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國時期的精銳部隊,由親信武將統領的曹操“虎豹騎”;由大將高順帶領的呂布“陷陣營”;由公孫瓚率領的精銳騎兵“白馬義從”等等,都是戰鬥力超強的精銳之師。與之相比,作為劉備禁衛軍的“白毦兵”卻知名度小了很多。史書上,並沒有對其進行記載和描寫,只是在蜀漢丞相諸葛亮寫給東線重將李嚴的書信中有所提及。
建興四年(226),李嚴表示自己部下缺少精銳士兵,諸葛亮便回信道:“兄嫌白帝兵非精練。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白毦兵是先帝劉備帳下的親兵,作為“西方上兵”,它的戰鬥力十分強悍。此外,他們的首領是“到”,也就是陳到。提到這個名字,或許不少人會感到陌生。
那麼,作為三國時期最精銳部隊之一的白毦兵,為何其統帥陳到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呢?
陳到可以說是一個十分令人“同情”的人物了,在後世名著《三國演義》中,他甚至沒有出場。史書《三國志》中,也沒有為陳到列傳,只是在《楊戲傳》中有著這樣一段簡短的介紹:“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建興初,官至永安都督、徵西將軍,封亭侯。”
根據陳壽的描述,這位陳到將軍從豫州開始,就跟隨在劉備左右,名聲、官職僅次於大名鼎鼎的趙雲,他以忠誠、勇敢著稱。
後來,陳到被封為永安都督,協助李嚴鎮守永安。而陳到能率領劉備的親兵,在劉備去世後,帶著白毦兵留在了蜀漢東部的永安。不難看出,他絕非等閒之輩。然而,這樣一位蜀漢重要將領之所以被後人們遺忘,大致有著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白毦兵屬於劉備的親兵。其組織、統領等資訊都屬於機密,外界能知道的少之又少。自古至今,許多精銳部隊都蒙著神祕的面紗,如一些執行特殊任務的軍隊,或是重要人物的貼身警衛隊。由此,我們可以推測,身為劉備親兵的白毦兵因為性質隱祕而不被人所知,他的統領陳到自然也就名不見經傳了。
其次,或許是因為陳到本人的低調和缺少戰績。作為一個親兵統領,往往不能過於拋頭露面。因為和領兵作戰的將領不同,“保鏢”想要留名青史十分困難。所以,作為屬於親衛隊伍,陳到必須保持低調,也因為確實沒有立下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所以就史不詳載。
第三,可能是陳壽本人的關係。唐朝時,房玄齡受命編撰《晉書》,其中就包括了對陳壽的記載。書中寫道,《三國志》作者陳壽,曾經因為丁儀、丁廙在魏國知名,便找到他們的後人,對他們說:“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因為丁家人沒有滿足陳壽的要求,陳壽便直接不給丁儀、丁廙二人寫傳。
儘管歷朝歷代都質疑這一說法,但如果這是事實,恐怕因為陳到的後人和丁家人一樣,不願賄賂陳壽,才出現史書上沒有他的詳細記載。這一說法的可能性很小,賢臣良將靠的是功績入史,陳壽總不可能連誰的好處都收,更何況陳到還是“自家人”。
至於在《三國演義》中,陳到根本沒有登場,可能有著這幾個原因。
羅貫中本人的疏漏。上文說到,陳到只是在楊戲的傳記中被提起了一下,可能羅貫中在選擇素材時,可能遺忘。
或許是羅貫中的有意為之。因為陳到和趙雲的相似處很多,小說中為了突出表現趙雲的英勇護主,把陳到刻意去掉。
同樣在《零陵先賢傳》中,被諸葛亮稱讚為“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的劉巴,在小說中就沒有登場機會。
陳到默默無聞,這和他的工作性質、工作要求、個人性格、戰功事蹟等因素都有一定的關係。
而他名不見經傳,或許是歷史的無心之失,或許是寫書者有意為之。
不管怎麼說,這樣一位為蜀漢功業立下汗馬功勞的良將,卻沒能留名後世,多少有些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