十個人進到了內城,
這幾十人帶著兵器一路狂殺,他們的目標就是侵佔太和殿,可沒想到宮裡是沒有多少士兵了,可宮裡的門實在太結實了,到了距離太和門只有一牆之隔的宗隆門時,門已經關上了,故宮的門又大又結實,起義軍又只有幾十個人,他們沒辦法攻破厚實的木門,一氣之下就對著宗隆門射箭,其中一根就射到了匾額上,留到了現在。
這些起義軍搗鼓了很久發現沒用後便選擇翻牆,可那牆很高啊,還沒爬上去就被趕來的火銃兵給打死了,那些起義軍四處逃竄,最後還是被全部給消滅掉,林清也被亂箭射死,嘉慶回來後,覺得這是一個恥辱,兩百人竟然可以攻破紫禁城,這樣皇帝實在太危險了,為了提醒自己,也為了警示眾士兵,就不允許將這根箭給拔下。
這根箭的射到匾額的時候就已經證明了滿清已經開始沒落了,它見證了滿清皇宮裡所有的屈辱,嘉慶用它來警示自己,去沒能警示到後人,終究還是沒落了,再看這根箭,似乎有一種嘲諷之意,彷彿在嘲笑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