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幾千年,不只是戰爭權謀的歷史,還是美味佳餚的歷史,美食文化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今中國菜主要分為“八大菜系”,包含了“烹、炒、煎、炸、熗、煮、燜 、烘”等一百多種烹飪技法。那2000多年前的秦朝,人們的飲食習慣又是什麼樣呢?很多人會說,看看電視上的古裝劇不就知道了!但是現在很多電視劇製作不嚴謹,細節錯誤到處都是。
比如,漢朝的貴妃寢宮中擺著一碟聖女果,唐朝的大媽在長安街市叫賣著烤玉米,宋朝的好漢們在荒郊野外的黑店裡要一盤拍黃瓜……全然不顧這些蔬菜水果,此時還呆在歐洲美洲波斯等一應故土,尚未被有識之士傳入我泱泱大中華。國人“能吃、敢吃、會吃”,但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人們的餐桌其實很單調。
一、食材。
秦朝時,人們基本只吃兩頓飯,上午一頓,下午一頓,晚上睡得早,不吃飯。主食方面,當時南方以稻為主,而北方以粟(小米)為主,偶爾也吃黍(黃米)、菽(大豆)、麻、麥、高粱等。除了主食,就是菜了。
秦朝時的肉類並不少,狗、豬、羊、鹿、雞、鴨、魚是餐桌上的主要肉食。跟現在不同的是,秦朝沒那麼多“愛狗人士”,當時的人是經常吃狗肉的,“狡兔死,走狗烹”就是那時候流傳下來的,殺狗賣肉者遍佈各地,甚至“狗屠”還是個經常出猛人的熱門職業,聶政、樊噲都是幹這行的。
此外,還有電視劇裡常見的“牛肉”,但是牛肉是極其罕見的。在中國,幾乎整個古代社會,牛都是耕田的重要勞動力,歷代官府對它們的管理和保護都十分嚴格。
秦朝也不例外,官府對耕牛的保護十分嚴格,嚴格到連牛屍都要上繳,上繳後也不是說埋就埋,而是要來一場“庖丁解牛”——把牛屍分解成皮、肉、筋、角,分別賣錢,這種情況下才可以買到牛肉。此外,秦朝雖然法令繁多,但是唯獨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法,會打獵的人家也可以狩獵野味來打打牙祭。
即使是秦朝,也得講究葷素搭配,不過那時候的蔬菜可不如我們現在豐富。《詩經》裡面提到的蔬菜有幾十種,但是現在看來這些蔬菜大部分都是野菜,到了秦漢時代常吃的蔬菜有五種,稱作“五菜”,即葵、藿、薤、蔥、韭。葵現在稱為冬葵或冬莧菜,藿就是大豆葉子,薤就是現在南方用來醃鹹菜的窖頭,蔥和韭跟現在一樣。
二、做法。
秦朝可沒有鐵鍋,甚至連植物油也要到漢代才會出現,所以炒菜就別想了。那時候,古人吃的最多的大概就是“燒烤”,並不是他們喜歡吃燒烤,而是他們只會燒烤。
燒烤,可以算是人類最原始的烹飪方法,也是最簡便的烹飪方式。秦時,把肉直接放在火上烤,叫做“燔”;穿成串,就是類似今天的烤串叫做“炙”;如果把肉外面包上泥,直接再放在火上烤叫做“炰”,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叫花雞的做法。
只可惜,那時還沒有燒烤界的“絕代雙驕”——孜然和辣椒,孜然在唐代以後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西域地區,而辣椒就更晚了,要等到明朝末年,才會從南美傳入中國。在秦朝,用的最多的調料,就是鹽和花椒了。
除了燒烤,蒸和煮也是當時常用的烹飪方法。經常見秦末諸侯煮東西招待人,心情不好了還搞幾個人煮煮,像楚漢爭霸時,項羽就揚言要把劉邦他老爹給煮了。煮需要器具,在沒有鍋的情況下,青銅鼎等青銅器就成了首選,但這些東西是貴族專屬,平民只能用陶器。
其他幾種做法,就比較非主流了。比如“膾炙人口”裡的“膾”,就是把生肉切成片兒蘸著調料吃;“漬”是把肉放到酒裡醃製浸泡;“醢”是做成肉醬;“脯”是把生肉切成條,醃好後風乾,又叫“脩”。
說完肉、菜,再來看看水果。和蔬菜不同的是,秦朝水果的品種跟現代已經差不太多。當時已經有梨、桃、李、杏、柿子、桔子、梅子等。當然,味道肯定和我們今天人工選育的水果沒法比。
由於社會發展的原因,秦朝的烹飪技術和食材都比較少,而且不管是肉類還是水果,在當時都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經常吃到的,百姓們的食物主要還是主食類。直到後來漢朝打通西域引入了大量食材,明朝從美洲傳入了大量食材,食物才逐步豐盛起來。
(參考:《詩經》、《傳食律》等)
-
1 #
-
2 #
現在陝西關中有些縣份還是吃兩頓。上午10點左右下4點左右!才去那邊的時候完全不習慣!
-
3 #
舌尖上的楚漢傳奇?
-
4 #
別說古代老百姓了,就是我小時候一日三餐還是主食窩頭與老鹹菜,你以為普通老百姓能怎麼樣呢?
-
5 #
膾炙人口已不能直視
一直好奇過去人口腔衛生不好,韭菜是主要蔬菜,大王和妃子親親的時候好受麼?